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孝萱
卞孝萱 | |
---|---|
字 | 孝萱、映淮 |
号 | 冬青老人 |
本名 | 卞敬堂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24年6月20日 中華民國江苏省淮扬道江都县 |
逝世 | 2009年9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医院 | (85歲)
民族 | 汉族 |
政党 | 中国民主建国会 |
学历
| |
學術工作 | |
主要領域 | 中國近代史、唐朝文学、谱牒学 |
著名作品 |
|
卞孝萱(1924年6月20日—2009年9月5日),谱名敬堂,字孝萱,后以字为名,又字映淮,晚年自署冬青老人[1][2],江苏扬州人,中国文史学家。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3][4]。
生平
[编辑]1924年6月20日,卞孝萱生于扬州一个没落的士族门第。出生不到两个月时其父去世,其母每天先向邻人学会几个字,然后回家教卞孝萱。后其友常为此事写文赋诗,如柳亚子赠卞孝萱诗云:“教儿先就学,即学即传人,此是弥天愿,宁关一室春。”陈寅恪诗《寄卞孝萱》其一为:“卞君娱母以文字,千里乞言走书至。我诗虽陋不敢辞,嘉君养亲养其志。”[4][5][6][2]
抗日戰爭开始后,卞孝萱到溱潼镇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一临时高级中学,18岁毕业后前往上海谋生,白天在银行工作,晚间到夜校修業。1948年肄业于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曾先后就职于上海远东商业银行、上海及厦门中国实业银行[5][7][6]。
1949年,卞孝萱调到北京工作。同年9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52年至1956年,任北京市中国民主建国会秘书。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从收集、整理辛亥革命时期重要人物碑传入手,研究清代以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人物的墓碑、墓志铭、家传、行状等,发表了一批学术文章[7][5]。1956年被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金毓黻举荐,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4]。在范文澜指导下协助修订《中国通史简编》。当时卞孝萱常去琉璃厂与北京图书馆,其在图书馆时认识了章士钊的秘书王益知。后卞孝萱被下放至河南的五七干校劳动,章士钊出版《柳文指要》时,需要卞孝萱当助手,章写信给周恩来,请将卞孝萱从干校调回北京。卞孝萱协助章士钊校勘《柳文指要》全稿,在章家工作了一段时间。《柳文指要》出版后,章士钊在赠卞孝萱的著作上题词:“孝萱老棣指疵。此书出版,荷君襄校之力,甚为感谢。”[4][5][7]章士钊后又函陈周恩来,使得卞孝萱得以留京继续从事学术研究[4]。
文化大革命后期,卞孝萱回到家乡执教,从1976年至1981年,任扬州师范学院副教授。1981年至1984年,任北京市中国民主建国会部负责人[5][7]。1984年受匡亚明之邀,由北京民建会南下南京大学任教,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所[4]。1986年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与程千帆、周勋初等学者共事,开设了中国文化史、年代学研究、唐代小说与政治等课程。1979年至1992年,任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三届至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94年10月离休[5][7][6]。
离休以后,卞孝萱担任《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并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柳宗元研究会、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湖北省吴楚文化研究会等学术团体顾问[5][7][8]。
2009年9月5日12时18分,卞孝萱因病在南京鼓楼医院逝世,享年86岁[4][5][7][9]。2010年3月29日,卞孝萱葬于扬州蜀冈扬州墓园[10]。其墓志铭为集郑板桥字而写的刘禹锡的诗句“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1]。
学术成就
[编辑]卞孝萱共出版各类著作约四十种,发表论文近三百篇[4][5][7]。其早年自学,专注于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收集、整理成《辛亥人物碑传集》、《民国人物碑传集》两书。后以唐代文史为主攻方向,先后撰写了《刘禹锡年谱》、《元稹年谱》、《唐代文史论丛》、《刘禹锡丛考》等,主编了《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唐代文学百科辞典》等[5][7]。
卞孝萱精于对唐传奇的研究。其《唐传奇新探》、《唐人小说与政治》等书备受学界称道[5][7]。晚年又集中于对谱牒学的研究,通过收藏家谱文献来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补充常见传记文献的不足;又对家谱文献做了去伪存真的工作,出版有《郑板桥丛考》、《现代国学大师学记》、《家谱中的名人身影——家谱丛考》等[11]。
著作
[编辑]著有《刘禹锡年谱》、《唐代文史论丛》、《刘禹锡丛考》、《元稹年谱》、《郑板桥丛考》、《冬青书屋笔记》、《唐传奇新探》、《唐人小说与政治》等[1][12]。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武黎嵩. 卞孝萱: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南京大学新闻网. 2017-09-07 [202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1).
- ^ 2.0 2.1 邵文实. “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卞孝萱教授访谈录. 文艺研究. 2007, 1.
- ^ 马良春; 李福田. 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 ISBN 7-201-00750-5.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卞宁. 文史大家卞孝萱去世 休止的80年自学长征. 中国新闻网. 2009-09-23 [2020-04-18].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卞孝萱生平简介. 国学网. [202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0).
- ^ 6.0 6.1 6.2 卞孝萱先生生平. 南京大学文学院. [2009-09-06] (中文(中国大陆)).[永久失效連結]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孙永如; 任晖. 不断开拓 不断创新——简述卞孝萱先生治学历程. 国学网. [2020-04-18].
- ^ 张清华. 永不忘却的纪念——纪念卞孝萱先生逝世八周年. 古典文学知识. 2018, 1.
- ^ 讣告. 南京大学文学院. [2009-09-06] (中文(中国大陆)).[永久失效連結]
- ^ 张楠. 国学大师卞孝萱归葬扬州 曾著成《刘禹锡年谱》. 中国新闻网. 2010-04-02 [2020-04-18].
- ^ 武黎嵩. 开拓谱牒文献研究的新领域——卞孝萱先生与家谱研究.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6.
- ^ 卞孝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07-23 [2020-04-18].[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