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卫戍病院
25°02′06″N 121°30′28″E / 25.0348867°N 121.507779°E
台北卫戍病院是台湾日治时期位在台北市南门町的日本陆军医院,隶属于台湾军;其设立于1896年,在1936年改称台北陆军病院,在北台湾设有多处分院及分室,是台湾日治时期规模最大的陆军医院[1]。其于二战后改为中华民国陆军第801总医院(三军总医院前身)[2],在1968年迁到三总汀州院区现址后,台北市立和平医院在1972年迁入此处至今[3]。
台北陆军病院北投分院的建筑仍保存至今,在1998被登录为台北市市定古迹,目前为三军总医院北投分院的一部分[4]。
历史
[编辑]设立
[编辑]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与近卫师团在1895年6月17日占领台北城,并将第一野战病院改为舍营病院,位置在台北城内东南侧的文庙、武庙(今北一女中附近)。日军在1896年7月26日南下后,改以近卫师团的卫生预备员设立兵站病院,在1895年12月改称“台北舍营病院”。1896年3月,台湾总督府公告《台湾卫戍病院条例》,台北舍营病院在同年4月12日改为“台北卫戍病院”[1]。在1898年2月时,台北卫戍病院下有淡水、石碇街、基隆、瑞芳、顶双溪、宜兰、苏澳、头围、花莲港、大嵙崁、新竹分院等11处分院[5];同年7月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向陆军大臣桂太郎申请设立“北投庄分院”[6]。
1899年4月26日,在小南门外兴建新的病院设施,并在1900年3月30日落成;此处在清治时期为1808年台协右营的游击队移驻地,在1825年设立参府署的演武馆、海山馆。另外,台北卫戍病院在1902年南庄事件、1907年枕头山战役、1914年太鲁阁战争、1930年雾社事件等事件中,皆派遣卫生班负责战地救治;由于当时台湾的卫生条件不佳,容易发生传染病,因此台北卫戍病院对于在台日军有很大的帮助[1]。1903年8月,在金包里温泉设置转地疗养所,后考量入冬时此处温泉温度偏冷,加上此处湿度高,不利于病患疗养,故在同年底裁撤此疗养所[7]。1904年3月31日,台中卫戍病院随着位在台中的第二旅团司令部编制调整,改为“台北卫戍病院台中分院”[8]。1919年10月,台北卫戍病院改建,1921年7月完工[1]。
1936年11月4日,《卫戍病院令》公告修正,所有的卫戍病院皆在同月10日改称陆军病院,于是台北卫戍病院改称“台北陆军病院”,此时辖下有台中、宜兰、北投等3个分院,病院收容员额为160人,平均一年收容900人。1937年7月中日战争发生后,新设圆山、老松、一中、日赤南门分室[1]。台中分院在1940年独立为台中陆军病院,并新设在台中市赖厝廍[9]。1941年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台湾作为日军南方推进基地的重要性提升,因此于1941年11月8日在台北市东门町(第一代赤十字病院)增设“东门分院”,专门收容一般外科病患。1942年1月3日,在大安家政女学校(今金华国中)增设“大安分室”,专门收容结核病患。1942年9月9日,圆山分室升格为“圆山分院”,大安分室在同时裁撤,老松、一中、日赤南门分室亦约在此时裁撤[1]。
战时疏散
[编辑]随着战争局势扩大,台北陆军病院在1944年4月1日被纳入大本营直属台湾军的战斗部署;1944年9月17日,台湾军改制为第十方面军。为了防止医院受到美军空袭受损,台北陆军病院逐渐疏开至台北郊区[1]。首先在1944年7月,将圆山分院的约百名结核病患移到位在新店街的国民学校,新设“新店分院”,之后陆续设立乌来、板桥等分院及分室。1944年5月5日,日本赤十字社台北支部病院依《陆亚密第2424号》改作台北陆军病院“日赤分院”。圆山分院作为规模最大的分院,在1944年底规划疏散至中和庄的山区,在1945年初疏散完后改为“中和分院”,临时医院建物约在1945年4月完工,圆山分院原址则改为圆山分室。1945年3月25日,北投分院的建物及人员改作由第8飞行师团指挥的“北投航空病院”,原北投分院则改至附近的泷乃汤温泉旅馆为据点[10]。1945年6月,在安坑国民学校设置“日赤安坑分室”。1945年7月5日,宜兰分院改为“第221兵站(后勤)分院”,由独立混成第112旅团指挥[10]。
另外,为了确保新店以南地区的收容人数可达到1,500人,新店溪左岸地区可达到600人,因此在1945年4月设立磺窟分室,1945年7月设立新店溪分院,但此两处在终战时并未建设完成[10]。太平洋战争开打至终战期间,台北陆军病院收治的患者计有12,612人[1]。
战后发展
[编辑]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北陆军病院依军司令官的训示,仍持续救护的任务。8月25日,圆山分室移作俘虏收容所(战俘营)[10],而白河战俘营的战俘改安置在此[11]。8月26日,由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及医学专门部学生编成的特设警备队解散,而其他的卫生机关陆续在9月改隶台北陆军病院,包含:北投航空病院(改回北投分院)、第66师团第二野战病院、第221兵站分院(改回宜兰分院)、第9师团的野战病院[10]。9月10日,第222兵站病院改为“台中陆军病院大湖分院”[12]。随着中华民国国军来台,台北陆军病院也负责中国国军的诊疗,派遣救护班至台北飞行场,一天大概有70至80名患者,而台北陆军病院的职员在之后陆续退役。9月17日,第十方面军解除军事召集[10]。1945年10月10日,美军进驻台北市,台北陆军病院亦派员负责其驻营地的环境清洁及消毒,以及之后至基隆港协助中国国军上岸的检疫作业,和国军宿舍的消毒、清扫。10月12日,北投分院、宜兰分院和战后改隶台北陆军病院的分院、分室又改隶战前所属的师团。11月,美军军医将校、中国进驻军顾问陈方之、台湾区特派员办公处接收委员吴国兴至台北陆军病院视察;在12月8日至17日,陆续接收台北陆军病院及各分院、分室[10]。
