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卫胤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卫胤文(?—1645年5月20日(弘光元年四月丁丑)[1]),祥趾,号紫菴,又号紫岫[2]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3]

生平[编辑]

卫胤文是天启元年举人卫之琚的儿子,在崇祯三年(1630年)中举人[4],次年(1631年)成进士[5],改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詹事府中允、左谕德后告归。十四年(1641年)时李自成入关,陕西军力崩溃,他在家乡连夜赶到北京,痛哭上陈作战计划,表示西方危险,将祸及社稷,并请求征召四大镇入朝保卫京师;他连续呈上十五道奏疏,捐出三千金犒军。崇祯帝认为他切实,在朝堂当面褒劳他。北京失陷,他匿藏在民间,被李自成部下搜获,在审讯前逃到南京[3]弘光帝继位,仍然让卫胤文担任左谕德,迎合马士英意思而奏请罢史可法兵马,弘光帝下诏责备他,马士英就和他遂渐亲䁥。不久他到兴平营,高杰因为他是同里而上疏让他留下监军;高杰去世,卫胤文在马士英推荐下即时以兵部右侍郎总督兴平的部队,经略开封归德。很快朝廷下令安庆巡抚并入应天巡抚,屯抚并入凤阳总督王永吉兼巡抚淮安,他则兼巡抚徐扬[6]

当时柳城人高金高自修筑土城,训练壮丁,不接受李自成命令,卫胤文上疏让他担任副总兵。归德失陷,清兵徘徊不前,令徐州人民惊慌,王永吉请求急调阁标以及甘肃团练营救;但忽然传来密旨要求撤军入卫,因此各军队前向江上,徐州空虚。王永吉再次上书说:“清兵已进入虹县,距离泗州二百里,万一泗州沦陷,就会直达盱眙。盱眙东南一路可达淮安,正南一路可达扬州,西南一路可达六合、浦口,不但淮安、扬州无法支撑,而且随时会渡江攻入南京。请求让卫胤文、刘泽清全力守住徐州、泗州,保全南直隶的门户,同时以南直隶全力防寇防清,才不会四面受敌。”朝廷不采纳。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朝廷才命令他和李成栋屯驻泗州,未出发扬州已沦陷,他投水而死[7]

引用[编辑]

  1. ^ 钱海岳《南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弘光元年四月)丁丑,清兵陷扬州,大学士史可法、侍郎张伯鲸、总督卫胤文、总兵刘肇基以下阖城死之……
  2. ^ 《韩城县志》:卫引文,字紫岫,生而器宇超越,英硕非常。庚午举人,辛未进士。出陈明卿、李晓湘二先生之门,授庶常,晋编修、国学司业、春坊中允、谕德、侍讲经筵。己卯典试越中,得人最盛,陆公培、葛公世振其尤著也。时流寇四起,海内骚然。公方在家居,十六年冬李自成西安,全秦瓦解。公星夜赴京师,恸哭上前,言西土之危,将延社稷,次第上五疏,具陈御寇方略,且捐家资以助军需,得三千金。上召见,温旨慰劳,公哭陈剿寇之谋,请名诸将,翼卫王室,有诏褒劳,未及施行而神京失守。公薙除须发,被缁衣,不肯臣伏,贼切齿甚,严加惨刑,濒死不屈,手书寄其子延龄曰:吾削去须发,不能即死,罪也!儿唯读书以继吾志耳。馀无所言。已而乘间南奔,时大学士史公可法奉命督师,开府维杨。兴平伯高杰节镇淮南,公以僧服入城,史见公来喜甚,即疏公以左春坊左谕德兼兵科给事中,监兴平军西征。至开封,诸故将之不降逆贼者其无所归,多观望。公以忠义祸福招谕,声振河洛,兵日以众。适马士英忌兴平威望,恐其成功,故促入秦,欲以死之。公以兴平颇恃其勇武,不为贼备,屡书相戒,而兴平恬不为意。未几,遂罹许定国之刃,兵大溃。公驻归德,阁部复以少司马为公请,遂奉命总师,共守扬州。无何,大清兵至,扬州城破,阁部自杀,公不知存亡,或云投水死,又谓及于乱兵,又谓以黄冠遁去,人尚有于嵩洛间见之者。著有馆阁试草、编纂六朝章奏、武经七书、六子全书。
  3. ^ 3.0 3.1 钱海岳《南明史·卷三十四·列传第十》:卫胤文,字祥趾,韩城人。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历编修、司业、中允、左谕德告归。十四年,李自成入关,秦中瓦解,胤文方在里,星夜入京,痛哭陈战守计,言西土之危,将延社稷,并请召四大镇入卫京师。连上十五疏,捐三千金犒军。上以其剀切,召对褒劳之。京师破,匿民间,自成搜得,考讯备至,乘间南归。
  4. ^ 嘉庆《韩城县志·卷五·选举表》:(崇祯)庚午(举人)……卫胤文 之琚子
  5. ^ 《崇祯四年辛未科进士三代履历》:卫胤文,紫菴,春秋,己酉三月十九日生。韩城人,庚午三十九,会二百六十八,二甲二十四名。兵部政,改庶吉士,癸酉授编修,丙子丁忧。己卯补原职,浙江正主考,庚辰补日讲,庚辰升国子监司业。曾祖守荣。祖准士,儒官。父之琚,辛酉举人。
  6. ^ 钱海岳《南明史·卷三十四·列传第十》:安宗立,仍故官。希马士英指,奏罢史可法兵。诏切责之,士英遂与之䁥。寻诣兴平营,高杰以同里故,疏请留监己军。杰卒,士英荐之,即以兵部右侍郎总督兴平所部,经略开归。会朝命以皖抚并应抚,屯抚并凤督。王永吉兼巡抚淮安,胤文兼巡抚徐扬。
  7. ^ 钱海岳《南明史·卷三十四·列传第十》:时柳城金高自修土城,练壮丁,不受顺命,疏授副总兵。归德陷,清兵盘桓未下,徐州兵民惊溃,永吉请急调阁标及甘肃团练救之。忽密旨速撤入卫,于是诸军向江上,徐州遂空。永吉复上言:“清兵已入虹县,去泗二百里,万一泗州不守,则阑入盱眙。盱眙东南一路可达淮安,正南一路可达扬州,西南一路可达六合、浦口,不但淮、扬不支,且向江干问渡矣。乞命胤文、刘泽清以全力守徐、泗,保全南直尚存门户,却以南直全力防寇防清,庶不四面受敌也。”不报。四月,始命与李成栋屯泗州,未行而扬州陷,胤文赴水死。

参考文献[编辑]

  • 钱海岳南明史》·卷一·本纪第一
  • 钱海岳《南明史》·卷三十四·列传第十
  • 嘉庆《韩城县志》·卷五·选举表
官衔
前任:
汪心渊
明朝淮安府知府
崇祯年间
继任:
王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