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許權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許權中
權中
本名許廣斌(又作廣彬)
性別
出生(1895-10-08)1895年10月8日
 清朝陝西省西安府臨潼縣交口鎮辛理村
逝世1943年12月9日(1943歲—12—09)(48歲)
 中華民國陝西省眉縣槐芽鎮
死因暗殺
國籍 清朝(1904-1912)
 中華民國(1912-1928)
 中華民國(1928-1943)
籍貫山東省臨淄縣(今淄博市臨淄區
母校雲南講武堂韶關分校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1925-1943)

許權中(1895年10月8日—1943年12月9日),本名許廣斌,又作許廣彬,字權中。生於陝西臨潼,祖籍山東臨淄(今淄博市臨淄區)。中國共產黨早期軍事人物。

許權中早年參加陝西靖國軍,後被保送至雲南講武堂韶關分校炮科學習深造。1924年參加國民軍,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任援陝軍第三路軍司令,率部擊敗圍攻三原縣城的劉鎮華部。之後參與領導渭華起義,並赴蘇聯學習。1933年參加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協助馮玉祥等人與日軍作戰。回陝後任楊虎城部警備第二旅副旅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前往河北參與對日作戰。1938年回家鄉臨潼從事地下工作,1943年12月於眉縣胡宗南等人指使的特務暗殺。

生平[編輯]

早年[編輯]

許權中1895年10月8日生於陝西省臨潼縣交口鎮辛里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家境貧窮,[1]:103父親從山東省臨淄縣逃荒流落到臨潼縣。[2]:95許權中9歲時到臨潼縣高等小學上學,一邊讀書一邊打工。1911年,許權中受辛亥革命影響,參加了臨潼本地同盟會會員曹印侯組織的敢死軍,隨軍光復臨潼縣城。辛亥革命後由於家境貧窮無法繼續升學,許權中便到當地萬仙屯小學教書。1914年[註 1]考入西安單級師範學校,1916年末畢業後轉學至三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1]:103-104

加入靖國軍[編輯]

1918年,許權中參加陝西靖國軍,先後任班長、中隊長、總司令部副官、三等參謀及繪圖科長等職。1920年冬被靖國軍保送至雲南講武堂韶關分校學習深造。翌年冬畢業回陝,擔任靖國軍第三路軍中尉排長,在淳化縣潤鎮對新兵進行訓練。由於軍隊成績突出,許權中很快升任連長。[1]:104

國民軍生涯[編輯]

1922年,許權中隨曹世英胡景翼進入河南,曹、胡部隊被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改編為中央陸軍第三師,許權中擔任連長,參加直系軍閥對河南督軍趙倜的作戰。1924年10月爆發直奉戰爭馮玉祥倒戈成立國民軍,許權中任胡景翼的國民軍第二軍第三獨立團營附。翌年改任二軍第二師營長,參加討伐豫西直系軍閥劉鎮華憨玉琨將領的作戰。同年升任團長。[1]:104-105許權中在此期間經所屬旅長、共產黨員史可軒的介紹,前往北京會見中共北方區委負責人李大釗。經李大釗的教育和培養,許權中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組織經過考察後於當年接受了這一請求。[4]:133[5]:90

1926年春,國民軍第二軍遭到直系軍閥和奉系軍閥的聯合攻擊而敗退河南新鄉,許權中兼任新鄉留守警備司令。同年4月又轉移至直隸省磁縣。由於當時旅長史可軒赴蘇聯參觀考察,旅長一職暫由陳冠三接任。陳冠三接受吳佩孚的改編,被任命為第三十九旅旅長。許權中為恢復國民二軍,在得到中共北方區委和國民軍總部的贊成後,率領全隊在門頭溝一帶宣布起義,擊退了吳佩孚軍隊。不久又率全隊隨國民軍第一軍撤到綏遠,部隊整編後被任命為團長。同年9月馮玉祥由蘇聯回國,在中共的幫助下於綏遠五原縣誓師參加國民革命,國民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許權中隨軍隊南下陝西,將圍攻三原縣城的劉鎮華部趕出陝西。[1]:105-106[2]:96

