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澳洲/特色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特色條目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澳大利亞授勳制度中的最高榮譽,用於取代發放給澳大利亞人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旨在獎勵「面對敵人時,敢於做出最英勇的行動、或是表現出卓越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或是最徹底忠於職守的人」。1991年1月15日,澳大利亞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簽署制誥,詔准創設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作為澳大利亞人的最高榮譽,其優先級別高於澳大利亞授勳制度中原有的任何勳章、獎章和其它嘉獎。這一勳章的授予人選由澳大利亞國防部長決定,既可以是澳大利亞軍人,也可以是其他人士。獲得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的人可以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上勛銜簡稱VC。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由國防部長推薦獲得人選,君主批准,再經澳大利亞總督授予。2009年1月16日,馬克·唐納森成為這一勳章的首位得主,他因在阿富汗烏魯茲甘省冒著強大火力營救聯軍部隊翻譯而獲此褒獎。



強烈熱帶氣旋喬伊於1990年末襲擊澳大利亞,在昆士蘭州洛坎普頓引發了當地有紀錄以來第三嚴重的洪災。該氣旋源於索羅門群島附近一股微弱的熱帶低氣壓,起初向西面行進,於12月18日獲命名為「喬伊」,成為1990-1991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期間第二個獲得命名的風暴。轉向西南後,喬伊發展出層次分明的風眼,並在逼近凱恩斯的過程中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165公里強度。凱恩斯受到狂風吹襲,風暴在這一過程中迅速減弱並轉朝東南方向前進,之後又蜿蜒折回西南,於12月26日在昆士蘭州的湯斯維爾附近登陸。喬伊於次日消散,其殘留水分繼續在昆士蘭州上空產生傾盆大雨並持續了兩周之久。氣旋在澳大利亞東北近海飄流期間給凱恩斯帶去了時速約124公里的陣風,引起部分地區停電。風暴在麥凱催生出龍捲風,導致40套民房受損,該市以南持續瓢潑大雨共計產生的降雨量超過2米之多。喬伊引發的大部分破壞都是由嚴重的洪災造成,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洪災持續了數周之久。許多河流水位大幅上漲,菲茨羅伊河開閘洩洪,在25天內共向吉寶灣排放了約18萬億升的洪水,致使大堡礁珊瑚褪色鹽度降低,生態環境大受影響。菲茨羅伊河位於羅克漢普頓河段水位上漲至9.3米,迫使大量居民離開家園,一些滯留人員只能由救援直升機送來食品維生。風暴對澳大利亞其他地區有所助益,降水緩解旱情的同時,還幫助撲滅了雪梨附近的森林火災。喬伊一共奪走了6人的生命,造成價值約3億澳大利亞元的破壞。風暴過去後,昆士蘭州宣傳全州三分之一地區淪為災區,氣旋名稱「喬伊」也在氣旋季過後予以退役,今後都不會再在澳州地區熱帶氣旋命名時採用。



魔岩風暴》是1997年的一部澳大利亞驚悚劇情片,是史蒂芬·維德勒的導演處女作,劇本由尼克·恩萊特根據自己創作的同名劇作改編,主線劇情源自澳大利亞轟動一時的莉莉謀殺案。影片由勞倫斯·布魯爾斯、西蒙·林登和琳達·克羅帕主演,也是希斯·萊傑列名出演的第一部電影。劇情講述愛好衝浪的賈裡德親眼目睹他的朋友強姦了一個女孩,次日他人發現女孩被殺,賈裡德在說出實情和保護朋友之間左右為難。莉莉的家人反對將這起謀殺案改編成文化作品,還一度對本片表示抗議,但在劇組得到新南威爾斯州電影電視辦事處的財政支持後放棄了抗議活動。《魔岩風暴》的拍攝周期約為兩周,取景地點包括新南威爾斯州紐卡斯爾郊區斯托克頓,這裡正是當年的案發地點。當地部分居民仍對這起謀殺案記憶猶新,所以反對本片來此拍攝。雖然電影並未在宣傳中自稱取材於真實事件,但還是有很多人將案件和電影對比,許多觀眾也相信片中反映了案件的真實情況。《魔岩風暴》在聖丹斯電影節首映,另外還在波士頓電影節放映,但始終未能引來美國市場分銷商的興趣。影片獲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5項澳大利亞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提名,並拿下澳大利亞編劇協會獎最佳改編電影和行會成員主獎。澳大利亞本土普遍給予本片好評,票房收入約有110萬美元,澳大利亞以外地區觀眾對莉莉謀殺案相對陌生,影片所獲評價也褒貶不一。



