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街為台灣日治時期中期(1903年至1924年間)存在之行政區,在1903年隸屬基隆廳,1909年隸屬臺北廳,1920年隸屬臺北州基隆郡,並在1924年10月升格為基隆市,成為台北州之州轄市,此後便維持此態直至日治時期結束為止。其轄屬範圍包含今基隆市的中山、中正、仁愛、信義、安樂的部分地區等5個區。
行政區劃[编辑]
基隆街地區位在基隆堡,基隆廳在1903年11月1日實施街庄整併,將基隆港周邊的街庄合併為「基隆街」,其下設有的17個土名:罾仔藔、新店、後井仔、媽祖宮口、和興頭、崁仔頂、暗街仔、福德、玉田、新興、草店尾、石牌、義重橋、哨船頭、鼻仔頭街、二沙灣、三沙灣[1];此時的基隆街範圍僅有現在的部分仁愛區、中正區。
1920年10月1日,台灣的行政區劃改為州廳制,基隆街改隸臺北州基隆郡,將原本的基隆街改為大字「基隆」,並合併周邊的庄及島嶼,總共管轄20個大字:基隆、大沙灣、社寮、八斗子、深澳坑、田寮港、大水窟、石硬港、獅球嶺、蚵殼港、大武崙、大竿林、內木山、外木山、仙洞、牛稠港、基隆嶼、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
- 基隆大字下有「罾子寮」、「新店」、「後井子」、「媽祖宮口」、「和興頭」、「崁子頂」、「暗街子」、「福德」、「玉田」、「新興」、「草店尾」、「石牌」、「義重橋」、「哨船頭」、「鼻子頭」、「二沙灣」、「三沙灣」小字名
- 社寮大字下有「社寮島」、「八尺門」小字名
- 深澳坑大字下有「深澳坑」、「深澳坑口」、「槓子寮」小字名
- 八斗子大字下有「八斗子」、「沙子園」、「牛稠嶺」小字名
- 大武崙大字下有「內寮」、「外寮」小字名[2]
1924年12月25日,基隆街升格為基隆市。
基隆街行政區劃(1903年至1924年)[1]
1903年前
|
1903~1920
|
1920~1924
|
街庄
|
街庄
|
土名
|
街庄
|
大字
|
罾仔藔街
|
基隆街
|
罾仔藔
|
基隆街
|
基隆
|
新店街
|
新店
|
後井仔街
|
後井仔
|
媽祖宮口街
|
媽祖宮口
|
和興頭街
|
和興頭
|
崁仔頂街
|
崁仔頂
|
暗街仔
|
福德街
|
福德
|
玉田街
|
玉田
|
新興街
|
新興
|
草店尾街
|
草店尾
|
石牌街
|
石牌
|
義重橋街
|
義重橋
|
哨船頭街
|
哨船頭
|
鼻仔頭街
|
鼻仔頭街
|
三沙灣庄
|
二沙灣
|
三沙灣
|
仙洞庄、內外球庄
|
仙洞庄
|
-
|
仙洞
|
牛稠港庄
|
牛稠港庄
|
-
|
牛稠港
|
石硬港庄、魴頂庄
|
石硬港庄
|
-
|
石硬港
|
田藔港庄
|
田藔港庄
|
-
|
田寮港
|
大水窟庄
|
大水窟庄
|
-
|
大水窟
|
大沙灣庄
|
大沙灣庄
|
-
|
大沙灣
|
社藔庄、土地公澳庄的八尺門
|
社藔庄
|
社藔島、八尺門
|
社寮
|
深澳坑庄
|
深澳坑庄
|
深澳坑
|
深澳坑
|
深澳坑口
|
槓仔藔庄
|
槓仔藔
|
八斗仔庄
|
八斗仔庄
|
八斗仔
|
八斗子
|
土地公澳庄的土地公澳、土地公澳庄的藍投郊
|
砂仔園
|
砂仔園庄的砂仔園、砂仔園庄的牛稠嶺
|
牛稠嶺
|
獅球嶺庄
|
獅球嶺庄
|
-
|
獅球嶺
|
大武崙庄、大武崙澳底庄
|
大武崙庄
|
內藔、外藔
|
大武崙
|
蚵殼港庄
|
蚵殼港庄
|
-
|
蚵殼港
|
內木山庄
|
內木山庄
|
-
|
內木山
|
外木山庄
|
外木山庄
|
-
|
外木山
|
大竿林庄
|
大竿林庄
|
-
|
大竿林
|
基隆嶼
|
基隆嶼
|
|
基隆嶼
|
花瓶嶼
|
花瓶嶼
|
|
花瓶嶼
|
棉花嶼
|
棉花嶼
|
|
棉花嶼
|
彭佳嶼
|
彭佳嶼
|
|
彭佳嶼
|
參考資料[编辑]
- 書目
- 洪英聖. 《基隆市地名探索》. 情歸故鄉4 (臺北市: 時報文化). 2004-10-11 [2004]. ISBN 957-134-211-4 (中文). (繁體中文) 改
- 基隆市文化中心. 袁台平; 林秀眉; 王振蕙; 廖瓊瑤; 林陳崇; 李淑寶; 王素琴; 謝德淵; 趙允良; 洪連成(編審); 余燧賓(總編輯) , 编. 《基隆開發史——崁仔頂文化》. 基隆市文化中心. 1997-10-01 [1997]. ISBN 957-020-424-9. (歷史相片為主,文字為輔)
- 洪連成. 《找尋老雞籠舊地名探源》. 基隆市政府. 1995-07-01 [1993]. ISBN 957-001-832-1.
- 引用
- ^ 1.0 1.1 廳令第一六號別冊 基隆廳街庄長管轄區域. 基隆廳報. 1903-11-02.
-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