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毛澤東/存檔5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刪除在外部連結的"其採訪錄音(上)(下) 請用RealPlayer打開"

這亦非對毛澤東的采訪錄音,而是一個寫有關毛澤東書籍的作者接受英國bbc中文電台的采訪錄音。其名稱混淆,魚目混珠,而內容亦存有爭議。余建議將其放入此作者在wiki的頁中並在此頁上刪除。Chongtin 23:36 2006年7月30日 (UTC)

關於稿酬問題

我很驚訝毛澤東的稿酬會成為條目中的一個段落,在我看來這簡直是個花邊新聞性質的東西,很容易引起誤解。事實上,毛澤東稿酬的性質類似於一個個人基金,他只是作為中共和國家的領袖有權支配而已,在他在世時,他的稿酬中只有很小一部分用於個人生活,在他去世之後,剩餘的稿酬更是全部收歸國庫。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一樣,生活非常簡樸,由於他的絕對權威,和當時中國沒有市場經濟的現實,他完全沒有必要通過稿酬的形式為自己聚斂財富。

關於目前條目中的「稿酬」項,我傾向於刪除,但假如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那麼我建議作如下修改:

稿費收入是毛澤東的一項主要收入。根據「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所編的「毛澤東遺物事典」(紅旗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的記載,截至1960年底,毛澤東的稿酬共結餘四十八萬七千零九十元一角三分。這些稿酬,僅有很少一部分用於毛澤東的個人生活,一些用來資助生活困難的知名人士(最著名的是每年送給章士釗兩千元)。有消息稱,到1976年毛澤東去世的時候,他的稿酬共計7782萬元,而其中還有97.43%沒有動用,後來中共中央內部下發文件,將剩餘稿酬全部收歸國庫(見《為批評正名》,王彬彬著,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我想這樣應該可以對此事做一個比較圓滿的解釋。 --吹盡狂沙 14:36 2006年8月26日 (UTC)

解釋一下我為什麼堅持要在導言中刪除「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評價」這句。

原因很簡單,導言中內容僅系事實陳述,並不包括評價。如果他具備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詩人的身份這一事實需要由哪一方認定的話,那麼很顯然不只這一句話要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評價」,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就不加嗎?他對20世紀中國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就不加嗎?

對毛的任何評價以及何方評價都可以在後面的「歷史影響和評價」中寫出,對此我沒任何意見,加在導言裡我堅決反對,只要看到一定會刪除。--Mukdener|留言 14:38 2006年8月31日 (UTC)

原因很簡單:毛是中共和其國家、軍隊的締造者是歷史事實,因此根本不是哪一個方面的評價;但至於什麼這個「家「那個「家「的,完全是共產黨的吹捧之詞,如不指出出處,是不符合Wiki原則的。同理,如果按閣下的邏輯,是否在希特勒的條目上也得加上「軍事家」「政治家」而不說明是誰這樣稱頌他呢?--Manchurian Tiger 05:41 2006年9月1日 (UTC)
毛是不是家有他的著作和事跡支持,這根本不是稱頌吹捧。如果不是家那我請問正文裡那麼大的篇幅寫的都是什麼呢?況且毛作為蔣介石的對手並且在政治軍事上擊敗了他,為什麼蔣當得政治家軍事家毛卻當不得?你可以對它的思想和事跡持批評的態度但是不能否認事實。至於希特勒,他在軍事和政治上都是失敗者,當然當不起家這個身份。--Mukdener|留言 10:12 2006年9月1日 (UTC)
奉勸Manchurian Tiger同學不要太極端了,說實話我是不想和持你這種偏執觀點的網友討論的。你大可以繼續堅持自己的編輯,而我也會堅持回退。但是如果你理性一點的話就會發現你種偏執最後一定還是失敗,因為如果你不對事實妥協,最後就變成大家比人數比耐心,如果你真的不在乎我當然是十分願意奉陪的。--Mukdener|留言 10:52 2006年9月1日 (UTC)
建議導言加入暴君屠夫煽動家跟獨裁者的稱號,因為這些都是被公認的事實。
只要是事實,加入任何內容我都不會反對。不過如果閣下不能在正文中補充他是「暴君屠夫煽動家」的具體事實,那麼遺憾的告訴你,我的耐心有時候是很變態的。--Mukdener|留言 12:01 2006年9月1日 (UTC)

