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斯拉夫語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11月1日) |
原始斯拉夫語是現有斯拉夫語族的原始語,沒有直接證實,由現存語言所重建,體現約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6世紀[1]的斯拉夫語言。原始斯拉夫語沒有文字記載(因而稱之為原始語),而是通過已證實的斯拉夫語言來重建的,重建過程採用比較法,同時也參考其他印歐語系的語言。
在原始斯拉夫語時期,斯拉夫語言演化迅速,且使用地區大規模擴張。在此時就已經出現方言分化,但直到10世紀(或更晚)各方言仍然保持互相理解性。原始斯拉夫語在此期間產生了許多音變並擴散到整個區域(通常呈均勻速度擴散)。因此,原始斯拉夫語很難採用傳統的原始語的定義(如果要嚴格符合原始語的定義,需要將期間所有音變的結果看作是不同的子語言)。為了解決定義問題,斯拉夫學學者採用了共同斯拉夫語(英:Common Slavic)這個術語。
原始斯拉夫語/共同斯拉夫語可以分為三個時期[1]:
- 早期,沒有方言分化
- 中期,方言分化程度由輕到中
- 後期,方言分化顯著
其中,具體哪些階段應該歸類於原始或共同斯拉夫語仍有爭議。本文主要描述三個時期中的中期,即中期共同斯拉夫語(有時又稱晚期原始斯拉夫語[2])。這個時期的斯拉夫語很大程度上沒有經過直接證實,但其中一個變體已在古教會斯拉夫語的手稿中得到證實,使用於9世紀馬其頓塞薩洛尼基(索倫)區域。
簡介
[編輯]原始斯拉夫語起源於原始波羅的-斯拉夫語(後者同時是波羅的語族的祖先,其語言包括立陶宛語和拉脫維亞語),屬於印歐語系。在約公元5世紀到10世紀,原始斯拉夫語逐漸演變為各種斯拉夫語言,同時斯拉夫語的使用地區也爆炸性增長。 期間的歷史分期尚未在學術界達成共識。
一種說法是分為三個時期:
- 早期原始斯拉夫語(-前1000)
- 中期原始斯拉夫語(前1000-1)
- 晚期原始斯拉夫語(1-600)
另一種說法是分為四個時期:
- 前斯拉夫語(約前1500-300)
- 長期且穩定的演變期。期間韻律體系(例如聲調、音區)的演變相對其他方面最為顯著。
- 早期共同斯拉夫語,也簡稱早期斯拉夫語(約300-600)
- 開始快速演變,但仍處於統一狀態。 沒有可重建的方言分化,可以看作是一個整個重建語言,嚴格符合原始語的定義。
- 中期共同斯拉夫語(約600-800)
- 首次出現可測得的方言分化;持續上一個時期的快速音變;使用地區大規模擴張。雖然出現方言分化,但其中大部分的音變都有規律且相同。該時期結束時斯拉夫語中的元音和輔音已和現代的各斯拉夫語相似。因此,學術中對「原始斯拉夫語」的重建,以及「原始斯拉夫語」的詞源詞典通常都採用此時的發音。
- 晚期共同斯拉夫語(約800-1000,在基輔羅斯地區北部可能持續至約1150年)
- 最後一個斯拉夫語可互通的時期(因而仍舊可以看作是一個語言)。大部分音變擴散至整個地區,但一些音變只在部分地區發生。:
本位主要描述中期共同斯拉夫語(如果有方言分化會額外說明),以及一些晚期斯拉夫語中非方言的音變。
符號
[編輯]元音符號
[編輯]母音 | 印歐語系/波羅的-斯拉夫語族 | 斯拉夫語族 |
---|---|---|
短閉前(前yer) | i | ĭ or ь |
短閉後(後yer) | u | ŭ or ъ |
短開前 | e | e |
短開後 | a | o |
長閉前 | ī | i |
長閉後 | ū | y |
長開前 | ē | ě |
長開後 | ā | a |
音韻標記
[編輯]中、後期共同斯拉夫語採用以下上標表示元音的聲調和長短,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而來:
- 尖音符⟨á⟩:長升聲調,源自波羅的-斯拉夫語的「尖音」。從中期共同斯拉夫語開始出現。
- 重音符⟨à⟩:短降聲調,由長升演變而來,從晚期共同斯拉夫語開始出現。
- 反短音符⟨ȃ⟩:長降聲調,源自波羅的-斯拉夫語「抑揚音」。晚期共同斯拉夫語中,短降聲調的元音在部分的單音節中被拉長,但仍記作此符號。次級的抑揚音只在短元音(e, o, ь, ъ)且開音節(沒有雙流元音)中出現。
- 雙重音⟨ȁ⟩:短降聲調,源自波羅的-斯拉夫語「短音」。 原先所有非響音輔音前的元音都採用此聲調,之後其中一部分延長(參考上文)。
- 波形符⟨ã⟩:通常是長升聲調,代表晚期斯拉夫語的「新尖音」,一般很長,但在某些語言的某些音節類型中卻很短。 源自部分情況下重音前移,一般發生於中期共同斯拉夫語中由 yer(*ь/ĭ 或 *ъ/ŭ)結尾的詞。
- 長音符⟨ā⟩:長元音,沒有特別的聲調區分。 在中期共同斯拉夫語中,元音的長度是元音的一部分(*e、*o、*ь、*ъ 屬於短音,其他元音屬於長音),所以長音符在中期斯拉夫語中沒有特殊含義。 而晚期共同斯拉夫語中發生了幾次元音縮短和拉長,因而必須用長音符來標記長元音。
輔音符號
[編輯]中期斯拉夫語的輔音如下(國際音標若異):
唇音 | 舌冠音 | 硬齶音 | 軟齶音 | ||
---|---|---|---|---|---|
鼻音 | *m | *n | *ň (ɲ ~ nʲ) | ||
塞音 | 清 | *p | *t | *ť (tʲ ) | *k |
濁 | *b | *d | *ď (dʲ) | *g | |
塞擦音 | 清 | *c (t͡s) | *č (t͡ʃ) | ||
濁 | *dz | {*dž} (d͡ʒ) | |||
擦音 | 清 | *s | *š {*ś} (ʃ) | *x | |
濁 | *z | *ž (ʒ) | |||