強烈熱帶氣旋奧森是澳洲地區有紀錄以來第4強烈的氣旋 ,源於1989年4月17日的一股熱帶低氣壓,並在向西行進的過程中逐漸增強。4月20日,氣旋達到五級強度,然後開始南下並加快移動速度。次日,氣旋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250公里,最低氣壓904毫巴百帕)的最高強度。保持此強度近兩天之久後,奧森在西澳大利亞州丹皮爾附近登陸。進入陸地上空後,氣旋加速向東南方向移動並迅速減弱,於4月22日進入大澳洲灣後消散。奧森的強度雖高,但由於其襲擊的是西澳大利亞州人煙稀少的地區,因此造成的破壞程度相對而言很輕。風暴共導致海上5人喪生,經濟損失約2000萬澳大利亞元。海上一個可能已探測到新油田的天然氣平台因氣旋受損,據信該油田蘊藏有近3200萬立方米石油,這次風暴的影響導致石油開採計劃延遲了近兩星期。西澳大利亞州的潘納旺尼卡受災最重,有70套民房受損。風暴過去後的清理成本達到500萬澳大利亞元。由於風暴的猛烈程度,其名稱「奧森」在氣旋季過後予以退役,今後都不會再在澳州地區熱帶氣旋命名時採用。



莉莉謀殺案莉莉原名莉·倫尼爾·米爾斯,澳大利亞東海岸新南威爾斯州弗恩灣人士,於1989年11月3日被人謀殺,死時年僅14歲。案發當晚,莉莉在斯托克頓海灘參加某16歲男孩的生日聚會,她在海灘上同他人發生性關係後情緒低落地返回聚會現場,然後又遭到一夥男孩的肢體攻擊,事後審議案件的一名法官認定,莉莉之前在海灘上也是被人強姦。這伙男孩用腳踢莉莉,還向她吐口水,她隨後離開聚會現場。次日早上,他人在附近的沙丘上發現莉莉赤裸的屍體,除頭骨破裂外,她的外陰也有嚴重損傷。在生日聚會上充當門衛的18歲男孩馬修·格蘭特·韋伯斯特承認犯下謀殺莉莉的罪名,被法庭判處有期徒刑20年,且前14年不得假釋。服刑14年半後,他於2004年6月假釋出獄。另一個門衛蓋伊·查爾斯·威爾遜是聚會現場唯一年過18歲的人,他在法庭上承認參與了多名男孩對莉莉的毆打,另外還有一名15歲男孩承認與未達最低法定性交年齡的莉莉發生性關係。事實證明,莉莉謀殺案的調查充滿爭議,許多承認犯下不同罪行的人始終沒有受到起訴,這其中還包括毆打莉莉的男孩,同時也沒有任何人被控強姦莉莉。此外,韋伯斯特的供述也同法醫證據不符。莉莉謀殺案引起媒體的極大關注,媒體起初聚焦於謀殺和性侵案件本身,之後又向聚會缺乏家長監督、毒品和酒精泛濫,以及莉莉本人的性衝動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轉移。有研究指出,媒體對這起謀殺案的報導屬於典型的指責受害人。莉莉謀殺案成為舞台劇《氏族物業》的靈感來源,之後又擴充成長篇劇作《魔岩風暴》,該劇改編的同名電影於1997年上映。



1999年雪梨雹暴澳大利亞保險行業歷史上賠償金額最高的自然災害,對新南威爾斯州東海岸沿線造成大範圍破壞。風暴於1999年4月14日下午在雪梨南部發展形成,然後吹襲該市東部城郊,並在夜間襲擊中心商務區。風暴沿途共降下約50萬公噸冰雹,造成的投保賠償金額超過17億澳大利亞元,如果包括未經投保的財產損失,估計這場風暴一共造成了價值23億澳大利亞元的破壞。這個數字超越1989年紐卡斯爾地震的11億澳大利亞元保險損失,創下澳大利亞歷史上保險行業賠償數額的新紀錄。此外,風暴期間有約50人受傷,閃電還奪走了一條人命。對風暴不穩定的特點和極端特性作進一步分析後,氣象部門認為風暴屬超級單體。風暴路徑飄忽不定,給澳大利亞氣象局的預報工作帶來很大挑戰,其持續時間之長、冰雹強度之大都出人意外。這起事件的另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其形成的時間和地點通常來說極少會出現類似的極端天氣。



史蒂夫·多德澳大利亞土著男演員,以在時間跨度長達70年的澳大利亞電影中扮演土著人物聞名。多德起初的工作是飼育員和牛仔競技騎手,後經澳大利亞男演員奇普斯·拉弗蒂推薦獲得第一個出演電影的機會。多德曾在澳大利亞陸軍服役6年,於韓戰爆發後奔赴朝鮮半島,事業因此受到影響,此外,他的戲路相對狹窄,通常只局限於固定的人物類型。多德參加過多部澳大利亞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演出,如《加里波利》和《吉米·布萊克史密斯的聖歌》,在後一部電影中扮演男主角的叔叔,親手殺害了侄兒。他曾參演許多在澳大利亞拍攝的國際製作電影,但都是小角色,如《可口可樂小子》、《捍衛遊俠》和《黑客帝國》等。此外,多德還在早期的澳大利亞電視劇中出演小角色,如《兇殺》和《淘金》等,後期還曾參演電視劇《空中醫生》。2013年,他在雪梨歌劇院舉辦的第19屆戴德利獎頒獎典禮上獲吉米·里特終身成就獎。2014年11月10日,史蒂夫·多德在新南威爾斯州去世,享年86歲。



