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王立强事件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中国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台湾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澳大利亚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澳大利亚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澳大利亚相关主题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政治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国际关系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国际关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国际关系(含外交)相关主题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关于化名一说[编辑]

似乎有很多人斟酌“王立强”化名的说法。

个人找到最早的中文报道是BBC中文。引文:“一名自称是中国间谍的男子王立强(William, Wang Liqiang,音译)”。

报纸最早是写明中文名是“音译”的,Wang Liqiang可以有很多翻译结果,如王力强([1]),后期大多报道似乎都默认这个音译是他正式中文名,全部中文报道当是正式中文名,不写“音译”了,不清楚是不是真的确认“音译”就是他的中文名。

先不论是不是化名,“王立强”本来就是“音译”。除非这“音译”真的瞎猫碰上死老鼠对了,否则大陆那边出的判决书的也有点奇怪。--Nostalgiacn留言2019年11月26日 (二) 16:36 (UTC)[回复]

当然反过来说,大陆内部系统已经辨识出“王立强”的资料,“王立强”这个音译真的是他中文名,所以才出示判决书。之后媒体都根据大陆的官方文书,确认“王立强”是正式中文名。

在更多信息披露之前,两个说法都能说得通。--Nostalgiacn留言2019年11月26日 (二) 16:48 (UTC)[回复]

目前已经证实王立强并非化名了。巴波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11:40 (UTC)[回复]

2015年的事,中央专案组根据周永康事件相关书籍记载,应该是政法委底下的机关,在当时这个“第二权力中央”得事务不是军方能染指的。2001:B011:7007:2614:5863:C30A:2CCF:A73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14:45 (UTC)[回复]

  • 这个事件名气大,在香港发生,媒体报道事无巨细。如果是骗子,王说他参与,很正常。无论是否服务于解放军总参,王立强均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真的,叛逃罪投敌叛变罪;假的,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这类假冒解放军的骗子在大陆其实很常见,多是骗财而已,有公开报道,没必要藏着掖着。像王这样,骗国外居留权再搀和政治的,倒是少见。--Berthe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17:31 (UTC)[回复]

建议改名:“王立强”→“王立强事件”[编辑]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王立强” → “王立强事件”:违反WP:1E方针--百战天虫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16:23 (UTC)[回复]


完成移动--Bagakuco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18:46 (UTC)[回复]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中立性[编辑]

经过改动,条目仍然存在一些中立性问题,例如,条目在涉及王立强的时候,多次使用"声称",“自称”,投诚二字使用引号,但是在涉及中国方面的时候,就使用了“强调”"指" (静安分局指),"据信为",在转述视频内容的时候,王立强也不再是“声称“,而是变成了”称“。除了这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外,条目措辞比较暧昧,有一种故意诱导性的表述,诱使读者质疑王立强,相信中国政府。整体倾向性明显。 维基百科:格式手册/避免使用的字词#声称、宣称

Howitzer留言2019年11月30日 (六) 05:37 (UTC)[回复]

“强调”,“指”都是新闻联播常用语,中文环境下倾向性非常明显。—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Howitzer对话贡献)于2019年11月30日 (六) 17:18‎加入。

正如维基百科:格式手册/避免使用的字词#声称、宣称上说,仅供参考。在当前情况下,单方面的论述使用“声称”,投诚引号等,在合理范围内。

相反,翁衍庆的说法被不断引用,才算“故意诱导性的表述”吧。--Nostalgiacn留言2019年12月2日 (一) 02:46 (UTC)[回复]

自由亚洲电台[编辑]

1,该电台虽然是由美国政府资助,但却为一私营公司,并非美国政府机构,不代表政府。 2,该电台的新闻报道并非社论,李洪宽的观点并非该电台观点。

Howitzer留言2019年11月30日 (六) 16:41 (UTC)[回复]

