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 |
---|---|
地址 | 黄庄校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泥湾路甲82号 畅春园校区:北京市海淀区畅春园路10号 |
其它名称 | 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 |
类型 | 国立完全中学 |
隶属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大学 |
创办日期 | 1960年 |
学区 | 中国北京市 |
CEEB编号 | 694474 |
校長 | 马玉国 |
学生人数 | 约1500人(高中部) |
校訓 | 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
校色 | 初中(按年级):蓝色,绿色,红色 高中(按书院):橙(格物)、黄(致知)、绿(诚意)、蓝(正心)、靛(明德)、紫(至善)、灰(新民)、黑(熙敬)、红(弘毅)[1] |
面积 | 70亩[2] |
校慶紀念日 | 10月6日 |
教學模式 | 走班制 |
学校网址 | pkuschool.edu.cn |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英语: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缩写:PKUS),简称北大附中,创立于1960年,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中学,隶属于北京大学。北大附中是北京市高中示范校,也是教育部重点扶植的四所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高等学校附属中学之一。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在2016年中国内地高中美国留学排行榜上位居第十二。[3] [4]
北大附中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1中学、北京市十一学校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称"海淀六小强"。[5][6]
历史
[编辑]北大附中是由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陆平于1960年在北京市104中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51年,政府为了提高工农分子的知识文化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提议在清华大学开办了清华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7年,工农速中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被改制为北京市104中学,这就是今天北大附中的前身。
1960年,按照北大校长陆平“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院,四级火箭”的思路,由北京大学牵头将北京市104中学改为北大附中,作为四级火箭的第二级,北京大学非常重视附中的建设,北大附中的首任校长由当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尹企卓担任,并从北京大学各个院系抽调了43名青年教师补充了附中的教师队伍,后来这些下放的大学教师很多都成为中学名师。
在北京大学的全力支持下,北大附中很快就跻身北京市优秀中学的行列,当时的北大附中是全北京仅有的两所接受外国友人子女就读的学校之一,其中就包括了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的次子纳拉迪波。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北大附中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又成为政治风暴的中心,受到迷惑和鼓动的青年学生爆发出野蛮的力量,在这里和临近的清华附中成立了全中国最早的数个红卫兵组织,有报道指出,文革中“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口号也是源出于北大附中,(一说该口号起于北京外国语大學,由北大附中红卫兵领袖彭小蒙在全国叫响[7])在文革期间的北大附中校园甚至还出现了红卫兵殴人致死的恶劣事件。
北大附中在经历了文革初期的混乱之后逐渐回复平静,一批敬业的教师在文化革命的恶劣环境中坚持教书育人,在逆境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1978年首次恢复高考后,出自北大附中的历届毕业生在全中国很多省份摘得高考状元的桂冠,学校取得的最近两个高考状元分别于1994年和2003年。
文革后教育系统回复正常,北大附中成为北京市重点中学,又成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示范高中。北大附中在高考和各类学科竞赛中都取得过不俗的成绩,是北京市公认的高中名校之一。
通过往年中考招生分数线上看,北大附中在海淀区排名仅次于人大附中,略领先于清华附中。在2000年以前,北大附中的招生分数线一直位于海淀区第一名。
2021年,《我在北大附中的一天》的视频登上新浪微博热搜,视频内容为北大附中的高中生八点上课、课程自选、课后开设击剑、话剧等特长活动、轻松的素质教育,引发了网络及社会关于教育资源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讨论。[8]
校园
[编辑]现在北大附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核心区,紧邻海淀剧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文化、科研机构,学校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北大附中将教学楼分成了2部分:初中部和高中部,两栋楼相对,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因此北大附中初中部又称为「东楼」,高中部成为「西楼」。高中部东北侧3层和4层建築物是图书馆。3层图书馆叫做「未名厅」,4层图书馆叫做「博雅厅」。 初中楼也是北达资源中学学生上课的地方。另外,北大附中还有2个篮球场,1个有羽毛球场地和乒乓球场的体育馆,和一个有300米跑道并且中间是足球场的操场。校园的4层的食堂在学校的西南方向。
北大附中初中的校服很特别,校服的颜色分别是红-蓝-绿。每一届穿一个颜色的校服。差着3个年级的学生校服一样,也就是说初三的学生永远和高三的学生穿一样的校服。比如13屆红色,14屆蓝色,15屆绿色。
2000年以来先后建筑了新教学楼、教学南楼、教学北楼、学生宿舍、食堂、塑胶操场、新体育馆等教学设施,设有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体化校园网络。2012年暑假期间校园又进行了重修,将初中部东侧切掉了2个教室的部分。并且在初中部2层和4层的东部增加了2个走廊,连接初中部楼的北侧和南侧。
2013年开始修建新体育馆和教学北楼。
氛围
[编辑]北大附中教学环境开放、民主,为广大教师发展教学个性与特长,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和创新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北大附中一直以来,以松散的管理模式而赢得学生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是为数不多的不要求学生穿校服,做广播体操的学校。更为令人惊异的是,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学校老师对校园恋爱也普遍不反对。
教学
[编辑]北大附中是北京市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基地学校、北京市体育、艺术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总部和理事长学校。目前有教职员工120余人,特级教师11人,其中的周沛耕、张思明等人是北京市乃至中国知名的优秀教师。
