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2年9月14日) |
最高管理機構 | 國際網球總會 |
---|---|
起源 | 十九世紀,英格蘭 |
特徵 | |
是否身體接觸 | 不允許 |
隊員 | 單打或雙打 |
是否男女混合 | 是,大部分情況分開比賽 |
分類 | 拍類運動 |
器材 | 網球,球拍 |
比賽場地 | 網球場 |
存在 | |
國家或地區 | 全世界 |
奧運 | 1896到1924正式項目 1968到1984推廣項目 1988年後再次成為正式項目 |
帕運會 | 從 1992年後網球成為帕運會項目 |
網球是一項運動,常見的有一對一的單打和二對二的雙打,對抗雙方隔著球網,用球拍將網球擊打至對方場地中,目標是令對方無法將球打回我方場地,是一種需要體力和腦力的運動,且需要非常好的技術。
網球現在是一項奧運會比賽項目,適合社會各階層與年齡段人群。現代網球起源於英格蘭伯明罕的「草地網球」。1890年,網球比賽規則定型,至今調整不多,僅有的修改包括規定發球者的位置和引入「平分規定」,與197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第一次試行搶七規則(由發明)。近來網球大賽引進了鷹眼系統電子監控和球員挑戰規則,使球員有機會用技術手段確定球是否出界。
網球比賽的觀眾數目眾多,四大滿貫賽事特別受到關注,包括澳網、法網、溫網和美網。
歷史
[編輯]網球的前身是14世紀流行於法國宮廷的一種叫「掌球戲」(handball)的遊戲。規則是兩名玩家隔著一條繩子,使用手掌將被布包著頭髮製成的球互相對打。其後這種遊戲經過發展和改良,用網代替繩子,並將以手擊球改為用木製球拍,隨後木拍更拉上弦線。由18世紀開始,歐洲民間也開始出現這種遊戲,並且於19世紀盛行於歐洲。
現代的網球則於1873年12月由華爾特·科洛普頓·溫菲爾德(Walter Clopton Wingfield)少校在英國發明,當時這個遊戲是用來在後院的派對中取悅客人。他是根據老的室內網球或者稱為原網球的遊戲創造這項運動的。根據大多數網球歷史學家所說,現代網球的規則大多由溫菲爾德借鑑了掌球戲、室內網球、法國皇室網球這幾項運動的元素而來。
1877年在英國倫敦溫布頓舉行了首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為現代網球史上最早的比賽。隨著國際網球總會於1913年成立,網球運動亦於世界各地得以廣泛發展。在1881年5月21日,美國國家草地網球聯盟(現在的美國網球聯盟)成立以規範規則和競技制度的美國國家男子單打錦標賽,也就是現在的美國網球公開賽,於1881年首次在美國羅得島州的新港舉行,而美國國家女子單打錦標賽在1887年舉行。此時,網球也在法國流行,法國於1891年舉行網球公開賽。如今,世界著名的網球公開賽有:溫布頓錦標賽、法國網球公開賽、美國網球公開賽和澳洲網球公開賽。今天,這四項賽事被稱為大滿貫。至1900年,著名的一年一度戴維斯盃澳洲網球公開賽在國家隊之間舉行。
1926年,商人C.C.派爾(C. C. Pyle)建立了首個職業網球巡迴賽,隊員由美國和法國網球運動員組成。最值得稱道的早期職業網球選手有美國的溫尼·理察斯(Vinnie Richards)和法國女子蘇珊·朗格倫(Suzanne Lenglen)。當一個隊員成為職業選手後,他就不能參加業餘選手賽。1968年,由於商業的壓力導致這項制度的廢棄,網球進入了開放年代(Open Era),又稱公開賽年代,即所有選手都可以競爭所有賽事,而頂級選手可以靠打網球謀生,這是網球運動的重要分水嶺,走向商業化、公開化、職業化。藉此,國際職業網球圈建立,借電視轉播網球傳遍了整個世界,從此不再是英國上流社會的專有運動。
1954年,詹姆士·凡·阿蘭創建了國際網球名人堂,一個在美國羅得島州的新港的非營利博物館。這個博物館裡面搜集了大量的網球紀念品和大量全世界網球成員的獎品和獎章。每年,在此都要舉行一次草地網球賽,並且舉行接納新的名人堂成員的典禮。
裝備
