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年嗣位法令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1701年王位繼承法
1701年嗣位法令
Act of Settlement 1701[1]
国会法令
英格兰国会
详题本法令旨在进一步限制君主并更有效地保障臣民权利及自由。
引称12 and 13 Will 3 c. 2(威廉三世在位第十二及十三年间第2章法令)
地域范围
日期
御准1701年
生效1701年
其他法例
修订法例
相关法例1689年权利法案
现状:已修订
原来文本
修订后法规文本

1701年嗣位法令》(英语:Act of Settlement 1701),中文又称《1701年王位继承法令》,为英格兰王国国会于1701年[5]通过的一项宪制性法令,规定英格兰爱尔兰之王位只能由新教徒继承。依照此法令,除了查理一世之孙女安妮公主(后登基为安妮女王)外,查理一世的所有后代均失去继承权。在安妮之后的继承人将会是詹姆斯六世及一世之孙女汉诺威选侯夫人索菲娅,以及索菲娅的非天主教后代。

1558年通过的《最高权威法令》确立英格兰國教会独立于罗马天主教会之外,并奉英格兰君主为领袖。十七世纪后期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干涉國教会运作,并试图恢复天主教徒在英格兰的权利。此举引致国会在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罢黜詹姆斯,迫使詹姆斯夫妇和其儿子威尔士亲王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流亡法国。国会改为拥戴詹姆斯之女玛丽公主和女婿奥兰治的威廉共同为英格兰君主,并指定玛丽之妹安妮公主为继承人,三人均笃信新教。由于威廉与玛丽夫妇,以及安妮均无子嗣,其余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朝成员可能会在安妮去世后,王位真空时试图夺取王位。

虽然汉诺威选侯夫人索菲一脉为詹姆斯一世后代中最年幼[6]的支系,但支系当中成员均信奉新教,亦愿意维持國教会在英格兰的地位。索菲娅先于安妮在1714年6月8日去世(安妮于同年8月1日去世),故索菲娅之子,汉诺威选帝侯格奥尔格一世·路德维希,在安妮死后即英格兰王位,是为乔治一世,开创汉诺威王朝在大不列颠的统治。

尽管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从1603年起就由同一君主统治,两国仍各自拥有独立的政府和议会。相比英格兰,苏格兰并不愿意抛弃斯图亚特王朝(其成员在统治英格兰前已经长年统治苏格兰),因此苏格兰国会并未通过类似《嗣位法令》之法案以确立索菲娅之后代为继承人,反而于1704年通过《安全法令》表明国会有权在安妮去世后自行选择继位人选。结果在英格兰主导下,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在1707年合并大不列颠王国,以确保两国王位将继续由同一人继承。

根据《嗣位法令》,任何人只要改信天主教或与天主教徒结婚,即失去继承资格。法令亦限制外国籍人士可于政府担任之职务,并限制部分与国会运作相关之君权。

送往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的《嗣位法令》副本

《嗣位法令》与《1689年权利法案》同为当今英国以及共和联邦王国王位继承规则之基础。[7]只有各共和联邦王国国会有权修订《嗣位法令》,而按照惯例,任何修订均需得到各共和联邦王国政府一致同意才可生效。[8]

2011年各共和联邦王国政府首长签署《珀斯协议英语Perth Agreement》,同意修改《嗣位法令》以删去当中对配偶为天主教徒的继承限制。修订《嗣位法令》的《2013年王位继承法令》于2015年3月26日在所有共和联邦王国境内生效。[9]

背景[编辑]

Anne and her son embrace against a Baroque garden background
安妮公主及其独子格洛斯特公爵威廉王子。威廉在1700年早逝,促使国会订立《嗣位法令》。

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过后英格兰国会通过了《1689年权利法案》,宣告詹姆斯二世在革命期间逃亡至法国的行为等同退位,故王位由其女儿玛丽公主和女婿奥兰治的威廉(他同时为詹姆斯之侄子)共同继承,是为玛丽二世及威廉三世。《权利法案》同时列明在玛丽和威廉之后,王位会先传至他们所生的后代,再传至玛丽之妹安妮公主及其后代,最后如果威廉再婚的话,则传至再婚后生下的后代。上议院在辩论法案时曾试图在继承顺序末端加入索菲娅以及她的后代,但该动议在下议院被否决。[10]

