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外語譯音表/俄語/人名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計畫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俄羅斯專題 (獲評專題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計畫頁屬於俄羅斯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俄羅斯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專題級專題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計畫頁無需評級。
Note icon
本條目因標記小作品模板,已由機器人自動評級。請確認評級正確無誤後移除|auto=參數。

能否考慮增加相應的拉丁字母拼寫?[編輯]

如題。--Mukdener|留言 15:55 2006年8月16日 (UTC)

問題是,基里爾字母的拉丁化並沒有一致的規則。蘇聯曾經拿出一套官方的方案,但英語媒體仍我行我素。而且不同媒體對同一個詞的拉丁化方法有時也不一樣。實際上,我建議所有出現在中文維基上的俄國人條目都不要附寫拉丁形式的名字,而應該用俄語原文。現在這裡的英語至上主義太嚴重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7:31 2006年8月21日 (UTC)
如果擔心使用的是英語資料導致找不到相應名字,最好是創建一個「俄語字母-拉丁字母一般轉換表」來解決這個問題,並且把常見的幾種轉換方法都列上。其實這個問題更嚴重的是阿拉伯語人名列表,裡面不少名字的拉丁化用了特殊字符,很難辦。--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7:34 2006年8月21日 (UTC)
    • (!)意見使用拉丁字母不是英語至上。別跟法國人似的,把什麼罪過都歸罪到英文上=_= 您不妨去看看拜占庭帝國條目里的那些希臘文拼寫,如果想知道怎麼發音,如果不附上拉丁字母拼寫的話,看你頭疼不頭疼:P 我看日文維基人物條目的時候經常想,要是附上羅馬字拼寫就好了。畢竟羅馬字也是日文正字法之一。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8:41 2007年1月6日 (UTC)
原來俄語字母和拉丁字母還不能直接轉換啊,我以前都不知道。上英文維基上查了查,每種語言對俄語的轉換還不一樣,看來拉丁拼寫有點不切實際了。--Mukdener|留言 19:09 2006年8月24日 (UTC)

俄語人名列表完成[編輯]

移自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下一次登录 13:55 2007年1月20日 (UTC)

條目在這裡:俄語人名列表。也是沒有包含姓氏,不過沒有包括父名實屬遺憾,但鑑於父名變化極有規律,以後有時間會整理出來並加在列表說明部分(但願有時間吧...=.=)。希望各位在翻譯俄羅斯人名字時可以以這個為標準,使我們的譯名標準化計劃得以實施.....(=.=)--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2:55 2007年1月6日 (UTC)