[編輯]球拍
[編輯]網球拍,是打網球必備的器具,外型看起來就像是拍面放大版的羽毛球球拍。
拍線
[編輯]網球線織在網球拍框上呈網狀,用於擊球。常見的球線材料有天然腸線、尼龍線、聚酯線等,線不同的材料、粗細、拉力和表面結構提供不同的手感、力量、旋轉和耐久度
網球
[編輯]比賽用網球分為兩大種類:硬式網球和軟式網球,這兩種都是必須遵照國際網球協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指示使用。
其他
[編輯]握把布
比賽規則
[編輯]得分
[編輯]競賽雙方站在球網兩邊,其中一名(或一組)運動員為發球手,另一位(或一組)則是接球手。一局比賽結束之後交換發球權。
發球手必須站在底線後面,以及中界點和邊線間的任意一點。接球手可選擇站在球網後面的任何一點,一般站在發球手的斜對面。在接球手示意準備完畢後,發球手開始發球。發球時,選手應該用手將球拋向空中任何方向(一般向上),然後在球落地之前用球拍擊球。如果球手對拋球的動作不滿意,可以讓球自然落地,然後重新開始。但如果球手做出用球拍擊球的動作但並未擊打到球,則被視為發球失誤。
發球手在發球的整個過程中,兩腳不應該偏離最初的位置。發球手的腳可以離開地面,但是不得走動或奔跑;這是為了防止故意誤導球的走向。違反此規定,或雙腳偏離區域過大,可能構成違例。
在一次正確的發球中,發出的球應該越過球網(但不觸及球網),並落在球網另一側斜對角發球區中的任意一點。如果球觸網但依然落在斜對角的發球區,則構成觸網,應該重新發球(但不記為發球失誤)。如果球落網、沒有過網前就落地、落地前觸碰到除球網外的任何物體或沒有落在斜對角發球區,就是一次發球失誤。第一次發球失誤後發球手可以再發一次,但如果依然失誤,則稱之為雙發失誤(簡稱雙誤,Double fault),讓對手得一分。
ATP與ITF目前正在討論修改發球擦網的規則,2013年的前三個月,ATP挑戰賽試行新規則,發球擦網入界將被判為發球失誤,而不是「Let」(受到障礙)。[1]
發球成功之後,接球手回擊。球員應該在球回彈兩次之前用球拍擊球一次,使球穿越球網並落在對方球場內的落在一個地方,否則就失一分,但也要注意有沒有出界。
球手在球落地回彈之前就擊球,依然有效,此為「截擊」。但觸碰球網、在球穿越球網前擊球、用球拍之外的任何物體擊球、故意擊球兩次等其他行為都將導致失分。在雙打比賽中,在發球與首次回擊後,搭檔中的任何一位在任意回合中都可擊球,但不得同時擊球。以15、30、40來記算分數,40分再贏得一分那方可獲得一局,如果雙方都40分,再贏一分的會在後面顯示「ad,即advantage」,ad的那方再贏一分則贏下此局,但若對方贏下這一分,ad方就要扣掉「ad」雙方比分重回「局末平分」(deuce,記分牌上重顯40:40);每6局可得一盤,比賽通常使用「3盤2勝」、「5盤3勝」,有一方贏得一局後,雙方分數都要歸零。
記分
[編輯]一場網球比賽一般由一至五盤比賽構成,而每一盤一般又分數局,運動員通過得分來贏得局,率先贏得規定局數的運動員贏得一盤,而率先贏得規定盤數的運動員則贏得比賽。
局
[編輯]一局比賽只有一名運動員發球,每一次發球必須在半場的兩個發球區輪流,每局第一次發球應先從右邊開始。
網球每局的記分方法:從0至3分分別為「零」(love)、「十五」(fifteen)、「三十」(thirty)和「四十」(forty)(AD)。記分時,發球手的得分在前。因此「30比0」的意思是,發球手贏得2分,而接球手還未得分。
當雙方運動員都得到了3分時,一般叫「平局」(deuce)而非「40比40」。在出現平局後一名球手再得一分,被稱為「占先」(advantage),而不再記分。如果在占先的情況下失去一分,就再度回到平局;如占先後再得一分,就贏得一局。發球手占先,或在領先對手2分及以上的情況下,被稱作握有「局點」(game point);如果是接球手處於相同情況時,被稱作握有「破發點」(break point)。如果贏得這一局後又恰好可以贏得一盤,就可稱作「盤點」(set point),能贏得比賽就稱作「賽點」(match point),決賽的賽點則稱作「冠軍點」(championship point)。