自1946年1月,台北陆军病患及人员逐渐分批返回日本[1]。1946年1月5日,大湖分院改隶台北陆军病院[12]。1946年3月12日,台北陆军病院下令解散,然而为了处理财产移交事宜,仅留下中和分院、南门分室,本院则在1946年3月23日移到北投分院,继续负责日侨救治处理。1946年4月10日,台北陆军病院的第二次接收完毕,同月20日从基隆港返回日本,在24日抵达鹿耳岛,台北陆军病院全员解散[1]。
台北陆军病院在被接收后,原南门病室在1946年改编为台湾陆军医院,并接管北投分院。台湾陆军医院之后在1949年改为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五总医院,1950年改为陆海空军第一总医院,1955年改为陆军第一总医院,1960年改为陆军第801总医院,1968年5月改为三军总医院,并迁建至今汀洲院区[2],三总原址则拨用给台北市立和平医院,和平医院从福州街迁至此处[3]。北投分院则是在1966年由基隆的陆军第821医院在1966年迁入,成为现在的三总北投分院[13]。
分院及分室
[编辑]名称 | 位置 | 设施 | 收容力 | 设立日期 | 解散日期 | 备注 | 现况 |
---|---|---|---|---|---|---|---|
本院 | 文山郡新店街 | 国民学校 | 262~270人 | 1944.07.10 | 1946.03.25 | 本院在1945年4月1日迁入 | |
本院屈尺分室 | 文山郡新店街直潭字屈尺 | 国民学校隔壁建物 | 47~193人 | 1945.03.20 | 1946.03.13 | ||
本院南门分室 | 台北市南门町 | 原本院 | 90~94人 | 1896 | 1946.04.07 | 疏散后改为分室 | 北市联合医院和平院区 |
本院圆山分室 | 台北市圆山町 | 新建营房 | 105~119人 | 1937 | 疏散后改为分室 | 中山足球场 | |
本院东门分院 | 台北市东门町 | 1941.12.08 | 1945.04.30 | ||||
中和分院 | 海山郡中和庄 | 临时建筑物 | 500~1,167人 | 1945.04.15 | 1946.04.05 | ||
中和分院板桥分室 | 海山郡板桥街 | 国民学校 | 220~500人 | 1945.02.02 | 1945.10.21 | 圆山分院疏开至此 | |
乌来分院 | 文山郡蕃地乌来 | 国民学校 | 57~192人 | 1944.11.11 | 1946.01.26 | ||
新店溪分院 | 文山郡新店街直潭字涂潭 | 临时建筑物 | 150~333人 | 1945.07.10 | 1946.03.09 | ||
磺窟分室 | 文山郡新店街直潭字磺窟 | 茶工厂 | 1945.04.18 | ||||
北投分院 | 七星郡北投街 | 旅馆 | 100~200人 | 1945.03 | 1945.08.10 | 泷乃汤 | |
北投分院 | 七星郡北投街 | 原北投分院 | 1898 | 1946.01.25 | 后改为北投航空病院,战后回归 | 三军总医院北投分院 | |
日赤分院 | 台北市泉町 | 1941 | 1945.11.05 | 1944.05.05纳入台湾军指挥 | 北市联合医院中兴院区 | ||
日赤分院安坑分室 | 文山郡新店街安坑 | 国民学校 | 100~200人 | 1945.06 | 1945.11.05 | 安坑国小 | |
宜兰分院 | 宜兰市 | 原宜兰分院 | 1946.02.22 | 后改为第221兵站分院,战后回归 | 化龙一村 | ||
宜兰分院三星分室 | 罗东郡三星庄 | 1946.01.18 | |||||
宜兰分院大坡分室 | 宜兰郡礁溪庄 | ||||||
中坜分院 | 中坜郡中坜街 | 1945.01.20 | 1946.01.29 | 原第9师团第一野战病院[注 1][14] | 中坜国中、尖山国小 | ||
中坜分院大溪患者疗养所 | 大溪郡大溪街 | 1946.01.13 | |||||
坪林分院 | 新竹郡关西庄坪林 | 1946.02.05 | 原第9师团第二野战病院 | ||||
坪林分院湖口患者疗养所 | 新竹郡湖口庄 | 1945.11.01 | |||||
新竹分院 | 新竹市埔顶 | 1946.01.13 | 原第9师团第四野战病院[注 2][15] | ||||
冷水坑分院 | 新庄郡五股庄 | 1946.01.20 | 原第66师团第二野战病院[注 3][16] | ||||
大湖分院 | 大湖郡大湖庄南湖 | 1945.07.05 | 1946.04.03 | 原第222兵站病院[注 4][14] |
另外,台湾军管区在终战时下辖台北陆军病院(1936年设)、基隆陆军病院(1936年设,三军总医院基隆分院前身)、台南陆军病院(1936年设,国军桃园总医院前身)、澎湖岛陆军病院(1936年设)、屏东陆军病院(1936年独立)、台中陆军病院(1940年独立,国军台中总医院中清分院前身)、嘉义陆军病院(1941年独立,嘉义荣民医院前身)、高雄陆军病院(1944年独立,国军高雄总医院前身)、花莲港陆军病院(1944年设)、台东陆军病院(1944年设)等10所陆军病院[17]。
