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孟漢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孟漢瓊
出生生年不詳
唐朝
逝世934年5月16日
後唐澠池
職業後唐宦官

孟漢瓊(?—934年5月16日?[1][2]),中國五代十國時期政權後唐宦官。孟漢瓊在後唐明宗李嗣源末年及後唐閔帝李從厚年間掌握權勢,與李嗣源寵妃王淑妃互相合作。他被推翻李從厚的李從厚養兄李從珂所殺。

背景

[編輯]

孟漢瓊的生年和出生地都不詳。年輕時,為王鎔小豎。天祐十八年(921年),王鎔被其養子張文禮殺害並取代,次年李存勖滅趙,兼併其地,[3]孟漢瓊留在趙都真定,李存勖建立後唐稱帝後,於同光三年(925年)任養兄李嗣源為成德軍節度使,孟漢瓊侍奉李嗣源左右。[4]

李嗣源年間

[編輯]

四年(926年)李存勖在京城洛陽興教門之變中被殺,李嗣源繼位。[5]孟漢瓊歷任諸司使。長興元年(930年),在權臣樞密使安重誨堅持下,李嗣源養子李從珂被罷免河中節度使,勒令回清化里家中,禁止面聖,安重誨又不停試圖尋機彈劾李從珂之罪。但在李嗣源寵妃王德妃介入下,李從珂得免。[6]王德妃又常令孟漢瓊去李從珂處傳教旨以為安撫,李從珂也善待他,他因而自認為李從珂對自己有恩,[4]自己也對李從珂有恩。[1]

九月,孟漢瓊時任武德使,與王德妃漸漸用事,他們數次對李嗣源彈劾安重誨。[7]安重誨擔憂害怕,上表請辭,李嗣源派孟漢瓊去中書省諮詢,宰相中書侍郎馮道認為安重誨最好辭職,門下侍郎趙鳳卻認為安重誨當留任。結果李嗣源沒有採取措施。[6][8][9]

十二月,朝廷軍在安重誨建議發起的對西川節度使孟知祥東川節度使董璋的討伐中受挫,安重誨從洛陽去前線督戰。但在途中,鳳翔節度使朱弘昭、李嗣源女婿東川行營都招討使石敬瑭、時任宣徽使的孟漢瓊都上表稱安重誨可能意在奪取伐蜀軍權。李嗣源因而召回安重誨,任為河中節度使,再勒令致仕,殺之。[8][9]安重誨被殺後,對李從珂的限制才解除。[6]

二年(931年)四月,王德妃改封淑妃,五月,孟漢瓊為右衛大將軍,知內侍省事,充宣徽北院使。[10]時任樞密使范延光趙延壽因安重誨以剛愎得罪,對政事都不置可否。決策權就落入王淑妃和孟漢瓊手中。[7]之前安重誨嚴格控制宮中用度,這時孟漢瓊用事,以曹皇后名義自取府庫中物,不通知樞密院和三司,也不用文書記錄,所取物資不可勝數。[6]三年(932年)十一月,判宣徽院事。[11]

李嗣源在世長子秦王李從榮被認為可能的儲君,朝中無人能制,不敬包括范延光和趙延壽在內的將官。二人擔心與李從榮關係不善會招禍,都請求辭官離開洛陽去做節度使。李嗣源拒絕,認為他們是在拋棄自己。後趙延壽獲准出為宣武軍節度使,被朱弘昭取代,四年(933年)十月,范延光屢屢通過孟漢瓊、王淑妃請求出任地方,最終被任為成德節度使,被馮贇取代。[8][12]但范延光在辭別李嗣源時仍提醒李嗣源不要聽群小之言,暗示其不要被孟漢瓊蒙蔽。[13]