每次發球前,比賽裁判應當口頭報出本局比賽的比分。在沒有裁判的比賽中,發球手應該報分。
盤
[編輯]一盤由多個局組成,當一名或一組運動員獲得規定條件的局數後,一盤比賽結束。運動員在每個單數局結束後交換比賽場地。一盤中局數的比分是以正常的數列表示的。每局比賽前由裁判報出本盤比賽的比分。
基本上,率先獲得6局比賽勝利並領先對手至少2局的運動員贏得該盤;若其中一方贏得6局卻未領先至少2局,則該盤必須繼續,直到一方領先2局為止(亦即達到6比4、7比5、8比6等比數的話該盤便告結束,但若比數為6比5、7比6、8比7等,則該盤繼續,因為領先一方並未領先2局)。這種計分法稱作「領先盤」(advantage set)。這種計分方式在職業賽中時常僅出現於最後一盤(五盤三勝比賽中之第五盤,或三盤兩勝比賽中之第三盤),但亦有不少賽事僅採用此形式。
目前另一常見的記分方法是,當雙方在一盤中戰至6比6時,會舉行一局特殊的「決勝局」,又稱「搶七局」。贏得此決勝局的運動員就以總局數7比6贏得該盤。還有些時候,在5盤制比賽中的最後一盤,如果雙方戰成6比6,就沒有決勝局,而採用傳統的方式直到一方連續獲得2局的勝利後比賽才結束。
在決勝局比賽中,記分採用正常的數列表示,率先獲得7分並領先對手至少2分的運動員獲勝。決勝局開始時的發球權歸上一局比賽的接球手,該名運動員在自己的右邊發球區發球,然後將發球權交給對手。接下來雙方在每兩次發球後便交換發球權。每名選手在其每兩次發球中,先在左邊發球區發球,再在右邊發球區發球。每次比數總和達至6的倍數後,雙方須交換場地。決勝局完結後,雙方亦須交換場地,因為決勝局必定是單數局(一盤中的第13局)。
比賽
[編輯]大多數比賽由多盤組成,而且總盤數一般為單數。大滿貫男子單打比賽有5盤,率先贏得3盤的運動員獲勝;而其他比賽一般有3盤,率先贏得2盤的運動員獲勝。
發球權在每局比賽後交換,不受一盤比賽的開始或結束影響。決勝局亦算作一局比賽。
一場比賽的總比分可以只給出總盤數的比分(例如 3-1,表示勝者贏3盤,敗者贏1盤),也可列出所有局數的比分,但必須先列出勝者的比分,例如 7-5, 6-7(4), 6-4, 7-6(6) 採用的就是後一種記分方式,表示獲勝的一方贏得了第一、第三和第四盤的勝利,而第二和第四盤是靠決勝局決出勝負的。在括號中的數字表示的是輸的一方在決勝局中得到的分數,例如第二盤決勝局的比分就是4-7,而第四盤決勝局的比分則是8-6。
決勝局/決勝盤
[編輯]在現在網球比賽中,為了加快比賽進程,在雙方平局局數足夠高時將不再延長比賽而採用一局特殊的決勝局結束一盤比賽。決勝局規則為現在大多數公開賽所採用,但並不是強制使用。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在第五盤時仍然採用長盤勝負(首先淨勝兩局的運動員贏得比賽),不過這項傳統在2019年起將作修改。緊接著澳網也進行了規則上的修改,最後一個採用長盤決勝制度的法國網球公開賽也於2022賽季起改為在決勝盤中施行「搶十」的規則,標誌著決勝盤長盤決勝正式進入歷史。[2]
在一般的決勝局(又稱「搶七」)中,首先獲得7分且淨勝2分以上的運動員贏得該盤比賽。由於在決勝局中雙方交替發球,無論哪一方獲勝該局均不會被記入保發/破發局。
在雙打比賽中,有時也會使用一種特殊的決勝盤(「搶十」)。如果雙方在前兩盤各下一盤,那麼第三盤將為一局決勝負,首先贏得10分且淨勝2分以上的一方贏得比賽。
目前四大滿貫決勝盤賽制如下:
澳網和法網:先贏6局者獲勝,如果雙方打到5-5的情況下,先贏7局者獲勝;如果雙方打到6-6平局時進行搶十大戰
溫網:先贏12局者獲勝,如果雙方打到11-11的情況下,先贏13局者獲勝;如果雙方打到12-12平局時進行搶七大戰
美網:與常規盤一樣進行搶七大戰
人員
[編輯]在一場正式比賽中,除了球員外,還有相關人員在場。網球比賽的主裁判坐在球場外一邊的中間的高椅上,他對比賽中所有事件擁有最終仲裁權。此外還有邊裁協助主裁判的判決,他們主要的工作是決定球是否落在規定的區域內,以及檢查球員發球時是否違例。此外還可設一名網裁,負責判斷發球時球是否觸網。