事件
[编辑]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领导人苏巴斯·钱德拉·鲍斯在1945年8月18日飞抵台北飞行场,原预计在同日下午转搭九七式重轰炸机前往满洲大连,但飞机在起飞时失控坠毁。担任驾驶的泷泽少校、陆军中将四手井纲正以及同乘的一名军官均当场死亡。苏巴斯身受重伤,随即被转送到台北陆军病院南门病室医治,晚间11点41分,因伤势过重去世[18]。
备注
[编辑]- ^ 1944年6月依军令编成“第九师团第一野战病院”,6月22日从牡丹江市的掖河出发,6月27日从釜山港出发,7月12日抵达那霸市,并在楚边国民学校开设病院,部分人员先在12月23日抵达基隆港。1945年1月20日在中坜实修学校开设病院,1月21日在尖山下国民学校开设病院,尖下山病院在3月3日关闭,人员移驻大溪。
- ^ 1944年8月13日在金泽编成完毕,9月15日从博多港出发,11月6日抵达冲绳县那霸并防守首里市。1944年12月29日前往基隆,1945年1月5日守备新竹市,4月12日移至竹东郡宝山庄双溪;战后在1945年9月22日改隶台北陆军病院。
- ^ 1945年2月依军令编成,同月25日在高雄编成完毕,4月23日开设树林口患者疗养所,战后于9月10日改隶台北陆军病院。
- ^ 1945年6月在台北卫戍病院依军令编组“第222兵站病院”,在7月4日编组完成,前往新竹州大湖庄南湖,主要收治结核病、精神病患。
参考资料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台北陆军病院. 台北陸軍病院履歴の概要. 1946-04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 ^ 2.0 2.1 三總簡介. 三军总医院.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0).
- ^ 3.0 3.1 沿革.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 ^ 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国家文化资产网.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3).
- ^ 台湾衛戍病院及分院の位置名称報告.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1898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 ^ 台北衛戌病院北投庄分院開設の件.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1898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 ^ 金包里療養處撤囘. 台湾日日新报. 1903-11-08.
- ^ 臺中市史. 台湾新闻社. 1934-01-20.
- ^ 臺副密第183號.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大東亜戦争衛生誌編纂資料-台北陸軍病院病院-一般の行動.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 ^ TAIWANAIRBLOG. 終戰時位於臺灣的戰俘營. 2016-07-30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 ^ 12.0 12.1 台湾方面部隊略歴(1) 台中陸軍病院.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2022-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9).
- ^ 张廷硕、罗时茂、曾冬胜.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之今昔與台灣精神醫學發展史 (PDF). 台湾医界. 2017 [2022-02-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03).
- ^ 14.0 14.1 15.台湾方面部隊.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 ^ 14.台湾方面部隊(1).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 ^ 14.台湾方面部隊(2).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 ^ 陸軍病院(中央-終戦処理-729).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 ^ 《指挥官(下)》,P.170,児岛襄,文艺春秋,1974年初版,ISBN4-16-71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