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集中表现在教师队伍的高层次上。北大附中有一批学者型的名师、优师,他们为附中教师队伍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冶学严谨、教学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致力于教材、教法和课程的改革,教学研究风气浓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北大附中培养了一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理论研究深刻,学科全面、年龄结构合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层次高、教法精、思路活、善创新的教学风格,建立了完整的教学研究系统,编写了具有北大附中特色的教学用书。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出的“名师工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培养和引进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相当一批教师在区、市乃至全国教育界享有声望,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其中特级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8.5%;大学正高职教师1人,高级教师77人,占66%;市、区学科带头人20人,市青年骨干教师6人,占22.2%。
办学特色
[编辑]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更表现在培养的学生高素质上。北大附中的学生思想活跃,富于理想,敢于置疑,勇于创新,教师支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相对较轻的课业负担,使广大学生有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时间,各学科的教学都努力为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和创造才能的展现提供舞台和机会。这种环境使得附中成为“优秀人才的摇篮”,在为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输送优秀毕业生和培养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优秀人才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北大附中到目前为止共培养了9位“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和三位“雷达杯”少年科学英才第一名。26名学生获北京市中学生最高奖“金、银帆奖”。上千名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使北大附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合面培养。全校目前有各学科兴趣小组、俱乐部和社团40多个,参加的学生两千多人次。经常组织专家讲座、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学科实验、课题研究、论文报告、编辑刊物、演讲辩论等活动。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一些在某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得到了发挥、发展能力的天地。仅从90年以来,就有上千位同学在区、市、全国的各种科技制作、科技论文、小发明、征文比赛、朗诵演讲比赛、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学校也连续九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活动先进校。1997年北大附中首批成为北京市科技活动示范校,1999年又确定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俱乐部活动基地学校。
涉外交流
[编辑]目前北大附中与台灣的建國中學、北一女中、中山女高、復興實中,日本早稻田大学本庄高等学院、济济黉高中、清风学园,美国康科德中学、希德威尔中学、吉墨斯河谷中学,法国德比西中学,澳大利亚凯礼中学、加拿大勒库姆中学及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等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定期举办师生互访等交流活动。
分校
[编辑]网校
[编辑]现北大附中初中部平行班已与北达资源中学合并,北大附中初中部平行班2021届以后的学生将与北达资源中学的学生在北大附中新校区上课。
历任校长
[编辑]姓名 | 就任时间 |
---|---|
尹企卓 | 1960–1966[9] |
孟广平[10] | 1971–1980 |
夏学之 | 1980–1984 |
陈剑刚 | 1984–1985 |
夏学之 | 1985–1992 |
毛美华 | 1992–1997 |
赵钰琳 | 1997–2001 |
康健 | 2001–2009 |
王铮 | 2009–2021 |
马玉国 | 2022- |
知名校友
[编辑]- 翁立强60届
- 刘韵洁63届
- 彭小蒙66届
- 黄帅79届
- 王缉思67届
- 牛红光67届
- 徐冰74届
- 冯贝叶65届
- 陈向群75届
- 康健68届
- 张思明75届
- 毛新宇88届
- 汪延90届
- 陈晓楠91届
- 尹航95届
- 张梓琳02届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北大附中官网 "http://pkuschool.edu.c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20-09-21
- ^ 北大附中官网 "http://handbook.pkuschool.edu.c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20-09-21
- ^ 人民网 "http://gz.people.com.cn/n2/2016/0224/c358162-27802234.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6-02-24
- ^ 联校网排名 "存档副本. [2016-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4)."
- ^ 海淀妈妈:从一年级开始,我的孩子没有虚度过一天. 虎嗅网. 2021-04-01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 ^ 注意!想让孩子进海淀六小强,小升初招生途径、录取原则必须要清楚 - 西城招生考试中、北京小升初论坛. 上学帮. 2021-01-29 [2022-05-15].[失效連結]
- ^ 文革“对联”始末. web.archive.org. 2005-02-09 [202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2-09.
- ^ 一冰. 北大、清华附中的特权 让“小镇做题家”情何以堪. 自由亚洲电台. 2021-05-21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 ^ After the launch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Jia Shiqi took office as the Chairman of the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the school in 1968. He quitted his office in 1971, the position of which was later filled by Meng Guangping. Know more about Jia Shiq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Chinese).
- ^ Meng Guangping served as the Chairman of the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and the principal. Meng Guangping recalls his history (in Chine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