吳廷琰訪問澳大利亞:1957年9月2至9日,越南共和國首任總統吳廷琰澳大利亞進行正式訪問。吳廷琰還在這年正式訪問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反共國家。與美國之行相同,吳廷琰在冷戰高峰期間的到訪得到熱烈而奢華的迎接,時任總理澳大利亞自由黨創立者羅伯特·孟席斯和在野反對黨澳大利亞工黨都給予他高度評價。吳廷琰在澳大利亞國會講話,並獲頒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訪澳期間,吳廷琰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公眾場合露面,沒有與澳大利亞領導人開展實質性政治對話。媒體一律讚頌於他,稱他是南越成功、充滿魅力、民主和正義的領導人,對他的專制、操控選舉及各種腐敗行為視而不見。澳大利亞天主教領袖和媒體對這位南越國家首腦更是青眼相看。身為在南越屬少數的天主教徒和南越首席大主教的弟弟,吳廷琰在國內極力奉行有利於教友的政策。他給予天主教堂土改豁免,還讓教友獲得更多的援助和職務升遷機遇,甚至默許天主教準軍事組織攻擊在全國人口中占絕對多數的佛教徒。吳廷琰的到訪標誌著南越和澳大利亞的關係達到新的階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開始失去外國盟友的支持,他們批評他獨斷專行的統治和宗教偏見。到1963年遇害時,吳廷琰的支持者已寥寥無幾。澳大利亞此後曾在反共鬥爭中派兵支援南越,但到了20世紀60年代,澳大利亞工黨開始同情北越,反對越戰擴大化,原本站在同一立場的兩黨因此分道揚鏢。工黨之後不再支持南越,並且掌權後也拒絕南越難民進入澳大利亞,但在1975年政治立場屬中間偏右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重新掌權後,大量越南難民還是得以進入該國避難。




中部海岸海員足球俱樂部是一支位於新南威爾斯中海岸高士福的澳洲職業足球俱樂部。俱樂部目前持有由澳洲足球協會發出的職業牌照,現時於澳洲足球甲級聯賽比賽。海員成立於2004年,是澳甲的八支創始球隊之一。他們亦是高士福地區的首支職業體育俱樂部競逐全國性賽事。雖然海員被視為聯賽中市場最小的球隊之一,但他們曾兩度贏得例行賽冠軍及奪得一次季後賽冠軍,亦曾四次打入季後賽決賽。球隊亦曾四度出戰亞足聯冠軍聯賽賽事。俱樂部的主場球場是位於高士福的中岸球場,能容納20,059人,而訓練場地則是位於托格拉市郊的海員精英中心。這場地亦是他們的青年隊出戰全國青年聯賽的主場。英甲俱樂部錫菲聯是海員的投資者之一,他們亦與數支外國俱樂部有友好協議。海員的主要球迷會是代表俱樂部主場球衣顏色的黃衫軍。俱樂部與紐卡索噴氣機為敵對關係,他們的對賽稱為F3德比,是以連接兩城市的高速公路之舊名為名的。麥·西蒙是俱樂部史上的首席射手,截至2014/15球季,他在所有賽事共為球隊攻入45球。於2011年至2015年期間效力的約翰·赫捷臣保持了俱樂部的最高上場紀錄,他總共代表球隊261次。



斯坦利·普萊斯·威爾准將DSOVDJP澳洲陸軍軍官和公務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統領澳洲帝國部隊第10營參與澳新軍團灣登陸戰以及其後的加里波利之戰,之後還投身法國的波濟耶爾戰役和莫奎特農場戰役。1916年末,50歲的威爾申請調回澳洲,於次年獲授傑出服務勳章,並因在波濟耶爾戰役和莫奎特農場戰役中的表現而得到傳令嘉獎。接下來,他成為南澳洲州首任公共服務專員。1921年,他以名譽准將軍階退役。1931年,威爾又從公共服務專員位置上退休。退休後,他向各種慈善機構和組織捐助,於1944年辭世,享年78歲。



沉著自信四人組是澳洲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隊的自稱,該隊在莫斯科舉辦的198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贏得金牌。四人組包括馬克·克里彼得·埃文斯馬克·托內利尼爾·布魯克斯,名義上由年紀最大的托內利領隊。四人都曾因紀律問題與該國游泳管理機構發生衝突,其中三人在游泳生涯期間曾遭受禁賽甚至開除處分。決賽槍聲響起後,澳洲首棒仰泳排名第四,比最快的蘇聯要慢一秒多,但第二棒埃文斯表現亮眼,是現場速度最快的蛙泳選手,幫助澳洲隊在比賽完成一半時趕到第二位;接下來臨時改游蝶泳的托內利把個人最好成績縮短近兩秒之多,隊伍與蘇聯對手的差距也控制在一秒範圍內;最終收尾的布魯克斯表現遠超之前成績比他好的蘇聯選手,從50米轉向時開始領先,雖一度被對手反超但很快就追上,最終以0.22秒優勢為澳洲隊收尾,拿下1972年奧運會後該國首枚奧運金牌。奧運會結束後托內利馬上退役,「沉著自信四人組」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