玛丽二世在1694年去世,并无子女。而威廉三世及后亦未曾再婚。当安妮公主唯一伍德过婴儿期的儿子,11岁的格洛斯特公爵威廉王子在1700年因天花去世后[11],安妮便为王位仅有的继承人。虽然《权利法案》列明天主教徒不可继承王位(以詹姆斯二世和其后代排除在外),但并未列出在安妮之后的继承顺序。国会因此认为有必要认定索菲娅及其后代为王位继承人,以确保王位继续由新教徒继承。[12]

条文内容[编辑]

法令列明英格兰王位在安妮公主继位之后会传至詹姆斯六世及一世之孙女,查理一世之侄女,汉诺威选侯夫人索菲娅以及她的后代。继承人选当中如果“有人继续与圣座罗马教会和好或共融,或继续信奉天主教,或与天主教徒结婚”,则“永远被排除于继承次序之外”(即失去王位继承权)。法令并未论及继承人与非基督教徒结婚的可能性,因为此举在十八世纪的英国社会是匪夷所思的事。

除了与王位继承相关的条文外,法令也包含额外八条条文,在威廉及安妮死后生效:[13]

  • 君主需与英格兰教会共融:此条文确保君主不会是天主教徒。除了詹姆斯二世之专制统治外,他的宗教信仰也是1688年光荣革命的其中一条导火线。
  • 如果任何非英格兰人登上王位,在未经国会同意下,英格兰不会为君主不隶属于英格兰的领地发动战争:在汉诺威王朝入主英格兰后,君主会继续保留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汉诺威选侯国的领地(今为德国下萨克森邦一部分)。此条文确保英格兰不会因为这些领地之利益而被卷入战争之中。由于维多利亚女王根据萨利克法并不能继承汉诺威王位,条文在她继位后失效。
  • 未经国会许可,君主不得离开英格兰、苏格兰或爱尔兰国境:由于乔冶一世即位后继续为神圣罗马帝国下的汉诺威选帝侯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并希望可以随时探访汉诺威等地,故在其请求下,条文于1716年被废除。[14]
  • 枢密院英语Privy Council of England职权范围之内的所有政府事务只能经由枢密院处理,而所有在经由咨询后同意决议的枢密院顾问官均需在决议上签署:国会希望知道谁在决定政府政策,因为之前的决议经常缺少顾问官之副署。由于很多顾问官在安妮女王即位后不再向君主提供建议,甚至不再参与枢密院会议,条文在安妮女王在位初期被废除。[14]
  • 除非父母均是英格兰人,所有外籍人士,即非出生于英格兰、苏格兰或爱尔兰境内的人士,不论是否已归化或取得外籍居民英语Denization资格,均不得任职枢密院顾问官、上下议院议员,或任何“民事或军事官职,或当中包含由君主转让地产、保有产或可继承产至他或代他管理的他人的官职”[12]:及后订立的国籍法将归化公民视作于在当地出生的公民,并在外籍人士一词定义上排除共和联邦及爱尔兰公民。条文至今仍然生效,但在某些情况下不再适用。
  • 任何人一旦出任王室职务或从王室获取利益,即不得担任国会议员:国会希望在运作时不受君主过度干预。条文在经过多次修订后至今仍然生效。条文也无意中允许国会议员透过出任王室虚职以从下议院辞职。尽管历史上曾使用数个不同职位,现今使用的两个虚职为齐尔滕百户王室管家诺斯特庄园王室管家,一般会梅花间竹地使用。[15]
  • 法官“如行为端正”(quamdiu se bene gesserint)则可终身任职,而只有立法机关有权免去法官职务:条文保障司法独立,并防止君主干涉法庭运作。同样限制在1701年前的法官委任状曾经出现过,但未能防止查理一世因政见不合免去约翰·沃尔特英语John Walter (judge)理财法院首席法官英语Chief Baron of the Exchequer职务。[16]
  • 下议院若对某人提出弹劾,持有经国玺加印之特赦令并不可用作抗辩理由:条文意味着君主无权赦免任何被下议院弹劾的人士。
汉诺威选侯夫人索菲亚乔治一世与斯图亚特王朝之关系。