關於導言,已經發生多次編輯戰了。娟生最後的修正應當說是最好的妥協,陳述中立,也保持了很長時間沒有發生編輯戰,我不認為再加以變動是合適的。Mukdener的修改也許事實上說過過去,但有褒義色彩並不中立,也有其它的維基人反對這樣的修正的。認為什麼家是事實,同樣也有人認為獨裁者是事實,都嚮導言上堆是不合適的。— fdcn  talk  2006年09月1日13:39 (UTC+8 21:39)

我也不是沒有妥協精神的,如果毛是什麼家也算褒義色彩的話,那我也不想就這個問題爭論,只要仿照蔣介石的條目就好了,蔣是什麼家毛就是什麼家,或者什麼家也不寫。總之導言裡什麼中國官方評價云云的趁早兒省省,連基本事實都不成認我認為才是最大的不中立。--Mukdener|留言 15:41 2006年9月1日 (UTC)

我一直傾向於導言裡什麼判斷也不要加(額外一說,名家之類的說法是更接近一種判斷而非根本性的事實描述)。只是,這樣不突出他的地位的表述不能為很多人接受,他們認為褒揚的判斷一定要有,但相反觀點的當然不干,但負面的判斷在維基里是更加敏感的事情。我是看着這種戰爭一直到今年上半年在娟生的努力下從第三方角度陳述才暫告一段落。
我不隱藏我個人對毛有負面的看法,但我認為導言中,只陳列不判斷(以維基立場)是避免編輯戰的好辦法。可以寫毛的業績,無論是他的軍事政治才華或者建政前後的運動都可以。但加上他是什麼家或獨裁者,則是引發筆戰的導線。目前Mukdener的修改,只要不再有人繼續爭執,我是不會改的。— fdcn  talk  2006年09月1日20:02 (UTC+8 04:02)

我已經作了最大的妥協,如果再有人加什麼何方說法的話

我的立場就要全面倒退了,到時候發生編輯戰可別怪在下言之不預。--Mukdener|留言 15:51 2006年9月1日 (UTC)

  • 我倒認為加上這個「官方認為」作為妥協也沒什麼,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執着於這個帽子的帽檐,似乎沒有什麼必要--吹盡狂沙 05:33 2006年9月2日 (UTC)。
所謂的官方認為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政治宣傳而已,一點兒也不比共產黨的政治宣傳手段高明。--Mukdener|留言 11:16 2006年9月2日 (UTC)

多次編輯戰,暫時保護。把所有評價臨時去掉(Mukdener說過要麼什麼家也不要,另一方顯然也樂意),但這樣(去掉評價)顯然不可能讓其它人接受,也不可能成為解決辦法,請大家繼續就此發表理性看法,以便早日解禁。我的態度與以前一樣,不過針對這次爭議,我認為Mukdener先破壞了平衡,加上「官方認為」的限定也沒有與「基本事實也不認了」牴觸,並且負面的頭銜以前都被退回,我認為基本上原先說法達到了一個較好的平衡與中立。其它相似條目沒有類似的說法僅僅是他們沒有毛澤東這樣有兩極觀點的編者。

維基原則之一是反應觀點和陳述事實,對於維基的事實,是指沒有大爭議的,如果某一觀點本身面臨很大的爭議,即便是它描述的也許是客觀中的事實,也不應當做為維基事實以維基觀點來寫,只能以一方觀點來陳述。— fdcn  talk  2006年9月3日08:31 (UTC+8 9月3日16:31)