顫音 | *r | *ř (rʲ) | |||
邊近音 | *l | *ľ (ʎ ~ lʲ) | |||
中央近音 | *v | *j |
注釋
[編輯]- ^ 1.0 1.1 Savel Kliachko. The sharpness feature in Slavic. Dept. of Slavic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1968: 57.
Its immediate successors were Proto-East Slavic, Proto-South Slavic, and Proto-West Slavic. The Proto-Slavic era itself is often divided arbitrarily into three periods: (1) early Proto-Slavic, until about 1000 B.C.; (2) middle Proto-Slavic, during the next millennium; (3) late Proto-Slavic, from the 1st to the 6th century A.D., although it was not until the 12th century that Slavic linguistic unity actually ceased to function.
- ^ Lunt 1987.
參考文獻
[編輯]- Derksen, Rick,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Slavic Inherited Lexicon, Leiden Indo-Europe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Series 4, Leiden: Brill, 2008
- Kortlandt, Frederik, From Proto-Indo-European to Slavic (PDF), Journal of Indo-European Studies, 1994, 22: 91–112 [2023-12-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1-02)
- Kortlandt, Frederik,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Slavic accentual paradigms, Baltische und slavische Prosodie, 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 89–98, 2011
- Lunt, Horace G., On the relationship of old Church Slavonic to the written language of early Rus', Russian Linguistics, 1987, 11 (2–3): 133–162, S2CID 166319427, doi:10.1007/BF00242073
- Lunt, Horace G., Old Church Slavonic grammar, Mouton de Gruyter, 2001, ISBN 978-3-11-016284-4
- Olander, Thomas. Proto-Slavic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A Comparative Handbook. Leiden: Brill, 2015.
- Scatton, Ernest, Bulgarian, Comrie, Bernard; Corbett, Greville. G. (編), The Slavonic Languages, London: Routledge: 188–248, 2002, ISBN 978-0-415-28078-5
- Schenker, Alexander M., Proto-Slavonic, Comrie, Bernard; Corbett, Greville. G. (編), The Slavonic Languages, London: Routledge: 60–124, 2002, ISBN 978-0-415-28078-5
- Stang, C.S., Slavonic accentuation, Historisk-Filosofisk Klasse, Skrifter utgitt av Det Norske Videnskaps-Akademi i Oslo, II 3, Oslo: Universitetsforlaget, 1957
- Verweij, Arno, Quantity Patterns of Substantives in Czech and Slovak, Dutch Contributions to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lavists, Bratislava, Studies in Slavic and General Linguistics 22, Editions Rodopi B.V.: 493–564, 1994
這是一篇語言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