跳转到内容

笔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笔灵》(原名笔冢,繁体版翻译为笔灵)是中国作家马伯庸受《后西游记》中文明天王所持春秋笔启发,于2006年开始创作的小说[1]。200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笔冢随录·生事如转蓬》。2009年,重庆出版社相继出版《笔冢随录Ⅰ·生事如转篷》、《笔冢随录Ⅱ·万事皆波澜》,后以《笔灵》之名出版繁体版,目前《笔灵》共有四集,《壹︰生事如转蓬》、《贰︰万事皆波澜》、《参︰沉忧乱纵横》、《肆︰苍穹浩茫茫》。

2019年4月,中南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共同出版了《七侯笔录》上下二册(简体版)[1],内容做了些微调整,也是《笔灵》的结局。同年10月8日,奇幻基地于facebook公布七侯笔录繁体版即将上市。

故事大纲[编辑]

当古人的才情不死不灭,化为笔灵之时,后世会掀起多大的风波?一场名副其实的笔战即将开打——

人物[编辑]

笔冢主人
自秦末以来不断奔波,发愿保留天下才情,有着出神入化的神通,可将文人魂魄炼为笔灵。
据书上所载,笔冢主人原是秦朝小吏,因项羽火烧阿房宫而死,却也因此与仓国宬中万千典籍所藏的作者心力合为一体,得到炼笔神通。
陆游
为“笔通”之祖,在诸葛、韦家具有仅次于笔冢主人的地位。
千年后,其魂魄寄寓在彼得和尚体内,在葛洪鼎火下觉醒。

名词[编辑]

笔冢吏
可神会或寄身,神会指笔灵自行认主,寄身则指将笔灵强行植入,故寄身威力不及神会。
笔通
识遍万千笔灵,可驭众笔,结笔阵。代表人物为:笔通之祖—陆游及其转世彼得和尚(韦情东)。
渡笔人
较笔通更为罕有,体内最多可存放七支笔灵,乃笔冢重开之关键。
管城七侯
笔冢主人亲选七支笔灵,封为管城七侯,为打开笔冢之关键。
笔阵图
卫铄之作,内有卫夫人魂魄,毋须笔通主持,即可布下笔阵。
据笔势特点︰“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山坠石,“竖”如万岁枯藤,“努”如百钧弩发,“撇”如陆断犀角,“捺”如猛浪奔雷,“勾”如劲弩筋节。
蕉龙
怀素为避笔冢主人,临终前倾其毕生功力,在蕉叶上写下四个龙字,化为蕉龙,自闭于退笔冢内。
儒林桃李阵
由象征72贤人的72束脩组成,董仲舒借此大阵,罢黜百家,笔冢主人一度为其所困。

笔冢录灵簿[编辑]

青莲笔
炼自李白,能具化物,为管城七侯之一。其正体遨游宇外,故笔冢主人另炼遗笔,收归笔冢。后于罗中夏散去笔灵时,再度现踪。
咏絮笔
炼自谢道韫,能使用冰雪。
凌云笔
炼自司马相如,是笔能驱风云,乃笔中之雄。
画眉笔
炼自张敞,是笔仁惠调和,飞光反流,以济生灵。
麟角笔
炼自张华,能动慑人心,总决五感,显博物之功。
五色笔
炼自江淹,具有江淹郭璞双重境界,是笔分五色,曰黄、曰青、曰赤、曰黑、曰白,黄者致欲,青者致惧,赤者致危,玄者无视距离,白者碎石断金。
点睛笔
炼自张僧繇,为管城七侯之一,有指示命运之用。
沧浪笔
炼自严羽,凡遇此笔,诗家笔灵无不拜服。
如椽笔
炼自王珣,可放大非实体之物数倍。
天台白云笔
炼自王羲之,为管城七侯之一。
水经笔
炼自郦道元,有挪转地理之能。
瘦金笔
炼自宋徽宗,惜墨如金,其墨摧石断金。
鬼笔
炼自李贺,擅追慑人心,动彼七情六欲。
通鉴笔
炼自司马光,善于切中关窍,甚至可直击笔灵本体。
秋风笔
炼自杜甫,此笔能具象化三重茅,划出方圆数丈的“沉郁顿挫”领域。
壮笔
炼自陈琳,是笔取其锐,骨刺尽缩肌里,汇聚一点,如同一柄无形利剑。
怨笔
炼自唐婉,可致人偏执。
紫阳笔
朱熹自炼之,是笔体用理、气,构成领域,自成规矩。
天人笔
炼自董仲舒,有吞食天地之能,万笔归宗之势,乃笔中王者。
从戎笔
炼自班超,武勇第一,一往无前,殆非文人笔墨所能制也。
雪梨笔
炼自岑参,能变物改态,移彼内质。
常侍笔
炼自高适,能多驱傀儡,如臂使指。
商洛笔
炼自王禹偁,商洛化笔为棍,棍如其文耿直。
正俗笔
炼自颜师古,有指谬正论之效。
药王笔
炼自孙思邈,可大幅催发药性,促进循环吸收。
初唐四杰——滕王笔、边塞笔、五悲笔、檄笔
王勃滕王笔,可锁敌滕王阁中,无视空间距离。杨炯边塞笔,能化为一柄气贯长虹的长枪。卢照邻五悲笔,可致人心智沮丧,悲观莫名。骆宾王檄笔,锋锐无极,一字一刺,割骨剔心。
怆然笔
炼自陈子昂,笔灵所及,能教人心沮丧、意志消沉。
愁笔
炼自李煜
孤愤笔
炼自韩非
裴剑笔
推测炼自裴旻
少游笔
炼自秦观
慈恩笔
炼自玄奘,能化宝塔,庇护塔中生灵事物。
笔冢伏笔
炼自笔冢主人。可代主人御众笔,亦可散去万灵。笔冢主人在封冢之前,自知将散,遂把自己也炼成最后一支笔灵,化于心霾之中

管城七侯[编辑]

笔冢主人历代炼笔无数,亲自遴选出七支笔灵,并称“管城七侯”。七侯俱是炼自一代巨擘,灵性卓然,地位凌驾其他诸笔之上。


青莲笔

炼自诗仙李白。飘逸不羁,兴壮思飞,可惜这支笔自炼成之日起,便不知所终,只留下一支青莲遗笔,占得一个“诗”字。

天台白云笔

炼自书圣王羲之,超凡绝圣,清雅风流,占得一个“书”字。

点睛笔

炼自丹青大手张僧繇,骨气奇伟,灵奇变化,占得一个“画”字。

太史笔

炼自太史公司马迁,雄深雅健,高视千载,占得一个“史”字。

灵崇笔

炼自小仙翁葛洪,通玄精微,丹杏并臻,占得一个“道”字。

慈恩笔

炼自大德玄奘,志毅愿宏,取译明法,占得一个“释”字。

紫阳天人笔

炼自鸿儒董仲舒。开儒门百代之兴,后来朱熹舍出自己的紫阳笔,与天人笔相合。因此,只有天人、紫阳合二为一,才是真正的七侯,占得一个“儒”字。

注释[编辑]

  1. ^ 1.0 1.1 马伯庸修订《笔冢随录》 新书《七侯笔录》完成大结局. 扬子晚报网. 2019-04-08 [2019-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简体中文).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