汗,果然不得不保護了。我作為一個大陸人發表一下個人觀點:
首先,我認為「政治家」、「軍事家」的頭銜是應當可以加上的,因為有蔣中正作為參照人物。從結果上看,毛澤東在政治上、軍事上均勝過了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蔣中正,不論網友對此喜好如何,這個事實應該已經可以為毛澤東贏得這樣的頭銜了。
其次,我認為「詩人」頭銜也可以加上,這個應該是客觀的。一個人寫了很多流傳很廣,很有影響的詩,便可以算是詩人,何況毛澤東的詩詞確實具備相當水準,《沁園春◎雪》便是一例。
最後,我認為「馬克思主義者」、「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的偉大領袖」、「革命家」、「理論家」是不宜寫入導語的。「馬克思主義」本身具有不確定性,故「馬克思主義者」必然是個模糊的概念;毛澤東的聲望確實曾經很高,但現在顯然談不上是世界範圍內的「偉大領袖」了;「革命」一詞本身就帶有政治色彩,我以為不要出現在導語中為宜;「理論家」這個頭銜我是幾乎沒有在其他地方見到,還不如「思想家」更符合大陸的一般評價,但「思想家」似乎也是個模稜的概念。可以找孫中山作為參照人物。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導語中尚且沒有理論家或思想家,想來毛澤東也不需要這個頭銜。
因此,我希望在導語中以「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作為全文綱領,其餘的評價可以放到後文的「評價」欄目中去。--吹盡狂沙 09:08 2006年9月3日 (UTC)

嗯,同意加入「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但詩人我持謹慎的反對,我同意《沁園春◎雪》寫得不錯,但我也看到過評論,說毛的詩過於宏大敘事氣勢拔得很高,但內含與意境不耐玩味。不過這不是主要理由,因為他的詩總體上還是有過人之處,主要在於接着會有人把書法家也加入,後者有更大的爭議,導言可能會又平添事端。如果以第三方的說法,這些頭衍則沒有這些顧慮。我同時也想問一下,為何以第三方表述也引發不滿呢?維基也迴避了肯定和否定。— fdcn  talk  2006年9月3日16:19 (UTC+8 9月4日00:19)
加上個「中共官方認為」,很容易給人一個印象:只有中共才這樣認為,中共以外的人都不如此認為,所以這個帽子很不受歡迎。其實某兄也說了,他也不是沒有妥協精神的,只要跟蔣中正的評價能夠對得上,不要厚此薄彼就可以。--吹盡狂沙 16:44 2006年9月3日 (UTC)
可另一方面,會有人繼續在頭衍上加帽子,這樣以維基立場會引發另一群的不滿。其實,中共以外的人當然有不這麼認為的,也有附和中共這麼認為的。也許可以考慮把這個第三方擴展廣泛一些。
再等一二天,沒有其它意見的話,就加入「政治家、軍事家」,回到Mukdener的某一版本。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 fdcn  talk  2006年9月4日06:45 (UTC+8 9月4日14:45)

再談稿費問題

不知哪位朋友也很關注稿酬問題,我將這位朋友的修改照錄如下:

稿費是毛澤東的一項主要收入。據2004年10月20日《報刊文摘》,直至2001年6月,毛澤東的稿費共計有1億3121萬元。 這些稿酬,據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報告僅有很少一部分用於毛澤東的個人生活,包括從1965年至1976年,先後9次提取38萬元人民幣和2萬美元給江青和1959年至1967年,先後從稿酬中提取32萬元,給多名黨外知名人士,其中最著名的是章士釗程思遠。其餘稿費除了在毛澤東過身後由中辦先後給李敏、李訥二人撥款近200萬元,讓其購買住宅並留作家用外大部分未曾動用。