比賽中還可設球僮,負責撿球以及將球和毛巾遞給球員。他們不負責比賽的裁決。場外裁判一般坐在觀眾席中,擁有對比賽規則的最終解釋權。
其他
[編輯]網球比賽應該是連續進行的,因為運動員的體能也是比賽勝負的決定因素之一。大多數情況下,發球應在上一次得分後20秒內進行;球員交換場地(每兩局)後則應在90秒內發球。每盤比賽後有120秒的休息時間。通常在正式比賽中,球員如果出現傷病,被允許有限次數的短暫停呼叫治療師入場治療。除此之外其他拖延比賽進程的行為會被警告甚至罰分。
由於球的狀況也是決定比賽結果的因素之一,所以球的使用有嚴格規定。在正式比賽中球的損壞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規定每9局比賽需換一批新球。不過比賽開始後使用的第一批球在7局比賽後就要更換,因為該批球在球員的熱身運動中就已經使用過了。如果由於種種原因比賽被迫中斷(大多數情況是由於天氣問題引起的)後重新開始時,運動員需要再次熱身,就必須使用新的球,熱身結束、比賽正式恢復後再用之前使用的球。
輪椅網球比賽可以在健全人或需要輪椅移動的殘疾人之間舉行。在這種比賽中運動員必須坐在輪椅上擊球,球員也被允許可在球反彈2次後再擊球。這個規則使得殘疾人和健全人之間的混合賽變得可能。
還有一種叫「加拿大式雙打」的網球比賽形式,由1名球手與2名球手對打。對單人方,使用單打規則,即對方回球必須落在單打線內;對雙人方,使用雙打規則,即,對方回球落在雙打線內即算有效。
球場
[編輯]網球比賽在一個長方形的場地上進行。網球場地上用白線劃出界線。標準網球場的長度是23.77米(78英尺)。單打比賽的球場寬度定為8.23米(27英尺),雙打比賽則為10.97米(36英尺)。球場左右兩旁的線相應地稱為「單打邊線」或「雙打邊線」。球場兩端的白線稱為「底線」。兩條底線的中間標有短小的中界點。球場周圍必須留出空間。
球網與球場的底線平行,穿越整個球場,將球場分為相等的兩部分,因此球網與兩條底線的距離各為11.89米(39英尺)。球網兩端懸掛在兩邊的網柱上。網柱中心在雙打邊線外的91.4厘米(3英尺)處。球網在網柱處的高度為1.07米(3英尺6英寸),在球場中央的高度則是91.4厘米(3英尺)。球網頂部用白色網邊布包縫。
球場上還有兩條發球線,以劃分出發球區。發球線與底線及球網平行,距離球網6.40米(21英尺),兩頭連接到單打邊線。發球中線則與邊線平行,從球網的正中開始,到發球線為止。網球場的四個發球區邊界分別為球網、一條單打邊線、一條發球線和發球中線。
國際網球比賽中,所使用的網球場地按材料主要有4種:草地、紅土、硬地與地毯。 不同的場地提供不同的球速和彈跳。硬地有很多種類,從老式的混凝土,室內地毯球場室,室內木質地板到類似AstroTurf的人造草地。 硬地和草場被視為快速場地,球速快,反彈低,使得擊球短,更有力,因而強力發球型球員擁有優勢。四大滿貫賽事最初都是草地,現在澳網和美網為硬地,法網是紅土,溫網是草地。
草地
[編輯]草地球場通常是天然草地,草皮須疏密均勻。而這種場地的造價和保養費用都很高,亦不易保養,所以也漸被其他種類的場地或人造草地取代。由於草地的表面平滑,球在上面的彈跳低、速度快,適合擊球時平擊較多的球員。草地球場常見於英國及澳洲,也是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溫網)所選用的場地。
紅土
[編輯]紅土球場被視為慢速場地,因為球反彈相對較高較慢,使得球員不容易擊出無法回擊的球。在紅土球場上,出線的裁決相對容易,因為網球會在土場表面留下痕跡。
硬地
[編輯]硬地球場是於地面上塗上多層塑料或橡膠,使場地有不同顏色的清晰分區。而這種場地造價較低,很容易保養,亦相當耐用。美國網球公開賽(美網)曾由紅土(1975-77年)改用硬地;澳洲網球公開賽(澳網)也由草地(1985年及以前)改用硬地。
儘管美網與澳網的場地皆使用硬地,兩者仍有些許的不同:美國網球公開賽的場地塗料較澳洲網球公開賽來得更少摩擦,因此美網的球速較快、較接近草地場地、澳網相對較慢較接近紅土場地。
