鱟科
鱟科 化石時期:三疊紀早期至今,
| |
---|---|
美洲鱟 Limulus polyphemus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 肢口綱 Merostomata |
目: | 劍尾目 Xiphosura |
亞目: | 劍尾亞目 Xiphosurida |
下目: | 鱟下目 Limulina |
總科: | 鱟總科 Limuloidea |
科: | 鱟科 Limulidae Latreille,1802 |
模式屬 | |
美洲鱟屬 Limulus Linnaeus,1758
| |
屬[1] | |
見正文 |
種類與分佈
[編輯]全球現生的鱟分為4種[6]:
- 美洲鱟亞科 Limulinae Leach, 1819
- 東方鱟亞科 Tachypleinae Pocock, 1902
- 未定屬 Incertae sedis
- †中鱟屬 Mesolimulus
- †阿爾巴鱟屬 Albalimulus
- †奧術鱟屬 Casterolimulus
- †斯洛維尼亞鱟屬 Sloveniolimulus
- †塔洛可鱟屬 Tarracolimulus
- †雲南鱟屬 Yunnanolimulus
- †奧斯泰諾鱟屬 Ostenolimulus
- †月鱟屬 Volanalimulus
- †維克塔鱟屬 Victalimulus
生物學
[編輯]鱟的外表雖和三葉蟲相近,但分類上並非近親,鱟屬螯肢亞門,三葉蟲屬三葉蟲亞門。鱟的祖先出現於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奧陶紀,當時恐龍尚未出現,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大多進化或者滅絕,而鱟從4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樣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
血液為藍色,因為含有血青蛋白。其呼吸器官稱為「書鰓」,因為其書本狀的氣體交換構造取代了鰓的呼吸功能:鱟沒有鰓,而是在其生殖孔後的肢芽長出來的外部構造。有生物學家認為蛛形綱「有肺類」物種的書肺演化自書鰓,並再演化成為「無肺類」物種的氣管構造,但也有生物學家不同意這個演化理論。
生活史
[編輯]鱟的身體分為三部分:最大的部分是頭胸部,然後是分節的腹部,再下邊是一根長長的尖尾刺。它的頭胸部側面有一對複眼,每隻眼睛是由若干個小眼睛組成。另外還有一對感受紫外線的單眼。它們也有一對鉗子,稱為螯肢,是專門捕食蠕蟲、薄殼軟體動物用的。它們可以背朝下游泳,但一般喜歡鑽進泥沙中並在泥里爬行。鱟生長得不算快,它們須要脫16次殼(脫殼一次稱一齡,但並不是一年脫一次殼,鱟的小時候脫殼次數較多次),經過9到12年的時間才達到成熟。
與人類的關係
[編輯]人類一直就將中華鱟當作食物,它們的肉、生殖腺和卵都可食用。但是鱟裡血中含銅量過高,所以大量食用會中毒。另外圓尾鱟含有劇毒的河豚毒素,不可食用[7]。
人們發現鱟的複眼有一種側抑制現象,也就是能使物體的圖像(尤其追蹤背景中的動態圖像)更加清晰,這一原理被應用於電視和雷達系統中,提高了電視成像的清晰度和雷達的顯示靈敏度。[來源請求]
鱟的血液中含有銅離子(血青蛋白),它的血液是藍色的。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以準確、快速地檢查人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可用它對毒素污染進行監測[8]。血液中的變形細胞(少量,離心得到沉澱白色物)甚至被帶上外太空,偵測有機體及保護太空人免於疾病傷害[9]。
每當春夏季鱟的繁殖季節,雌雄一旦結為夫妻,便形影不離,肥大的雌鱟常馱著瘦小的丈夫蹣跚而行。此時捉到一隻鱟,提起來便是一對,故鱟享「海底鴛鴦」之美稱。台灣漁民常趁此大肆獵捕,閩南語稱之為「掠鱟」,更由此衍生出「捉姦」之意,有人認為後來因諧音之故,逐漸由「掠鱟」音轉為「掠猴」,成為臺灣社會常用之訛音(但也有人認為「掠猴」並非來自「掠鱟」,因為閩南語早就有用「猴」來指稱「嫖客」或「姦夫」,相關的語詞、俗語很多,不可能都是由「鱟」訛音而來)。台灣本島和澎湖已鮮少看到,金門還能看到一些[10]。
閩南語俗語話:好好鱟刣甲屎流(Hó-hó hāu thâi kah sái lâu),上等的鱟魚卻料理得漏屎,比喻一件好好的事卻弄得亂七八糟。
相關地名
[編輯]- 臺灣基隆港曾有鱟公嶼、鱟母嶼,「鱟嶼凝煙」名列基隆八景之一。今鱟公嶼於1911年基隆築港第二期中挖除、鱟母嶼則於1914年填海造陸成為市區之一部分。
- 香港荃灣有一地名鱟地坊,荃灣新市鎮於發展前是一片海灘,經常有鱟出沒,鱟地坊因而得名。
- 中國廣東汕頭市濠江區企望灣為南方鱟自然保護區[11]。
相關文藝作品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Lamsdell, James C.; McKenzie, Scott C. Tachypleus syriacus (Woodward)—a sexually dimorphic Cretaceous crown limulid reveals underestimated horseshoe crab divergence times. Organisms Diversity & Evolution. 2015-12, 15 (4): 681–693. ISSN 1439-6092. doi:10.1007/s13127-015-0229-3 (英語).
- ^ 「鱟」音義解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 世界自然基金會揭示: 綠海龜、馬蹄蟹和黃唇魚徘徊生存警界線 香港市民選出「我最喜愛的海洋十寶」 (2007年11月15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年05月11日,.世界自然基金會新聞稿,2007年11月15日。
- ^ 瀕危海洋生物面臨絕種 團體促政府推行全面保護措施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11-18.《蘋果日報 (香港)》2007年11月16日A14版。
- ^ 調查顯示:中華白海豚是港人最喜愛的海洋生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新聞 原文載於《新華網》2007年11月16日
- ^ 活化石-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金門休閒漁業網
- ^ 中华鲎和圆尾鲎的区别 - 养殖技术 - 第一农经网. net.1nongjing.com. [2021-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 ^ 鱟的藍色血液 救了無數人類性命. 即時新聞中心. 蘋果日報. 2014-12-20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2).
- ^ NASA: Crabs Give Blood for Space Trave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ASA Science, Published: Nov 16, 2006.
- ^ 金門休閒漁業網_活化石-鱟. www.kinmen-fisheries.tw. [2021-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 ^ 珍惜古生動物 濠江區舉行南方鱟增殖放流活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6年05月05日 新浪網轉載《汕頭日報》報道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