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寺
28°42′44″N 119°36′07″E / 28.71222°N 119.60194°E
延福寺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浙江省武義縣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元 |
編號 | 第四批第121項 |
認定時間 | 1996年11月20日 |
延福寺位於中國浙江省武義縣桃溪鎮陶村,其大殿是浙江最早的元代木構建築,1960年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編輯]據元泰定元年(1324年)《重修延福寺記》碑、明天順七年(1463年)《延福寺重修記》碑及《宣平縣誌》記載,延福寺始建於後唐天成二年(927年),原稱福田寺。南宋紹熙年間賜名延福寺。元延祐四年(1317年)由僧德環重建。明正統年間僅存大殿,僧文碧等將大殿改建,並重建其它建築。清康熙九年(1670年)僧照應重建觀音堂西廊。乾隆十年(1745年)僧通茂等修整大殿,並建天王殿和兩廂。道光十八年(1838年)僧漢書重建山門。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僧心潔重建觀音堂。1933年,梁思成、林徽音曾在此考察。文革初,寺內佛像被搗毀。1974年武義縣文管會對大殿進行較大維修。2000~2001年,延福寺大殿落架大修。[2]
建築
[編輯]在浙江宣平(今武義)縣陶村,建於元泰定間(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殿平面梁廣各五間,近正方形,當心間特大,次梢兩間之聯合長度,尚略小於當心間,屋頂重檐九脊,闌額之上不施普拍枋,為元以後所不多見。其上檐斗拱出單杪雙下昂,單拱造,第一跳華拱頭偷心。第二三跳為下昂,每昂頭各施單拱素枋。其昂嘴極長,下端特大。其第二層昂不出自第一層昂頭交互斗以與瓜子拱相交,而出自瓜子拱上之齊心斗。第二層昂頭亦僅施令拱,耍頭與襯枋頭均完全省卻。其在柱頭中線上,則用單拱素枋三層相疊。其後尾華拱兩跳偷心,上出鞾(xuē)栔以承昂尾。昂尾不平行,故下層昂尾托於上層昂尾之中段,而在其上施重拱。其柱頭鋪作,則僅上層昂尾挑起其下層昂尾分位乃為乳栿所占。此斗拱全部形制特殊,多不合曆來傳統方式,實為罕見之孤例。下檐斗拱雙杪單拱偷心造,後尾則三杪偷心。其當心間補間鋪作三朵,蓋已超出宋代兩朵之規定矣。屋頂僅覆瓪瓦,不施脊獸等飾。
布局
[編輯]延福寺座落在一個山坳中,坐北朝南,對面的山峰有巨岩突起,稱為飯甑壇。[2]
寺內現存山門、天王殿、大殿、觀音閣、廂房以及從柳城鎮遷建來到鮑家廳民居等建築。
-
延福寺地處一個山坳中
-
延福寺對面的山峰稱為飯甑壇
山門
[編輯]山門建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單開間分心造,前後兩坡穿斗式。[2]
-
山門
天王殿
[編輯]天王殿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面闊三間,進深八椽,抬梁式結構,山縫為穿斗式結構,單檐硬山頂。[2]
-
天王殿
-
趙朴初題字
-
天王殿梁架
大殿
[編輯]大殿為寺內主體建築,殿前有方形池塘。大殿建於元延祐四年(1317年),原為單檐歇山頂,明正統年間加建下檐,改為重檐歇山頂。平面呈正方形,面闊三間(計入重檐部分為五間),當心間比次梢二間相加還大,進深八椽(計入重檐部分為十椽)。殿內原為徹上明造,當心間正中與清乾隆九年(1744年)加天花,粉底彩繪。上檐前槽三椽栿,後槽對乳栿,內柱較檐柱升高,承三椽栿。前槽三椽栿上施蜀柱。各種梁栿均為月梁做法,闌額之上不施普拍坊,為元以後建築所少見。上檐斗栱六鋪作單杪雙下昂,單栱造,第一跳華栱偷心,第二、三跳為下昂,每昂頭各施單栱素枋,昂嘴極長。下檐斗栱五鋪作雙杪單栱偷心造。屋頂蓋瓪瓦,不施脊獸。[1][2][3]
-
大殿西側面
-
大殿東側面
-
大殿下檐轉角鋪作
-
大殿下檐斗栱五鋪作雙杪單栱偷心造
-
大殿天花
-
大殿上檐前槽三椽栿(左),後槽對乳栿(右)
-
大殿上檐前槽三椽栿,上施蜀柱
-
大殿壁畫
-
大殿上下檐
-
大殿上檐斗栱六鋪作單杪雙下昂,單栱造,第一跳華栱偷心,第二、三跳為下昂
-
大殿上檐斗栱昂嘴極長
觀音閣
[編輯]觀音閣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面闊三間,外觀為七間,進深六椽。[2]
-
觀音閣
-
觀音閣梁架
其它建築及文物
[編輯]大殿及觀音閣兩側有廂房,東側廂房作為碑房,除藏有延福寺原有的元泰定元年(1324年)《重修延福寺記》碑和明天順七年(1463年)《延福寺重修記》碑以及南宋寶祐二年(1254年)鐵鐘之外,還有從柳城鎮(舊宣平縣治)移來的多通古碑和唐大曆十二年(777年)銅鐘。[1]
鮑家廳原為柳城鎮民居,1999年柳城舊城改造,將其第二進在延福寺內山門西側重建。
-
碑房內的古碑
-
南宋寶祐二年(1254年)鐵鐘
-
唐大曆十二年(777年)銅鐘
-
鮑家廳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