地毯
[編輯]地毯球場的製作材料為塑膠類物質,像地毯一樣鋪設於地即可成為一網球場,不用時亦可收起。室內場館常使用。2009年後已不再使用。
網球賽事
[編輯]著名網球賽事包括網球大滿貫、戴維斯盃網球賽、ATP年終賽、ATP1000大師賽、女子聯邦盃網球賽、年終賽、奧運會網球比賽等等,而戴維斯盃、聯邦盃跟奧運是代表國家,跟其他賽事代表個人不同。
大滿貫
[編輯]大滿貫是一年一度網球賽事中最重要的四項賽事,即澳洲網球公開賽(澳網)、法國網球公開賽(法網)、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溫網)、美國網球公開賽(美網)。
時間 | 比賽 | 地點 | 場地 |
---|---|---|---|
1月 | 澳洲網球公開賽 | 澳洲墨爾本 | 硬地(Plexicushion) |
5月-6月 | 法國網球公開賽 | 法國巴黎 | 紅土 |
6月-7月 | 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 英國倫敦 | 草地 |
8月-9月 | 美國網球公開賽 | 美國紐約 | 硬地 (Decoturf) |
ATP世界巡迴賽大師1000賽
[編輯]ATP世界巡迴賽大師1000賽由九項賽事組成,是男子網球僅次於大滿貫的重要比賽。所有賽事皆為每年舉辦,每奪得一個冠軍即可獲得世界排名積分1000分。當職業網球聯合會主席漢密爾頓·約旦於1990年上任時,大會將當時除大滿貫外最重要的九項賽事改制為「超九」賽事,即為後來的網球大師系列賽。每年11月網球賽季結束後,世界排名前八的選手還可參加一項採分組循環的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這項賽事目前在英國倫敦舉行。
2007年8月31日,ATP宣布將在2009年實施大規模改制。大師賽將改名為「大師1000賽」,新名稱中的數字1000代表每場比賽奪冠者可獲得的排名積分。與原先計畫不同的是,賽事數量仍將維持九個:蒙地卡羅大師賽將留在該系列中,但不會強制選手參加;漢堡大師賽被降級為500分的賽事;馬德里大師賽將移師到5月成為紅土賽事,而新增的上海大師賽將接替原本馬德里的10月室內賽事。在2011年,九項1000級賽事的其中六項將與WTA巡迴賽結合。
目前的大師1000賽(2009年起)
時間 | 比賽 | 地點 | 場地 |
---|---|---|---|
3月 | 印地安泉大師賽 | 美國加州印地安泉 | 硬地 |
3月 | 邁阿密大師賽 | 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 | 硬地 |
4月 | 蒙地卡羅大師賽 | 摩納哥蒙地卡羅 | 紅土 |
5月 | 馬德里大師賽 | 西班牙馬德里 | 紅土 |
5月 | 羅馬大師賽 | 義大利羅馬 | 紅土 |
8月 | 加拿大大師賽 | 加拿大蒙特婁和多倫多 | 硬地 |
8月 | 辛辛那提大師賽 | 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 硬地 |
10月 | 上海大師賽 | 中國上海 | 硬地 |
11月 | 巴黎大師賽 | 法國巴黎 | 室內硬地 |
職業網球組織
[編輯]相關組織有國際網球總會(ITF),職業網球聯合會(ATP,主管男子職業網球),和女子網球聯合會(WTA,主管女子職業網球)。
技術和戰術
[編輯]網球的技術主要包括發球技術和擊球技術,而擊球技術又包括正手擊球(forehand),反手擊球(backhand),上網截擊(Volley)和過頂扣殺(Overhead smash)等。網球的戰術也有很多,就有代表性的戰術有發球上網,即在自己的發球局發球後上網截擊對方的回球,前提是發球破壞對方的回球,使上網成功率增加。最有代表性的發球上網選手有皮特·山普拉斯、派屈克·拉夫特與羅傑•費德勒等。
技術
[編輯]握拍
[編輯]一般的握拍方式有大陸式握拍、東方式握拍、半西方式握拍、西方式握拍。