立法过程[编辑]

由于在1699年取代辉格集团英语Whig Junto托利党政府大力推动法案,法案在五名上议院议员(当中包括詹姆斯党成员亨廷顿伯爵英语Theophilus Hastings, 7th Earl of Huntingdon斯卡斯代尔伯爵英语Robert Leke, 3rd Earl of Scarsdale)反对下顺利通过。[17][18]尽管很多议员反对由外国人继承王位,但大多认为“由德裔王子(继位)总比由法裔王子(继位)为好”。[19]

意义及影响[编辑]

《嗣位法令》与《1689年权利法案》普遍被视作英国宪法的重要基础,两者共同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标志着英国已基本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宪法学者亨利·哈兰英语Henry Hallam称《嗣位法令》为“英国宪法之印章”。[20]

英格兰与苏格兰两国合并[编辑]

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

《嗣位法令》的通过,导致英格兰与苏格兰两国于1707年合并大不列颠王国苏格兰国会反对《嗣位法令》对王位继承人之限制,作为回应,于1704年通过《安全法令》以确保国会有权自行选择安妮之后的继承人。[21]有鉴如此,英格兰国会认为英苏两国有必要在安妮去世前合并,以确保大不列颠之长远稳定与繁荣。[22]

为求两国在安妮去世前合并,英格兰国会透过订立排除法案(《1705年外籍人士法令英语Alien Act 1705》)、经济诱因(偿还苏格兰国债)及贿赂议员等手段,成功在三年内确保两国国会通过《1707年联合法令》合并成大不列颠王国。两国在1707年前曾三度(1606年、1667年和1689年)试图以法令方式合并,但均因合并并非逼切而失败告终。[23][24]两国在同意合并时所签订的《联合条约英语Treaty of Union》第二条定义了大不列颠王国王位之继承方式适用《嗣位法令》。《嗣位法令》因而成为苏格兰法律的一部分。[25]

英格兰王位继承[编辑]

此法令排除詹姆斯二世(他在法案获御准数月后逝世)、他的天主教子嗣(“老僭王”詹姆斯亲王长公主英语Louisa Maria Teresa Stuart),以及他妹妹亨利埃塔公主之子嗣于继承顺序以外。[26][27]亨利埃塔之幼女为信奉天主教的萨丁尼亚王后安妮-玛丽,1807年后的所有詹姆斯党觊觎者皆为她的后代。[28]

有鉴于所有查理一世的婚生后代要不是无子女(如他的孙女玛丽二世安妮女王)就是天主教徒,英格兰国会只能在詹姆斯一世之女波希米亚的伊丽莎白的后代中选择继承人。伊丽莎白有九名成年子女,而汉诺威的索菲娅尽管年纪最小,但到了1701年则是伊丽莎白所有信奉新教的后代当中最年长的,因此有权继承英格兰王位。法令排除了伊丽莎白其他信奉天主教的后代,如索菲娅的姐姐普法尔茨的路易丝·霍兰丁英语Louise Hollandine of the Palatinate奥尔良公爵夫人伊丽莎白·夏洛特孔代亲王妃安妮·亨丽埃塔英语Anne Henriette of Bavaria以及不伦瑞克-吕内堡公爵夫人贝内迪塔·亨丽埃特英语Benedicta Henrietta of the Palatinate等人。

因信奉天主教或与天主教徒结婚而被排除于继承顺序以外的人士[编辑]

从法令1701年通过后算起,迄今因与天主教徒结婚而被排除于继承顺序以外的人士中,排名最前的为肯特的麦克王子。他于1978年因与玛丽·基斯蒂·冯·雷尼茨女男爵结婚而被排除于继承顺序以外,当时为第15顺位继承人。麦克在2015年因《2013年王位继承法令》生效而重新被纳入继承顺序之中,为第34顺位继承人(现为第52顺位继承人)。[29]排名第二前的为肯特公爵爱德华亲王长子,圣安德鲁斯伯爵乔治·温莎。他在重新被纳入继承顺序后现为第42顺位继承人。乔治的儿子唐帕特里克勋爵和女儿玛里娜·温莎女勋爵分别在2003年及2008年改信天主教,因此丧失王位继承权。[30][31]

