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愛因斯坦關係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分子運動論中,愛因斯坦關係是一個以前沒有想到的關係,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5年和Marian Smoluchowski在1906年獨立發現:

D——擴散常數,和μp——粒子的遷移率聯繫起來;其中波茲曼常數T絕對溫度

遷移率μp是粒子的終極速度與作用力之比:μp = vd / F

這個方程是漲落耗散定理英語Fluctuation-dissipation_theorem的一個早期的例子。它在電子擴散的現象中經常使用。

粒子的擴散

[編輯]

在低雷諾數的極限下,遷移率是阻力係數的倒數。對於半徑為的球形粒子,斯托克斯定律給出:

其中是介質的黏度。因此愛因斯坦關係變為:

這個方程也稱為斯托克斯-愛因斯坦關係斯托克斯-愛因斯坦-薩瑟蘭方程[1]。它可以用於估計球狀蛋白在水溶液中的擴散係數:對於100kDalton的蛋白質,我們得到 ~10-10 m² s-1,假設蛋白質的密度是「標準」的~1.2 103 kg m-3

電傳導

[編輯]

當應用於電傳導的時候,通常把電遷移率定義為機械導納與載流子的電荷q的乘積:

也可以表述為:

其中E是施加的電場;因此愛因斯坦關係變為:

在任意態密度半導體中,愛因斯坦關係為:

其中化學勢,p是粒子數。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存档副本 (PDF). [2009-03-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0-07-04). 
  • "Fluctuation-Dissipation: Response Theory in Statistical Physics" by Umberto Marini Bettolo Marconi, Andrea Puglisi, Lamberto Rondoni, Angelo Vulpiani,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