1. 大陸式握拍:食指的第一個指節壓在握把的右方第一個斜面,手掌根部貼住右上平面,拇指直伸圍住拍柄,食指第三指節緊貼在右上斜面上。
- 長處:大陸式握法適用於發球,網前截擊,扣球和防衛性的打法,亦可正、反手抽擊,削(切)球,亦無須在正、反手之間切換,所以許多球員只使用大陸式握拍一種握法來應付所有情況。尤其是網前截擊,因爲不需要切換正反手,所以可以很快地作出反應。另外,因爲這種握法讓拍面相對地開放(開放的拍面是指球拍的拍面和球網平行,封閉的拍面是指球拍的拍面和球網垂直。所以在處理離地面較低的球和平擊球是比較有利的。)
- 短處:由於很難打出好的上旋球,當球員要想打出有威脅的球或救球時,它要求的精確度比其他握法都要高,所以穩定而準確擊球是球員要面對的難題
現階段,幾乎以無選手採用此握法,因為旋轉太少,在發力擊球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界或是掛網。
2. 東方式握拍:
2.1 東方式正手握拍法:東方式正手握拍法如同我們與對方握手的姿勢一樣,先把手平貼在拍面上,保持手掌與拍面平行,手順著拍面滑下來到拍柄上,手握緊拍柄。將食指的第一個指節,對準拍柄右方垂直面,拇指環繞球拍拍柄至與中指接觸,手掌與食指第三指節壓住拍柄右垂直面,食指稍離 中指,拍柄底部與手掌根部齊平。
2.2 東方式反手握拍法就是左手打正拍的概念,所以左手食指的第一指節壓在左方的垂直面,右手會轉成截擊的握法,食指的第一個指節壓在正上方。
- 長處:東方式握拍是被公認是最容易學的,而且可以讓球手打上旋球和有攻擊性的平擊球。最後就是可以很快讓球手轉換握拍,所以喜歡站上網前的球手通常選用這種握拍方法。
- 短處:雖然擊球區在離地面較高和在球手所站位置的較前方,對處理離地面較高的回球仍然是比較吃力。另外,在和對手打底線拉鋸戰時,它仍然處於下風。
3. 半西方式握拍:將食指的第一個指節壓在右下斜面。
- 長處:這是底線型選手用的握拍方法。因爲用這種握法可以打出穩定的上旋球,讓球手可以更好的控制球的落點。對處理離地面較高的球十分奏效,因爲擊球區離地面更高和離身體更前面的位置。
- 短處:對處理低球處於被動狀態,因爲拍面是和地面平行,所以球手要另外把球拍移到球底部把球撈起來,另外網前球也是死穴,因爲不方便轉換到大陸式握法。
目前為全球最主流的握法,因為現今的網球要求旋轉度高,要安全的過網高度。
4. 西方式握拍:將將食指的第一個指節壓在握把的下面,正拍及單手反拍用同一拍面擊球。
- 長處:採用這種握法的球員從球的底部向上並向前打出,因此可以打出又高又強有力的上旋球,令對手停留在底線以外,它是紅土球手的首選握法。
- 短處:處理軟弱高球十分困難, 不好發力。
擊球旋轉很多,但對於軟弱的高球,很難發力,現今選手很少採用此握法。
5. 雙手反拍:右手是截擊的握拍法,握在球拍拍柄的底部,手掌根與拍柄對齊。左手握在右手的上方,作東方式正手握拍法。左手擊球佔9成,右手只佔1成。
雙手反拍是現今9成以上的選手採用的握法,第一,能平衡左右的肌肉發展,第二,擊球較單手反拍穩定,第三,單手反拍對於高球很難推送。
6. 單手反拍: 擊球帥氣,動力鍊發力順暢,比較不會有同手同腳的問題,握把方式為將食指的第一個指節壓在正上方,小姆指切齊握把下方,食指微微向上分開握住握把,同時左手要扮演板機的角色,在擊球前要扣住球拍,將球拍輕輕向後拉,擊球前再將球拍釋放出來,增加擊球質量。 缺點:高球難推送,擊球穩定度較低,長期正反拍都使用右手,增加受傷風險,現在職業網壇約5%的選手使用此握法。
發球
[編輯]由於網球比賽的勝利要建立在贏得對方發球局勝利(破發)的基礎上,而一般來說發球的一方占有比賽的優勢,因此發球在網球比賽中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有良好的發球技術,在保證自己的發球局基礎上,伺機破壞對方的發球局從而贏得比賽的勝利才能成為可能。
