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姓
姓氏 | |
滕 | |
《百家姓》第73位 | |
9: |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
10: |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 |
11: | 樂于時傅 皮卞齊康 |
郡望 | 南陽郡 |
起源
[編輯]滕姓起源甚早,可追溯的源頭有三:
- 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根據《姓氏考略》、《廣韻》、《通志·氏族略》所載,周克商滅紂後,周文王第十四子錯叔繡,受其兄武王封於滕(今山東滕縣西南),為滕侯,建立滕國。後世子孫以國為氏,並尊錯叔繡為其始祖。
- 亦出自姬姓。根據《史記索隱》、《萬姓統譜》所載,黃帝有二十五子,為四母所生,黃帝把他們分成十二個胞族,賜給他們十二個姓。滕姓就是其中之一。《國語》中記載了黃帝之子十二姓中排在第五位的即是滕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佶、繯、依)。
- 出自他族。明洪武年中,蒙古人瓚住獲賜姓滕[1]。今土家、苗、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繁衍播遷
[編輯]滕立國約一千年,當中史冊有記載的國君有滕昭公、滕定公及其子滕文公。滕國為齊所滅,子孫紛紛離開得姓的原居地 — 今山東滕州,而散居於山東、河南等地。
東漢時,滕姓在北海郡繁衍昌盛,族大人眾,名人輩出。這段時期滕姓登於史冊的有三人,分別為:滕延、滕咨和滕撫,都是北海郡人,可見在東漢時滕姓在北海郡已成為望族。漢末動亂時,當地的滕胄、滕耽等避亂渡江,歸屬孫吳;值得一提的是滕胄與孫權結為親家,壯大了北海郡滕姓之盛名。吳末時期,北海人滕牧之女嫁與孫皓而貴為皇后,滕牧後來卻因失寵而被遣居蒼梧,即今廣西梧州;吳滅亡後,孫皓與滕皇后遷於洛陽。
兩晉時期,繁衍於南陽郡、開封縣之滕族昌盛浩大,名家輩出,成為該地之名門望族。兩晉南北朝至隋朝,北方持續的動盪不安,加劇了滕姓南移,加上之前漢末已南遷的氏族,現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西、湖南等地均有了滕姓人家。
唐代及其以後,浙江金華的滕家一支獨秀,出了不少傑出人物,有白居易作詩為證:「身著錦衣兒戲繡,東陽門外數滕家」。
另據《安遠滕氏族譜》、《石城縣誌》所載,「唐有滕文紀,家居江西撫州臨川縣滕家州,生子有三,其三子學珠自臨川徙居福建汀州寧化招得裏南橋嶺,至宋時,傳八世,榜二居邵武,榜遂遷延平,榜儀移廣東」。
宋靖康之恥後,北方滕姓有遷居浙江臨安的,其中應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滕康因仕宦居湖南永州,其孫滕宬徙居吳縣,即今江蘇蘇州。宋末元初的動亂,再加元末的動亂,使滕姓分佈於南方各省份,今四川、雲南均有滕姓人落籍。
明初,山西滕姓作為洪洞大槐村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江蘇等地。明中葉時,滕學珠之裔有遷居江西石城豐山、高田等地。明末張獻忠屠川後,有湖南、湖北之滕姓徙至四川。清康、乾年間以後,有冀魯豫地之滕姓闖關東進入東三省,亦有沿海之滕姓遷居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
如今,滕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分佈較廣,尤以廣西、黑龍江、遼寧、湖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滕姓約占中國漢族滕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資料來源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 《百家姓》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滕姓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騰姓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