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道明寺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道明寺
大坂之役的一部分
日期1615年
地点
河内国志纪郡道明寺村、誉田村附近
结果 德川幕府胜利
参战方
德川军 丰臣军
指挥官与领导者
伊达政宗松平忠辉水野胜成 真田信繁后藤基次 薄田兼相 
兵力
34,300人 18,400人
伤亡与损失
约180人 约1200人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道明寺の戦い
假名どうみょうじのたたかい
平文式罗马字Dōmyōji no Tatakai
大坂军记之内(图中将领为后藤基次真田信繁

道明寺之战是17世纪初日本德川幕府灭亡丰臣家族的大阪夏之阵中的一场战役。德川幕府方由松平忠辉指挥的部队迎战丰臣方的后藤基次薄田兼相真田信繁。战事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后藤基次在小松山迎击德川军。第二部分是真田信繁与伊达政宗在誉田的冲突。最后丰臣军接获八尾若江的败战决定退兵。

战前[编辑]

4月30日,从㭴井回来的大野治房进行军议,指出德川军必定在大和路进军,决定在大和口迎击。5月1日后藤及真田队前往大和口迎击。先锋队分别是后藤基次、明石全登薄田兼相等将。而于德川军方面,以松平忠辉为首在大和进军的部队,在大和郡山迫使在东大寺附近烧毁村子的丰臣军部队撤退。

出阵[编辑]

5月5日丰臣军分成两队。前锋部队是后藤基次、薄田兼相、山川贤信北川宣胜,兵力是6400人。而后方部队包括真田信繁、毛利胜永明石全登福岛正守渡边糺。5月5日下午,基次向真田信繁及毛利胜永提议率先上小松山,然后与真田队对德川军进行挟击。后藤又兵卫在晚时建造了防御工事,抵抗德川军的迎击。而原先挟击留在后方的真田队,受到浓雾的影响及不习惯在雾中行军,行军速度非常缓慢。

而在大和进军的德川军的先锋部队包括堀直寄松仓重政别所孙次郎、奥田忠次、丹羽氏重中山照守村濑重治等在5月5月下午4时抵达国松。而后援部队,包括伊达政宗松平忠辉本多忠政松平忠明等将领亦先后抵达。

上半部(小松山)[编辑]

5月6日凌晨,先锋队后藤基次驻守小松山,开始准备防御德川军工作。而德川军则派遣部队侦察,凌晨二时左右在藤井寺发现后藤队进军,并确定敌人在小松山。

凌晨四时,后藤队占有地利先机,德川军先锋部队奥田忠次及松仓重政率先杀到,但遭到后藤队的反击,奥田忠次身亡,而松仓军崩坏之际,水野胜成、堀直寄适时来援。跟着德川部队开始对后藤队进行包围。首先水野胜成及堀直寄在北面登山,大概上午9时,伊达政宗开始攻击小松山的部队。跟着松平忠明也在东面登上。在数目上占多的德川军取得了优势。后藤基次在混战当中被伊达队火绳枪击中,基次因无法行动要求部下为他介错结束生命。为他介错的人是金方平左卫门或吉村武右卫门(有两种说法)。

后半部(誉田之战)[编辑]

击退了后藤基次的德川军,立即向西推进,在道明寺遇上了薄田兼相的部队,薄田收留了后藤的残余兵力。德川军水野胜成与他们交战,薄田兼相阵亡,残余部队后退至誉田。

上午10时毛利队到达藤井寺村。11时真田及渡边队到达誉田,救出形势危急的北川宣胜山川贤信,并收编残余部队。双方在誉陵进行一场激战。伊达队先锋片仓重纲以装备火绳枪的骑兵部队(当中与徙士队混合)突击与真田队形成混战。至于真田队以火绳枪反击,双方维持了攻势一段时间。

后来真田军后退,而真田幸村及渡边糺均负伤而回,后来真田军回到藤井寺村与毛利军合流,虽然德川军有追击,但双方没有再度交锋。下午二时半左右,接获八尾及若江的战败消息,下午四时真田队开始陆续撤退至大坂城,由真田队负责殿后。水野胜成松平忠辉一柳直盛本多忠政等将主张追击。不过伊达政宗却以“本队从早上开始交战,部队出现疲劳。”而不打算追击,而政宗曾书信给一柳直盛,要求他不要追击,最终德川军没有追击撤退中的部队。

参考资料[编辑]

  • 《戦況図録 大坂の陣》(新人物往来社 别册历史读本56) ISBN 4404030568
  • 《激闘 大坂の陣》学习研究社 ISBN 4056022364
  • 《戦国武心伝―武門の意地と闘魂の群像》 学习研究社ISBN 4056025991

参考连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