請問Category:姓名列表和Category:各語言姓名列表應該如何界定?這個問題仍未解決。--Xieza 03:59 2007年1月6日 (UTC)
我曾經向User:Wdshu提出質疑,但他至今未有回覆。我始終認為分類沒有必要做得過細。不如徵詢大家的意見吧。--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14 2007年1月6日 (UTC)
已提名特色列表。看了討論頁之後的個人意見,Douglasfrankfort似乎將「拉丁化」和「英語至上」、「以英文維基為圭皋」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情混淆起來了。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8:52 2007年1月6日 (UTC)
呵呵,Magnae Virtutis兄誤解了我的意思。我看了您在talk頁的留言,其中的「如果不附上拉丁字母拼寫的話,不知道怎麼發音」之意見明顯不妥。因為漢語譯名才是起到讓讀者知道該詞彙讀音作用的載體,加上拉丁字母純屬畫蛇添足(您怎麼知道讀者認識拉丁字母?)。而且各種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對每個字母的發音不盡相同,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西班牙語的J字母發[h]音,而英語則發[ʤ]音;如果說加上拉丁字母就能使中文使用者知道如何發音,那麼第一這個人必須認識拉丁字母;第二這個人多半是按英語發音讀的,這就又陷入了英語至上的陷阱。舉反例而言,為什麼一個英語維基上的人物條目在其拉丁化的譯名後面附上原語言的文字,而不是漢字呢?我們在漢字譯名後加上原語言的文字而不是拉丁字母,其理由與英語維基沒有什麼不同,因為拉丁字母並非我們文化圈的主要文字體系。
另一個不能把其他語言的字母拉丁化的原因是,沒人能拿得出一套標準的拉丁化方案。例如Васи́лий,可以對應為Vasili;但是我對應為Vasily又有何不可?為什麼沒有一個統一拉丁化的標準?因為根本沒有必要。使用拉丁字母的國家本身用不著弄這種東西。只有一個例外,就是那些需要大量印刷的東西,所以只有地名實現統一拉丁化了。
拉丁化並非不重要,因為有些語言的文字,現在作業系統(它們無疑是拉丁字母國家開發的)不支持。但是對於已經有了自己成熟字母體系的語言,我們寫條目就只需註明原語言的形式即可。在俄國人的譯名後面加上拉丁字母而不是基里爾字母,這種行為很類似在中國人的名字後面加上拉丁字母。--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6:54 2007年1月9日 (UTC)
「如果不附上拉丁字母拼寫的話,不知道怎麼發音」之意見明顯不妥,這個我承認,當初說得太草率了。中文發音也不一定是準確的讀音。Seoul和首爾、New York和紐約,讀起來還是有區別的。愚以為,非拉丁文字母應該使用國際音標註音。這個意見是否屬於蛇足則另議。「第二這個人多半是按英語發音讀的,這就又陷入了英語至上的陷阱」,這個說得有些武斷了吧。不能因為大多數中國人(因為在學校教育中以英語為第一外語)按照英語發音去讀,就下結論說拉丁化一定是英語至上的陷阱。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的拉丁字母是Basileía Rōmaíōn,とうきょう的羅馬字拼音是Tōkyō,這和Basileia Romaion或者Tokyo是有區別的。另外,之所以拉丁化會給人造成「英語至上」的印象,是因為(如國際音標條目中所說)國際音標中的一些與拉丁字母相同的輔音如 [p], [b], [t], [d], [k], [g], [m], [n], [f], [v], [s], [h], [z], [l], [w] 等已經為許多歐洲語言所使用的字母,在發音上與英語並無差別。我認為不會有中國人故意把上海拼成Shangjai,也不會把Павел拉丁化成Pabel、把Борис寫成Voris(另,Борис Ельцин在西班牙語裡也寫作Boris Yeltsin)。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7:54 2007年1月9日 (UTC)
只是拉丁字母太強勢而已。北美、南美、西中北南歐、西中東南非和東南亞都以之為主,連國際音標都是如此,其實遷就潮流自然不過。我倒是想在此呼籲一下,希望俄語高手能為Template:俄語譯音表加入轉寫字母。我做俄羅斯人譯名時,主要是看看俄語字母,又參考譯名手冊,再google一下便下筆了。如果加入轉寫字母,也許做譯名時更方便。--Xieza 18:02 2007年1月9日 (UTC)
普通話的 h 是國際音標的 /x/ --Hello World! 03:06 2007年1月11日 (UTC)
是不是可以把原文名都連結到相應俄文維基條目?-下一次登錄 22:27 2007年1月6日 (UTC)
問題是,現在俄語還沒有建立這個條目。--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6:54 2007年1月9日 (UTC)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建議每一個俄語名稱連結到俄語維基相應條目,比如Smith(我不知道怎麼輸入俄語,用英語舉例)-史密斯。-下一次登錄 14:04 2007年1月9日 (UTC)
其中大多數人名在俄語維基中是沒有條目的,比如阿巴庫姆ru:Абакум。只有巴維爾/保羅ru:Павел和彼得ru:Пётр這類常見人名才有。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8:04 2007年1月9日 (UTC)
意見同Magnae Virtutis兄。不過對於俄語已有的那些名字,做一下連接還是可以的。話說回來,俄語維基為了湊條目數,實在是.....=.= --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2:20 2007年1月10日 (UTC)
我的意見是該語言如果有標準的拉丁化轉寫體系或標準,以及使用國際音標注音就可以附上;如果沒有,就不應該使用,否則就是犯了原創研究的毛病。對於俄語而言,我不清楚有沒有標準的拉丁化轉寫體系。而國際音標在俄語中是不使用的。至少我學了多年俄語,到現在也沒學過國際音標。因為俄語完全不需要國際音標來標註發音。俄語只要認識字母,自然就會念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53 2007年1月10日 (UTC)
確實如此。實際上,俄語還真有一個標準拉丁化方案,是蘇聯政府提出的,運用了許多擴展字母,但只用於國際地圖組織編寫地名用。至於其他領域的對應問題,大家都是我行我素。--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2:20 2007年1月10日 (UTC)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Charlotte1125(留言)於17:58 2007年1月7日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西里爾字母羅馬化系統ISO 9。不少俄語譯成英語(或其他西歐語言)仍是要看情況而定,不少是約定俗成,像俄語約瑟夫的拼法(參看史達林)英語是 Joseph、德語、葡語等的 Josef, 或克羅埃西亞語的 Josif. (據轉寫方法應為 Iosif.)--Hello World! 03:03 2007年1月11日 (UTC)
就是這個。可以看到其中有擴展字母。由於美式鍵盤輸入擴展字符的困難,這個標準實際上沒有人在用(也許只有冷戰時的一些地圖冊除外)。如果我們把這個加上,對於真正從英語文獻去翻譯俄語人名的人,不會有什麼幫助。--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00 2007年1月11日 (UTC)
有興趣者可看看塞爾維亞語(或克羅埃西亞語等前南聯語言)和白俄語拉丁字母(Łacinka),看看它們用了多少擴展字母來寫,因為這幾種語言同時有兩種字母並存中。--Hello World! 12:29 2007年1月11日 (UTC)
移自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下一次登录 13:55 2007年1月20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