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曹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曹交
本名姓:
氏:
名:交
國籍,一說
活躍時期戰國時期
知名於曹國國君之弟,可能為孟子弟子

曹交戰國時人,生卒年不詳。趙岐認為是曹國國君之弟,亦有說認為曹交只是曹國遺民。毛奇齡認為,曹交實為鄒國國君之弟。有說認為曹交為孟子弟子[1]

生平

[編輯]

曹交在趙岐注《孟子》中紀載為曹國國君之弟[2],但根據《左傳》,當時曹國應已滅亡,故王應麟、胡爌、閻若璩等人認為曹交只是以國為氏的曹國遺民[3][4][5]清代惠士奇認為,宋國曹國後,曹國應仍為宋國的附庸,所以戰國時期仍有曹國國君[6]。張南士、毛奇齡則認為,曹國國君在其餘戰國時期相關文獻皆無記載,因此曹國可能並未延續到戰國時,但曹交可以面見鄒國國君,並向其要求館舍居住,因此應為同樣以曹為氏的鄒國國君之弟[7]

曹交曾問孟子,是否人人都能成為。孟子回答是,並指出堯、舜之道不過是孝悌而已。曹交說,他希望向鄒國國君借一處館舍居住,然後在孟子門下受教。孟子婉拒曹交,並說隨處都有老師,不必只求學於自己門下。[8]。有說認為,儘管孟子拒絕了曹交的拜師,但仍已經教誨了曹交[9][10]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讀書紀數略·卷二十一》孟門十七弟子:公孫丑、孟仲子、公都子、陳臻、高子、徐辟、樂正子、咸邱蒙、孟季子、陳代、彭更、萬章、屋廬子、告子(一本作曹交)、桃應、充虞、周霄。
  2. ^ 孟子集注·卷十二告子章句下》:趙氏曰:「曹交,曹君之弟也。」人皆可以為堯舜,疑古語,或孟子所嘗言也。
  3. ^ 困學紀聞·卷八》:曹交,註謂曹君之弟。按《左傳》哀公八年,宋滅曹。至孟子時,曹亡久矣。曹交,蓋以國為氏者。
  4. ^ 拾遺錄》:曹交,註謂曹君之弟。按《左傳》哀公八年,宋滅曹。至孟子時,曹亡久矣。曹交,蓋以國為氏者。
  5. ^ 《四書釋地三續·卷下》:曹交,以國為氏,非君弟也。
  6. ^ 《惠氏春秋說·卷七》:曹滅於哀之八年,復見於哀之十四年,宋向魋入於曹以叛。杜註:「曹,宋邑也」非也。曹,伯爵,而當甸服,故曰曹為伯甸。其國雖小,豈徒一邑哉!蓋宋雖滅曹,仍為附庸於宋,故至戰國仍有曹君。(趙岐注《孟子》曰:曹交,曹君之弟。)然則曹與滑皆滅而仍存者也,故春秋言入不言滅。
  7. ^ 經問·卷六》:盛唐問《孟子》:曹交,趙岐註:曹君之弟。按:春秋哀八年,宋人入曹,《左傳》竟云:滅曹,執曹伯以歸。如此則孟子時已無曹矣,其曰曹君之弟何居?得非經祗書入,原未嘗滅乎?曰:經有書滅而並未滅者:定六年,鄭帥師滅許是也。有書入而即是滅者:此宋人入曹是也。但此入曹亦何以知其是滅?祗以後此經文並不及曹,而戰國諸文又並無曹君之事,獨《史記·曹世家》載:曹伯陽十五年,宋滅曹,執曹伯陽及公孫彊以歸而殺之,曹遂絶其祀。則曹此時信亡矣。趙岐之註不知何所本,當是誤耳。然則孟子之曹交何如?曰:此張南士曾辨之,當是曹姓而交名者。何以言之?其曰: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鄒者,魯縣《說文》云:即古邾婁國也。徐邈引〈孟子題辭〉有云:邾國至孟子時,魯穆公改邾為鄒,則鄒即邾可知矣。《春秋》註:邾本曹姓,為顓頊之後。則所為曹交者,或亦曹姓而交名,與鄒君同姓,故得見鄒君而假館焉,或即鄒君之弟。戰國禮衰,不分宗不別氏,弟得以其戚戚君故兄弟同姓,未可知也。解經惡杜撰,但有據之言則亟取之,此差有據耳。
  8. ^ 孟子·告子下》: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孟子曰:「然。」「交聞文王十尺,湯九尺;今交九尺四寸長,食粟而已如何則可?」曰:「奚有於是?亦為之而已矣,有人於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人矣。今曰舉百鈞則為有力人矣。然則舉烏獲知任,是亦為烏獲而已矣。夫人豈以不勝為患哉?弗為耳。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者,謂之不弟。夫徐行者,豈人所不能哉?所不為也。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誦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曰:「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曰:「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子歸而求之,有餘師。」
  9. ^ 孟子·告子下》: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10. ^ 劉培桂. 孟子弟子新考. 孟子與孟子故里.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