在網球發球的時候,球員要站在底線之後的一邊,向對面的發球區發球。高水平的運動員一般都將網球拋起,身體後仰,將球拍舉過頭頂,然後利用身體的扭曲帶動球拍向身前或者一側用力下揮,抽擊或者削擊在頭頂空中的網球,使網球快速的落入對方的場地,以破壞對方的回球,從而取得優勢。在擊球的過程中,抽擊和削擊產生的發球的飛行軌跡不同。抽擊往往產生極快的直線速度,而削擊的網球速度則相對不高,但可以產生旋轉,使發球的軌跡產生變化,同樣有威脅。
發球的方向也有一定的區別。由於網球的發球區是對方場地上跟發球者相對的一個矩形區域,因此為了產生更大的方向變化以迷惑對手,發球者往往會選擇將球的落點儘量接近矩形的兩個角附近,其中靠近場地中心的角稱為內角,位於場地邊線上的角稱為外角,落點在內角或者外角的發球則叫做內角發球和外角發球。還有一種發球也是經常使用的,就是朝向對方身體的發球,這種發球由於球速較快,使對方沒有時間反應,也經常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一個發球成功,而且對方的球拍沒有碰到來球,從而使發球者直接得分,這種發球叫做ACE球,意思是最好的發球,如果這個ACE球是外角球或者內角球,則稱為外角ACE或者內角ACE。
在正式重大比賽中,網球場往往安裝了基於都卜勒效應的測速機器,在球員每一次發球之後測量並顯示發球的時速,時速越高的發球通常威脅也越大。男子職業網球發球的時速一般是180公里/小時(第一發球)和150公里/小時,女子則低一些。目前正式比賽中,最快發球時速是263公里/小時,由澳洲選手山姆·格羅斯(Samuel Groth)在ATP Challenger event in Busan(South Korea)所發出[3]。
正手擊球
[編輯]網球正拍擊球指右手球員從身體右側擊球,擊球後球拍從體前划過,最後停留在身體左側。左手球員相反。它是網球基本技術中常用的擊球方法,往往是初學者最先學習的技術,包括上旋球、下旋球、平擊球等。正手上旋球速度快,而且不易失誤,往往用於進攻和雙方僵持對拉。正手的握拍有大陸式、東方式、半西方式和西方式。大陸式可以打出下旋球,同時方便反手擊球。半西方式和西方式有利於打出強烈的上旋。正手一般是單手握拍,但也有一些優秀運動員採用正手雙手握拍。
反手擊球
[編輯]反手擊球指右手球員從身體左側引拍擊球,擊球後球拍從體前划過,最後停留在身體右側。左手球員相反。相對於正手擊球,反手擊球較難掌握。反手擊球根據球的旋轉可分為上旋、下旋和平擊,根據握拍手可分為單手反拍和雙手反拍。單手反拍就是僅僅用持球手反手擊球,控制的範圍大,便於偽裝放小球,但穩定性較雙反差。雙手反拍是利用另一隻手輔助持拍手反手擊球,一般比單手反拍產生更大的力量,穩定性好,但需要更精密的步伐配合。在20世紀多數優秀的網球選手採用單手反拍,但1970年代後越來越多的選手採用雙反,目前大多職業選手選擇了雙反,包括拉斐爾·納達爾和小威廉絲。
削球
[編輯]削球是將球拍從上往下切削,使球產生下旋,這樣球落地後彈起,線路可能發生變化,並伴有回彈現象。下旋球落點容易控制,能打出長球或短球以迷惑對手,常用於隨球上網,擊球時比較省力。缺點是攻擊力量不大。正手削球可以同上旋球和平擊球交替使用,來交換旋轉和節奏球,擾亂對方的節奏,使對手難以回球。
截擊
[編輯]截擊是在對方回球落地之前就將其打回對方的場地的擊球,通常是在判斷對方回球方向的基礎上,自己移動到接近球網的位置是進行的回球,一般朝向對方很難觸及的方向。截擊在雙打中非常重要,充當致勝關鍵。
扣殺 (高壓)
[編輯]當對手方回球高度太高且深度太淺,可以利用一種類似發球的動作,將球以加壓方式快速擊回對方場地以產生制勝球,可是如果扣殺扣的太淺,彈至後場容易再被對手回擊,扣殺講求一擊就要得分,如果扣殺後還有太多與對手的對峙,這將對自己不利,故扣殺最好是直接扣至後場或將角度拉開讓對手來不及反應。
網球程度分級
[編輯]- NTRP由美國網球協會(USTA)制定的網球能力分級方法,從等級1(初學者)到等級7(職業選手)進行分級。[4]
