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豆豉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豆豉果麵醬糯米粉、南瓜番薯芋頭辣椒為主料,輔以辣椒末、麻油為配料,經蒸熟、曬乾的一種食品,屬江西上饒特產。

味鹹辣,香甜,為當地各家下飯特別是稀飯的必備菜種。現已發展成為超市零食。

超市豆豉果

豆豉果與豆豉無關,由於當地的方言讀起來很像豆豉,顏色又顯黑故此種讀法被沿用。豆豉果也與果類食物無關,純粹因為方言諧音的緣故。當地居民通常都把用面或糯米做的食物稱為果,如清明果

產地[編輯]

豆豉果是江西上饒特產,在其他省市地區很難找到類似食品。農村的各家各戶每年都有製作,每家口味不一,「豆豉果味道好,農家裡才有真味道」。

圓形餅狀豆豉果


做法[編輯]

必備材料[編輯]

南瓜,面醬,糯米粉,辣椒,精鹽

工序[編輯]

①自製面醬

做豆豉果首先應該是自製面醬。 春末時分,農家就開始購買麵粉,做成麵團蒸熟,麵團部分供家庭使用,大部分放在陰暗處攤開發酵,一星期後發酵充分後就可以與水相和,放至瓦盆(開口大,底部小)內。農家算好時間在連續的晴天下暴曬,兩星期後會發現麵團越來越黑,越來越少,呈現在眼前的就是自製的面醬了。此時的醬可配以新鮮辣椒末與精鹽作為菜的配料或直接食用,味道酸辣可口。

②收穫南瓜,切片曬乾。

夏季時分,正值南瓜收成。農家開始「南瓜節」。各家各戶搬出各家的大南瓜,舉家開始去南瓜皮,切南瓜片,掏南瓜子,烹飪各種南瓜食物。而大部分南瓜片被切成月牙狀,放置平房樓頂攤曬。大太陽下一兩天既可。

③匯合各種材料,調味蒸熟

材料:面醬、南瓜(許多農家也會加進芋頭、番薯,做法與南瓜一樣),糯米粉,新鮮紅辣椒都齊全時,將南瓜片、芋頭片、紅辣椒切碎,配以麻油、精鹽、辣椒末(口味由各家喜歡進行調配)在大容器中進行充分融合,放置蒸桶中中火蒸45分鐘-90分鐘,視情況而定,以聞香蒸熟為標準。

④揉成形狀,曬乾,藏至瓦罐

豆豉果蒸熟之後即可使用,但剛蒸熟的豆豉果不易存放,農戶一般會其做成類似月餅形狀大小的圓形餅。也有的農家為省麻煩直接用筷子隨意挑出形狀不一的塊狀或條狀豆豉果。成形之後,農家在預期連續幾天的晴天下暴曬豆豉果,一般兩天的暴曬後鬆軟易咀嚼,三天之後比較堅硬,易於藏在瓦罐內,要食用時再蒸一下即可。

品種[編輯]

根據口味分為:香辣味和香甜味

根據材料的比重用分:

南瓜干

南瓜干:以南瓜為主料,配以面醬、糯米粉、麻油、辣椒、精鹽製作,形狀多為片狀或條狀

芋頭干:以芋頭為主料,配以面醬、糯米粉、麻油、辣椒、精鹽製作,形狀多為片狀或條狀

橙皮干:以橙皮為主料,配以面醬、糯米粉、麻油、辣椒、精鹽製作,形狀多為片狀或條狀

茄子干:以茄子為主料,配以面醬、糯米粉、麻油、辣椒、精鹽製作,形狀多為片狀或條狀

相關趣事[編輯]

童年屋頂偷吃麵醬、豆豉果[編輯]

每年豆豉果製作時期,也正是兒童們最快樂的時期,幾個夥伴往往結伴成群,到自家或通過相通的樓頂跑到隔壁家或鄰居家去偷吃未熟的面醬或正在曬的豆豉果。幾個夥伴中合作,通過石頭剪刀布決定誰執行偷的任務,誰負責看守情況。偷還很講究技巧,偷老奶奶家的不易被發現,偷自家大個的豆豉果也更難發現。要偷那種剛曬不久的容易被切割的,這個切割一點,那個切割一點然後再揉搓,儘量恢復圓形餅狀。一次偷下來往往有三兩個餅狀之多,足夠夥伴們裝進書包到學校後作為最佳零食炫耀去。

外婆家的豆豉果[編輯]

小夥伴們會把家裡的豆豉果帶到學校去分享,相互交換品嘗。於是每個人都能品嘗到各種各樣的味道,但最後的「鑑賞」結果卻驚人的達成一致:「還是外婆家豆豉果最好吃」。傳統美食仍然還得向老一輩看去。

豆腐乳與豆豉果,情侶兩搭檔[編輯]

切好的豆豉果

到過上饒農家的會發現,早上起來,飯桌上除了油條,包子,稀飯之外,那就是「情侶搭配」豆腐乳和豆豉果了,兩塊碟子一個盛放一兩塊正方體豆腐乳,一個就好似盛放切成條狀物(類似土豆條的形狀)的豆豉果。可以用入口即化的豆腐乳下稀飯也可選用鬆軟有嚼勁的香辣或香甜的豆豉果下稀飯,隨心搭配,既不油膩又可口,整個早飯變得美味有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