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唯物辯證法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重定向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哲學專題 (獲評非條目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哲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哲學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非條目級非條目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無需評級。

關於"唯物"本質假設一切萬物都近似機械物體運動和組成,包含意念和精神,也只是機械運動下某種交互作用的產物,形而上的神性皆是謬論。[編輯]

這不是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嗎?我印象中,唯物辯證法對於意識的描述並不是非常清晰,但應該是明確反對將意識看成是機械運動交互作用產物的。

Untitled[編輯]

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來沒有提出過辯證唯物主義的說法,唯物辯證法實際上也是恩格斯的單獨創作

唯物辯證法中的「質量」應該和相對論中的質量沒有關係[編輯]

唯物辯證法中的「質量」應該指的是事物的「質變」和「量變」,和質能轉換公式應該扯不上關係。—Sanders.yao (留言) 2008年12月6日 (六) 13:48 (UTC)[回覆]

是的,這樣就有點過度附會解釋了。123.192.132.212留言2012年6月4日 (一) 11:51 (UTC)[回覆]

關於愛因斯坦的「批評」[編輯]

條目中愛因斯坦對於唯物辯證法的批評如下:

愛德華·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關於自然科學內容的手稿交給我,託付我發表意見,看這部手稿是否應該付印。我的意見如下:要是這部手稿出自一位並非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麼我就不會建議把它付印,因為不論從當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還是從物理學史方面來說,這部手稿的內容完全就是胡說八道、瘋人之作。可是,我可以這樣設想:如果考慮到這部著作對於闡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義是一個有趣的文獻,那是可以勉強出版的。

——《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商務印書館,1977年,第202頁

但實際上,根據本人查證,商務印書館《愛因斯坦文集》中的原文並非如此,現摘抄如下:

愛德華·伯恩施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關於自然科學內容的手稿交給我,託付我發表意見,看這部手稿是否應該付印。我的意見如下:要是這部手稿出自一位並非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麼我就不會建議把它付印,因為不論從當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還是從物理學史方面來說,這部手稿的內容都沒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這樣設想:如果考慮到這部著作對於闡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義是一個有趣的文獻,那是可以出版的。

——《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商務印書館,1977年,第202頁

真實文章和條目引文的感情基調大相逕庭,也完全談不上「批評」。由此可見,條目中的所謂「批評」完全是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篡改而來的,可能源自於常春藤的《愛因斯坦直斥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為「胡說八道,瘋人之作」》一文。

考慮到條目引文嚴重失實,且愛因斯坦原文並沒有「批評」的意味,因此本人將「批評」一節盡數刪去,並錄於此備考。

——Chiefwei (留言) 2008年12月22日 (一) 04:01 (UTC)[回覆]

合併建議[編輯]

大家同意建議,把辯證唯物主義(Dialectical materialism)和唯物辯證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合併嗎?--210.6.97.197 2010年1月21日 (四) 11:22 (UTC)


我對這一建議持有異議。唯物辯證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是方法論,而「唯物辯證主義」是世界觀,二者的關係是基於特定世界觀來使用特定方法論,並不是同義,也沒有從屬關係。此外,辯證唯物主義(Dialectical materialism)這一條目中第一段提到了

辯證唯物主義(英文:Dialectical materialism)是一種以馬克思(Karl Marx)和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學說來研究現實的哲學方法[1],

然而辯證唯物主義並不是一種哲學方法而是一種學說和觀點,這裡引用的部分無論是說法還是引用都無法令人接受。後面提到的

一般認為,「辯證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同樣不可接受。 如果這一建議成立,首先需要解釋「辯證唯物主義是方法而不是其他」這個問題,其次需要解釋我這裡引用的第二個文段中,所謂的「一般認為」是怎麼來的。 同樣的,基於這一點,有必要考慮討論辯證唯物主義(Dialectical materialism)條目當中相關陳述的修改。 貓一匹留言2013年3月10日 (日) 03:42 (UTC)[回覆]

(-)反對 我的理解:「主義」一般指理論或者觀念,而"一般指方法",應此兩者是不同的。--LesleyLai留言2014年3月14日 (五) 03:39 (UTC)[回覆]


贊同。 ㈠說到底,世界觀與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我們認為世界是什麼、是以什麼為基礎的根本的觀點,便構成了世界觀;另一方面,我們利用這樣的世界觀,去指導與解決問題,去進一步的認識世界、改變世界,就成了方法論

㈡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世界觀是決定方法論的,而方法論也就體現了世界觀,這樣的關係便構成了辯證法上的統一,也就是說,不存在無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並不存在無方法論的世界觀。

㈢這樣一來,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因為其唯物論的基礎,我們可以認為,辯證唯物主義是世界觀,而唯物辯證法是其的方法論,這二者的統一是為其哲學。因此,這二者在維基上的統一,我認為是可以接受,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其本身的。

㈣如果以上幾點同時成立,我認為合併後的條目應該進行適當的修改。應該體現它們的相互關係。這既有助於查閱者對馬哲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又有助於維基百科的嚴謹性。

㈤綜上,我贊同合併。如果合併的意見被否決,我認為至少應在兩詞條內體現它們辯證的統一的關係。 180.119.217.39留言2014年9月6日 (六) 13:40 (UTC)[回覆]

(-)反對 應該區分世界觀和方法論。雖然方法論是基於世界觀提出的,但在同一世界觀認知的基準下,完全可以導出不同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