- TRSI由網球賽聯誼會(TMA)所訂定的網球程度分級標準,以更明確的量化指標來評定程度等級,分為初等(Elementary)、中等(Intermediate)、高等(Advanced)三等別,各等別下分為三級數:初級(E)、中級(I)、高級(A),構成程度指標由(初等–初級)至(高等–高級)等別級數依序為:(EE)(EI)(EA)→(IE)(II)(IA)→(AE)(AI)(AA)共九個等級。
- The 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ITN) [5]
- 國際通用網球評分系統(Universal Tennis Rating, UTR)[7]
戰術
[編輯]網球題材的作品
[編輯]電影
[編輯]電視劇
[編輯]- 《網球王子》:2008年中國青春勵志劇,改篇日本漫畫《網球王子》
- 《加油!網球王子》:於2009年,2008年版《網球王子》的續集
- 《奮鬥吧,少年!》:2019年中國偶像劇,同改篇自日本漫畫《網球王子》,與2008年及2009年版中國電視劇並無關聯
- 《愛情而已》:2023年中國偶像劇,講述主角由羽毛球轉網球的運動員的歷程
漫畫
[編輯]- 網球甜心(山本鈴美香) 1973年-1980年
- Happy!(浦澤直樹) 1994年-1999年
- 網球王子(許斐剛) 1999年7月-2008年2月
- 新網球王子(許斐剛) 2009年4月-連載中
- Baby Steps ~網球優等生~(勝木光) 2007年10月17日-連載中
- 迷糊軟網社(あづち涼) 2008年10月-連載中
- 網球愛將 石渡治
動畫
[編輯]電子遊戲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ATP BOARD APPROVES CHANGE IN TIME VIOLATION PENALTY. ATPWORLDTOUR. 2012-09-12 [2012-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5).
- ^ Clarey, Christopher. The End of the Endless Final Set: Grand Slams Adopt Same Tiebreaker. The New York Times. 17 March 2022 [24 Ma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9 May 2022).
- ^ Australian Samuel Groth hit an ace recorded at 163.4 mph (263 kph) Wednesday during an ATP Challenger event in Busan, South Korea.. ATPWORLDTOUR. 2012-05-12 [2013-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9).
- ^ USTA. NTRP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PDF). NTRP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2021-02-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01).
- ^ The 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5).
- ^ World Tennis Number. [2023-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0).
- ^ Universal Tennis Rating. [2023-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5).
- ^ 中国网球运动技术等级标准出台.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