撇除嫁入天主教王室的公主(如爱丁堡的玛丽巴滕贝格的维多利亚·欧珍妮爱丁堡的贝阿特丽丝)外,首名改信天主教的高级(即拥有殿下称号)王室成员为肯特公爵夫人凯瑟琳,她在1994年1月14日改信天主教。由于凯瑟琳与肯特公爵结婚时仍为國教会信徒,肯特公爵并无因此而丧失王位继承权。[32]

现状[编辑]

除了为英国法律之一部分外,嗣位法令亦为现今15个共和联邦王国法律之一部分。依照惯例及《1931年西敏法规》,任何对嗣位法令的修订均需得到各共和联邦王国政府(加上部分联邦制国家中其地方政府)一致同意后方可生效。

修正案[编辑]

有鉴于法令中有歧视天主教徒及女性的条文,嗣位法令曾多次受到修正案的挑战。不过,由于法令规定全部15个共和联邦王国的王位继承顺序,修改嗣位法令并非易事。《1931年西敏法规》确立任何对王位继承规则的改动需得到所有王国政府之同意,并由各国立法机关自行立法修改。由于现任君主之长子和长孙均为圣公宗信徒,任何对嗣位法令的改动均不会大幅改变现有王位继承顺序。

泰晤士报》在1995年11月6日报道查尔斯王储(后登基为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曾与托尼·布莱尔柏迪·阿什当指“天主教徒应被允许继承英国王位”,[33]而伊丽莎白二世也曾在1998年表达“不反对采用不限性别的长子继承制”的立场。[34]

澳大利亚[编辑]

悉尼晨锋报在2011年10月报道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与所有州和领地政府达成协议,以决定如何修改《嗣位法令》。[35]