毛澤東稿費一直有很大爭議,其中最大的應算文革時期。1967年10月文革前期毛澤東查看自己稿酬有570萬,1976年12月四人幫倒台時,汪東興清算出7582萬的數字,其中巨大的差距累積導致了很多"不合法","不合理","不公平"等聲音出現。現在跟據資料顯示,不合法的指控應該不存在,但不可否認在文革這個各出版單位自動取消稿酬,文章在報刊發表,或圖書出版,一律不付報酬,事實上廢除了稿費時期,毛澤東仍然領取巨額稿酬。

2003年7月,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直機關工委就毛澤東稿酬等問題,向國務院請示,國務院做出三點批示。
1)作為特殊性質、特殊情況處理毛澤東的稿酬、版權費,以不納稅為準﹔
2)作為黨的特殊資產處理﹔
3)如果毛澤東的親屬要領取,原則上按照以前的政策辦理。

請問以上敘述是否全部出自報刊文摘?報刊文摘上的文章是否具有足夠權威性,足以讓我引用的兩個文件都直接被證偽而必須刪除?國務院的批示是否有公開過,時間是否準確?退一步說,即使這位朋友對這些敘述深信不疑,也應當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存在,方為客觀中立。我經過一番查證,基本上可以確認,關於毛澤東支取了多少錢給自己的親屬是沒有官方說法的,而國務院的所謂批覆也未見載於官方刊物,因此我將添上我原有修改,並將這位朋友的觀點列出,將其中未經證實的情況說明或略去。我從來不希望在任何問題上與任何朋友打編輯戰,也希望這位朋友再改的時候,能持公正立場,謝謝。如果你了解中國那段歷史,你應當會明白,毛澤東是不需要也不會通過稿酬方式為自己斂財的,他的稿費收取在當時實際上是政黨行為。

我修改後的文本如下:

稿費是毛澤東的一項主要收入,對於其數額和用途,一直存在很大爭議。

根據「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所編的「毛澤東遺物事典」(紅旗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的記載,截至1960年底,毛澤東的稿酬共結餘四十八萬七千零九十元一角三分。這些稿酬,僅有很少一部分用於毛澤東及其親屬的個人生活,一些用來資助生活困難的黨外知名人士(最著名的是章士釗程思遠),大部分未曾動用。有消息稱,到 1976年毛澤東去世的時候,他的稿酬共計7782萬元,而其中還有97.43%沒有動用。於是中央下發內部文件,將剩餘稿費收歸國庫(見《為批評正名》,王彬彬著,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另有未經官方確認的消息稱,2003年7月,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直機關工委就毛澤東稿酬等問題,向國務院請示,國務院做出三點批示。
1)作為特殊性質、特殊情況處理毛澤東的稿酬、版權費,以不納稅為準﹔
2)作為黨的特殊資產處理﹔
3)如果毛澤東的親屬要領取,原則上按照以前的政策辦理。

而據2004年10月20日《報刊文摘》,到2001年6月,毛澤東的稿費共計有1億3121萬元。

毛澤東稿費增長最快的應屬文革時期。1967年10月文革前期毛澤東查看自己稿酬有570萬,1976年12月四人幫倒台時,汪東興清算出7582萬(一說為7782萬)的數字,其中巨大的差距累積導致了很多"不合法","不合理","不公平"等聲音出現。根據現有資料顯示,「不合法」的指控應該不存在,但不可否認在文革這個各出版單位自動取消稿酬,文章一律不付報酬,事實上廢除稿費的特殊時期,毛澤東仍然領取稿酬的事實。 --吹盡狂沙 00:19 2006年9月2日 (UTC)

再次修改
首先: 我從新刪去了1960年的數子,列出如此舊的數字實在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只是意圖強調數字小的話還不如用下面的句字"毛在剛出版圖書時,沒有領取稿費".事實大家不會對這有興趣的,大家也不會對40年前的舊數字有興趣,大家所有興趣的是2006年最新數字!但因2006年的數字不可得,現在使用2001年的也實屬無耐. ps. 如果吹盡狂沙真的覺得這個40年前的舊數十分有意義,那請你下次更改時,考慮一下次序,新數字理應放在更前面,而硬要列出40年前的舊數字也請在文中說明一下為什麼這個40年前的舊數字有如此不可缺失的意義.