类似于美国在台协会?—曾晋哲留言2019年12月1日 (日) 06:23 (UTC)[回复]
有一定相似度,但是把该电台引述某个中国评论人士的观点当作美国的态度未免太扯。 Howitzer留言2019年12月1日 (日) 18:31 (UTC)[回复]
荒谬,帮美国洗地也不是这样洗的,自由亚洲电台是众所周知先美国政府钱帮美国做政治宣传的机构--Someone留言2023年1月15日 (日) 22:24 (UTC)[回复]
该电台不是美国的官方机构,其员工也不是联邦或政府雇员,确实不宜把其内容当作美国政府的观点。--Matt Smith留言2023年1月16日 (一) 03:31 (UTC)[回复]
单是以美国政府资金运行,是由美国政府开辨,就足以是明显利益冲突,再加上电台的内容明显就是政治宣传,甚至比美国之音更加偏颇,单说不是正式的官方机构就把他们与美国政府分开也太荒谬了吧--Someone留言2023年1月17日 (二) 19:03 (UTC)[回复]
可以说有利益冲突,但是否为政治宣传则见仁见智。这样的私营媒体尽管受美国政府独立机构资助,但若直接称其代表美国政府则容易引起歧见。阁下不妨到互助客栈征求社群的意见。--Matt Smith留言2023年1月18日 (三) 02:12 (UTC)[回复]

(-)反对自由亚洲电台,该组织受美国政府资助,“自由亚洲电台的员工是联邦或政府的雇员”,它和NED是一种组织,断章取义是没有用。另,你不是永久退出了吗?--PeterMiao2016留言2019年12月4日 (三) 18:16 (UTC)[回复]

本条目语气语调不合乎维基规范[编辑]

本条目大量使用了暧昧用语,例如"自称",“声称”,“强调”,“据信为”,有诱导读者的嫌疑。本条目将私营新闻社的观点当作所在国的态度,有误导性。本条目措辞需要维基化。 Howitzer留言2019年12月1日 (日) 18:42 (UTC)[回复]

未通过的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我的黑历史啊(捂脸)--尊孔復古KADOKAWAdwango 2019年12月29日 (日) 09:38 (UTC)[回复]

回应关于王立强事件所用“共谍”一词争议[编辑]

首先,我并没有某些编辑所说的“河蟹”所以各位不必先对我扣上一顶帽子。第二,“共谍”一词存在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因此违反维基中立性,所以我才改成更中立性的“间谍”,意义并没有改变。第三,你说“共谍”是台湾从官方到民间都约定俗成的普遍称法,这并没有错,但这是中文维基而不是台湾维基,只因为在台湾常用的、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偏见词汇的,并不代表普世的价值观,除台湾外,不论是内地、香港或其他外媒都是用“间谍”不是“共谍”。

不过,即使我并不满意某些编辑所提出的意见,我暂时不会改变该词,避免无谓的争吵。--Someone留言2023年1月18日 (三) 17:44 (UTC)[回复]

首先澄清,您可能有所误解,我并没有任何扣帽子的意思,只是出于善意提醒您WP:审查WP:GRATUITOUS等方针和指引,因此本站不会有敏感词过滤的情形。把原本好端端的共谍改为间谍,在我看来是一种gratuitous的筛选敏感词改动,因此提及一下相关方针的基石,这是很正常的援引,希望您不要随意动辄对其他编辑者假定恶意,谢谢。
第二,“共谍”可以视为“中共间谍”的简称,如同“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一样,我不认为这种简称有隐含什么意识形态偏见(“匪谍”才是),而且在中文维基其他相关条目中如总统府共谍案中华民国国军中的中共间谍列表郭玫兰事件周泓旭案等也都照常使用没有问题,如果有不中立问题应该也不太可能被各大亲蓝亲绿或中立媒体来源皆普遍使用,所以可能需要麻烦您具体举证违反中立性之处在哪。
第三,“共谍”一词符合WP:常用名称NC:易于识别、防止歧义等原则,亦即命名常规方针所述“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常见的名称”,你提及的用词差异也须遵守NC:先到先得原则,依照这些方针你的修改确实是无必要的无谓改动,而且也没有其他编辑者像你一样因此去把条目文中其他写“间谍”的地方通通替换成“共谍”,否则同样显得刻意而gratuitous。
我了解您的考量,也愿意与您进行沟通。然而对于避免无谓争吵,您主张交由社群讨论解决,那么按照维基百科的争议解决程序,应在得到社群同意替换该词的充份共识形成后,再进行修改,否则确实应保持原有稳定版本。--AmikuAsman留言2023年1月18日 (三) 20:02 (UTC)[回复]
(~)补充:发现您新增的部份内容似乎翻译自英文版维基(*)提醒您为符合维基百科著作权协议条款的署名要求,已翻译的页面应按照翻译守则Help:翻译在条目讨论页里挂上{{翻译自}}模板。目前已先替您挂上,但下次再有类似情形时请您记得要自己动手挂,敬希合作。--AmikuAsman留言2023年1月19日 (四) 04:1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