由于嗣位法令为各州和领地法律的一部分,[36][37]而《澳大利亚宪法》并未赋权予联邦政府以修改与君主有关的法律[38][39](只在《1990年澳大利亚联邦宪法法令》第二条列明“法令中的‘女王’一词可引伸适用于其世袭继承人及其他继承人[40]”),各州需依《澳大利亚宪法》第51(xxxviii)段通过法令请求联邦政府代表各州立法修改联邦、各州和领地的法律[41](由于北领地议会之权力由联邦议会下放赋予,联邦政府保留为北领地立法的权利,北领地不需请求联邦政府代表其立法修改法律[42])。联邦议会只有在所有州通过法令后才能在联邦层次修改《嗣位法令》。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896年简称法令英语Short Titles Act 1896》第1条及附表1允许在引用本法令时使用此简称。由于第1条及附表1及后在1995年被废除,此简称改经由《1978年释义法令英语Interpretation Act 1978》第19(2)条授权使用。此简称并不包括法令通过年份。
  2. ^ Toffoli, Gary, Is There a Canadian Law of Succession and Is There a Canadian Process of Amendment? (PDF), Canadian Royal Heritage Trust: 3–4, 9 February 2013 [12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7 November 2013) 
  3. ^ Macgregor Dawson, Robert.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需要免费注册 5th.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70: 63. ISBN 9780802020468. 
  4. ^ Anne Twomey. Professor Anne Twomey - Succession to the Crown: foiled by Canada? (Digital video). London: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8 September 2014 [2020-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8). 
  5. ^ 法案在1701年获御准,但由于在《1793年国会法令(生效日期)法令》英语Acts of Parliament (Commencement) Act 1793通过前所有法令的生效日期会追溯至相关国会会期起始之日,故官方文献(如《法令年表》英语Chronological Table of the Statutes)中仍将法令追溯至旧历1700年。
  6. ^ 她唯一一位弟弟普法尔茨的古斯塔夫·阿道夫英语Gustavus Adolphus of the Palatinate 在1641年逝世,年仅9岁。
  7. ^ Toporoski, Richard. The Invisible Crown. Monarchy Canada (Toronto: Monarchist League of Canada). 1998, (Summer 1998) [16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9 February 2008). 
  8. ^ UK Parliament. The Statute of Westminster 1931 as amended (see also enacted form), from legislation.gov.uk.
  9. ^ Statement by Nick Clegg MP, UK parliament websi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6 March 2015 (retrieved on same date).
  10. ^ Melville, Lewis. The First George in Hanover and England. London: Isaac Pitman and Sons. 1908: 130–131. 
  11. ^ Snowden, Frank M. Epidemics and Society: From the Black Death to the Present. New Haven,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9: 99. ISBN 978-0-300-19221-6. 
  12. ^ 12.0 12.1 Henriques, H. S. The Political Rights of English Jews. The Jewish Quarterly Review. January 1907, 19 (2): 311–312. JSTOR 1451130. 
  13. ^ Act of Settlement 1700. BAILII. [20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30). 
  14. ^ 14.0 14.1 Naamani Tarkow 1943,第537–561 at p. 547页.
  15. ^ The Chiltern Hundreds (PDF). House of Commons Information Office. 1 June 2008 [12 June 20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3 October 2008). 
  16. ^ Foss, Edward. Biographia Juridica. 1870: 701. [1]
  17. ^ House of Lords Journal Volume 16: 22 May 1701, in https://www.british-history.ac.uk/lords-jrnl/vol16/pp698-699#h3-000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1 October 2019.
  18. ^ House of Lords Journal Volume 16: 22 May 1701. British History Online. [2022-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19. ^ Somerset 2012,第165页.
  20. ^ Naamani Tarkow 1943,第537页.
  21. ^ Lynch, Michael. Scotland: A New History. Pimlico. 1992: 311. ISBN 0-7126-9893-0. 
  22. ^ MacPherson, Hamish. How the Act of Union came about through a corrupt fixed deal in 1706. The National. 27 September 2020 [27 Sept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September 2020). 
  23. ^ Lockyer 1998,第54–59页.
  24. ^ Whatley 2001,第95页.
  25. ^ The Treaty (act) of the Union of Parliament 170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cots History Online
  26. ^ Charles Petrie. The Jacobite Movement (Vol. 2). Eyre & Spottiswoode. 1950: 183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9). 
  27. ^ Robert F. J. Parsons. The Role of Jacobitism in the Modern World. 1986: 10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4). 
  28. ^ Barker, p 239
  29. ^ What do the new royal succession changes mean?. Royal Central. 26 March 2015 [30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8). 
  30. ^ Marre, Oliver. Windsor scoop. The Guardian. 24 May 2008 [2 Febr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30). 
  31. ^ Gal, Shayanne; Cain, Áine. Prince George's great grandson is set to eventually become the Duke of Kent – but he will never inherit the throne. Business Insider. Insider Inc. 16 August 2018 [2 Febr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32. ^ Brown, Andrew. Catholics hail Duchess of Kent's conversion. The Independent. 2011-09-18 [2021-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8) (英语). 
  33. ^ Article, The Times, 6 November 1995 
  34. ^ Queen backs historic change to who may rule. BBC News. 27 February 1998 [5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35. ^ Coorey, Phillip. Leaders abandon rule on male heir succession. Sydney Morning Herald. 29 October 2011 [29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36. ^ Elizabeth II. Imperial Acts Application Act 1969. 6. Sydney: New South Wales Government Printer. 1969 [30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8). 
  37. ^ Elizabeth II. Imperial Acts Act 1980. 6. Melbourne: Government Printer. 1980 [30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7). 
  38. ^ Twomey, pp. 8–9
  39. ^ Twomey, pp. 14–16
  40. ^ Victoria.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Constitution Act 1900. 2. Westminster: Queen's Printer. 1901 [31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6). 
  41. ^ The Queen's Role in Australia.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17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April 2015). 
  42. ^ Succession to the Crown (Request) (National Uniform Legislation) Act 2013 (NT). Northern Territory Legislation Database. [16 April 2015]. [失效链接]

来源[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