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彌生時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弥生文化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弥生時代
假名やよいじだい
平文式羅馬字Yayoi jidai

彌生時代(日語:弥生時代やよいじだい)是北海道琉球以外的全日本列島的一個時代劃分,處於西元前10世紀3世紀中期。彌生時代是在經歷了以採集為經濟主體的繩文時代之後,一個主要依賴水稻種植的生產經濟時代。事實上,水稻種植在繩文時代晚期就已經出現,但它是作為多樣生產方式的一種而存在著,並不在彌生時代的定義之中。[1]

2003年,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歷博)發布了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由附著在彌生土器上的碳化米得到的測定結果,表明了彌生時代始於西元前10世紀。[2]在那時,彌生時代還被推定始於西元前5世紀,歷博的新觀點將其前溯了大約500年。儘管研究人員對於此觀點的看法褒貶不一,然而,作為現代研究的成果,這個觀點是非常可靠的。現在,許多研究人員開始追溯彌生時代的真正起源。[3]

大約在彌生時代的後半期,西元1世紀時,包括東海地方北陸在內的西日本形成了廣大的地域勢力[4],在西元3世紀中期進入了古墳時代

名稱

[編輯]

1884年(明治17年),東京府本郷區日語本郷区向岡彌生町(今東京都文京區彌生彌生町遺蹟日語弥生町遺跡出土彌生式陶器日語弥生土器,陶器的時代也被稱作「彌生式時代」,後來通常將「式」省略。[5]

彌生式土器

簡介

[編輯]

西元前5世紀中期,中原的水稻耕種技術傳入九州北部,以此為主的生活體系很快就擴散到九州四國本州。除了佐賀縣唐津市菜畑遺蹟,日本最早的水稻耕作遺址,福岡縣板付遺蹟那珂遺蹟群日語那珂遺跡群福岡市博多區)、江辻遺蹟日語江辻遺跡糟屋郡粕屋町)、曲田遺蹟(絲島市)、野多目遺跡(福岡市南區)等多處早期稻田遺址都集中在九州北部,出土了大陸系磨製石器、碳化米等。這就是彌生時代的開始。

1981年(昭和56年),作為彌生時代中期遺跡[6]青森縣南津輕郡田舍館村垂柳遺跡被發現有大範圍的、整齊的稻田區的存在[7]。這些在200年左右傳到中部高地,原因之一是稻作在日照時間短的中部高地難以生長。水稻的耕種,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日本列島縱向傳播之後,蔓延到了全島。

彌生時代也開始出現鐵器,並很快傳播至全日本各地。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藤尾慎一郎、『彌生文化の輪郭 : 灌漑式水田稲作は彌生文化の指標なのか』、「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 178、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2013年3月、p.96-97。
  2. ^ 藤尾 慎一郎、今村 峯雄、西本 豊弘、『彌生時代の開始年代 ―AMS-炭素14年代測定による高精度年代體系の構築―』、「総研大文化科學研究」 1、総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文化科學研究科、2005年8月、p.73
  3. ^ 藤沢敦編、「倭國の形成と東北」、吉川弘文館、2015年9月、p.45。
  4. ^ 岸本直文、『倭における國家形成と古墳時代開始のプロセス』、「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 185、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 、2014年2月、p.374。
  5. ^ なお、その後の都市化の進展などもあって正確な発見地は特定できなくなっている
  6. ^ 岡山市中溝遺跡では、灌漑用の水路や溝、井堰なども見つかっていている。狩野久「吉備の國づくり」 藤井學・狩野久・竹林栄一・倉地克直・前田昌義『岡山県の歴史』山川出版社 2000年 16ページ
  7. ^ 東北で最初で最北端の彌生時代中期の水田跡、広大な小區畫水田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