第一次國共合作[編輯]

1927年1月,國共合作創辦的國民軍聯軍駐陝司令部成立,于右任鄧寶珊任副總司令,許權中任政治保衛部長兼警衛師(亦稱政治保衛隊)師長。同年2月,中共黨組織又派許權中協助史可軒、李林、鄧小平高克林等中共黨員創辦西安中山軍事學校,許權中任校總隊長,負責全校的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的教學工作。[1]:107[4]:133

馮玉祥清黨[編輯]

1927年6月下旬,蔣介石召開徐州會議後馮玉祥開始清黨,令史可軒、許權中率國民軍聯軍駐陝總部政治保衛隊和中山軍事學校約一千人離開西安東赴河南前線,欲藉機消滅這支軍隊。[6]:38史可軒根據陝西省委意圖,脫離馮玉祥北上陝北獨立發展。同年7月,史可軒在北上過程中被陝西軍閥田生春於富平縣美原鎮殺害,許權中接任旅長一職。由於當時部隊處境極其困難,四周皆遭到各大軍閥的包圍,所以被迫放棄北上計劃。部隊被原國民軍第二軍的馮子明暫編為獨立第三旅。後又投靠李虎臣,部隊被編為第八方面軍新編第三旅,許權中仍任旅長。[1]:107-110[7]:384

渭華起義[編輯]

1928年1月,許權中率領的部隊駐守洛南縣三要鎮進行整訓,撤換了一批不稱職的指揮員,開辦小型兵工廠,協助恢復地方黨組織,開展反對貪官污吏與土豪劣紳的運動。[7]:3843月,陝西省委決定發動渭華起義,先後派劉志丹唐澍謝子長等人到許旅工作。4月,李虎臣趁馮玉祥出陝參加軍閥混戰之際發動反馮戰爭,令許旅赴潼關阻止馮部宋哲元軍隊入陝。5月,許旅受陝西省委指示,脫離李虎臣,率隊由通關至華縣高塘鎮參加渭華起義,部隊改編為西北工農革命軍,唐澍任總司令,劉志丹任軍委主席,許權中任總顧問兼騎兵分隊隊長。[4]:134

許權中在渭南、滑縣南塬一帶打土豪。並摧毀國民黨地方政權,建立區級和鄉級的蘇維埃政權。時任陝西省政府代理主席宋哲元率三個師的兵力向高塘一帶進攻,試圖鎮壓渭華起義。許權中與唐澍、劉志丹指揮軍民與敵軍展開戰鬥。但因雙方實力差距過大,所以起義於7月初失敗。[7]:384

註解[編輯]

  1. ^ 一說1915年。[3]:94

參考來源[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陝西省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 (編). 中共陕西历史人物传(第二卷).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 ISBN 7-224-05967-6. 
  2. ^ 2.0 2.1 朱適. 星汉灿烂——《周恩来选集》上卷中的烈士传略.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1年. 
  3. ^ 丁新約,王世奎主編;趙柯,趙超副主編.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 2. 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1991年10月. ISBN 7-81026-208-4. 
  4. ^ 4.0 4.1 4.2 卞壽堂. 《白鹿原》文学原型考释. 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2年10月. ISBN 9787561367087. 
  5. ^ 丁啟清、解晶、艾新軍、黃鵬編著. 革命英烈传下. 蘇州: 蘇州大學出版社. 2010. ISBN 9787811375909. 
  6. ^ 劉艷霞; 王桂雲. 从西安事变看许权中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南方論刊 (西安思源學院). 2017, (6). 
  7. ^ 7.0 7.1 7.2 陝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陕西省志 第七十九卷 人物志 (中册).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月. ISBN 7-224-07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