孟漢瓊累遷宣徽南院使,性通黠,善離間。起初他見李從榮權重,得到王淑妃支持後就傾心侍奉李從榮;當朱弘昭、馮贇用事,他又與他們勾結。[12]不久,李嗣源病篤。十一月,李從榮擔憂高官會不讓他繼位,通知朱弘昭和馮贇他要強行入宮。二人反對,並與孟漢瓊等入告王淑妃以謀之,說:「此事需要靠衛兵相助。」於是召侍衛指揮使康義誠,在竹林中籌謀。康義誠有子在秦王府,不敢決斷,對朱弘昭說:「我是將校,聽公所使罷了!」朱弘昭大懼。次日,李從榮率牙兵到宮。馮贇聞訊,馳入右掖門,見朱弘昭、康義誠、孟漢瓊及三司使孫岳正坐在中興殿閣門外議事。馮贇建議抵抗李從榮,康義誠不答,會議停滯。當時監門報稱李從榮兵已在端門外,孟漢瓊拂衣而起,聲言願意捨命率兵拒李從榮,此刻當入宮護駕而離去,朱弘昭、馮贇跟隨他,康義誠不得已也跟隨。孟漢瓊見李嗣源,說:「李從榮反了,其兵已攻端門,須臾入宮,要大亂了!」在朱弘昭和馮贇命令下,孟漢瓊披甲乘馬召馬軍都指揮使朱洪實,命他率五百騎討伐李從榮。禁軍抵抗並擊敗李從榮軍。李從榮被殺。[7][8][14][15]李嗣源病稍愈,決心召另一子天雄節度使宋王李從厚,遣孟漢瓊騎馬前去及代李從厚權知天雄軍府事。[4][16][17]孟漢瓊前去,但李從厚未到洛陽,李嗣源已崩,李從厚到洛陽繼位為帝。[13][18]

李從厚年間

[編輯]

李從厚登基後,孟漢瓊很得恩寵,一月間加驃騎大將軍、左衛上將軍。部下王彥升驍勇,孟漢瓊舉薦他補東班承旨。[19]應順元年(934年)閏正月,孟漢瓊被加開府儀同三司[4]賜忠貞扶運保泰功臣。[18]

朱弘昭和馮贇繼續為李從厚的樞密使,成為政府的主導人物,不信任長期隨李嗣源征伐、有功名、得眾心的時任鳳翔節度使的李從珂和時任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13]他們不想讓石敬瑭久居河東,又想召回孟漢瓊。二月,他們以樞密使名義下令徙李從珂為河東節度使兼北都留守,徙石敬瑭為成德節度使,徙范延光為天雄節度使,召回孟漢瓊。[1]

李從珂害怕這些舉動是針對他的,於是反叛。朝廷派西都留守王思同為西面行營馬步軍都部署統軍討鳳翔,起初取勝,很快圍攻其軍部鳳翔府,但部下羽林指揮使楊思權叛投李從珂,朝廷軍隊喪失士氣並瓦解,大部分投降了李從珂。李從珂奪取軍隊,進軍洛陽。李從厚派康義誠抵抗,但康義誠也投降李從珂,導致當時洛陽無可守御。[1]

李從厚想逃到天雄軍,命孟漢瓊先去天雄軍準備。但孟漢瓊不應召,[18]召來妓妾訣別,想手刃她們,眾人知道他的心思,都藏匿或潛逃。孟漢瓊離開洛陽後就單騎奔陝州投奔李從珂,自以為和李從珂的交情足以讓自己得免。李從珂也到陝州,孟漢瓊在澠池西見到李從珂,大哭,意圖自辯。李從珂答:「諸事不言可知。」孟漢瓊以為已被李從珂原諒,就插入隨從李從珂的官員隊列中。李從珂厭惡他,下令在道路左邊將他斬首[1][4][15]四月,李從珂登基稱帝,[17]下詔聲言孟漢瓊及朱弘昭、馮贇、王思同、原靜難節度使藥彥稠等結黨興兵、離間君臣、幾乎亡國之罪,陳其屍,削奪官爵。[20][21]後又下詔許其歸葬,但親屬部舊仍流放。[22]

評價

[編輯]
  • 《舊五代史》史臣曰:如紹宏之爭權,漢瓊之構禍,乃宦者之常態也,又何足以道哉!

注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