其次: 我重新列出了毛使用稿費的詳細數字和對像,我實在不明白,就算他有給過錢江青,死後中央有給過錢李敏等人又如何呢? 說到底這是他個人所得,而大家又對毛如何使用這些稿費有很大興趣,而且這些數據也已經多方引用報導很久了,其也不是出於大記元等不可信媒體.我實在找不出要把它刪去的理由.

第三: 我刪去了在國務院批示前 "未經官方證明" 這句帶有明顯引導他人想像來源是小道消息,不可信意圖的句字.實情是有99%的報導是不會由國家再次給於證明的,國家不會做出對真實報導再次證明這種多此一舉的動作,國家只會對不實的報導加以澄清和對媒體加以懲罰.所以對於這個被多方引用,普遍報導過由國內二○○四年第九期《黨史博採》和《黨史文苑》首先報導的消息,如果沒有實證證其虛構前,加上如此強列的引導句字實屬不智.

第四: 我從新把最新數字1億多的數字放在文章頭,也刪去了據2004年10月20日《報刊文摘》,這句帶有隻有這個報刊才報導過意思的句字,唯然這是由我第一次時寫的,但實情是由二○○四年第九期《黨史博採》和《黨史文苑》首先報導,而也已被太多不同媒體引用過了,所以這次加已改正.

最後: 我從新加上了巨額兩字在文革最後一句,如果事實上毛是在文革中收取了巨額約7000萬的稿費,我看不出為什麼要把這個形容詞刪去.
Citycat 05:55 2006年9月2日 (UTC)

首先,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會對2006年的稿酬數字有興趣——已經定性為國家財產了,具體數目是否很有意義?我本人一開始就認為這是個花邊新聞性質的內容。 其次,毛使用稿費的詳細數字和對象,出處何在?證據何在?不能查證,何以堅持寫入wiki? 再次,「未經官方證明」是否屬實?當然屬實,既然屬實,為何不可以寫?我引用的材料中有2000年的作者的陳述,當時已有政策決定毛澤東的稿費為國家財產了,故2003年國務院再行批覆顯然是有疑點的。 最後,已經有網友做過調查了,《黨史博採》和《黨史文苑》並非「報道」了毛澤東的稿費問題,而是「轉載」了一篇關於毛澤東稿費的文章,而轉載的這篇文章的出處竟然無法查證(不能因為轉載的人多,便認定其真實性,否則假話重複1000遍就變成真話了)。可見關於毛澤東稿費的問題根本就是疑點重重,目前仍然只有1960年的那個數字是確切的官方數字,此後的數字均沒有可靠證據證明,故文革期間是否產生了「巨額」稿費仍然只能存疑,既然有疑問,何必加上這個形容詞? 我提供一個鏈接,請看看網友是如何查證所謂《黨史博採》中的「報道」的。 http://www.qgblog.cn/blog/log/showlog.jspe?log_id=1149639828102136&site_id=2341 由於我已經申請管理員對此頁面進行保護,故對於你的修改我暫不改動,但保留意見。--吹盡狂沙 06:29 2006年9月2日 (UTC)


首先感謝吹盡狂沙的意見,我也說說我的看法.
1) 就算毛的稿酬現在己定性為國家財產,但它是國家財產的同時,首先先是毛的稿酬.而大家有興趣的是毛有多少稿費,而這個興趣,決不會只是想知道毛在1960時的稿酬. 就算這個興趣只是出於獵奇心態,我也認為大家是有知情權的.

2) 對於1億多稿費這個數字和其使用方法,既然是出於中共自己的<<黨史博採>>就足已叫我在Wiki引用了,現在的事實是這些資料是由中共刊物所發表,在網上隨處可見,我不認為Wiki用戶不應該知道現在誰都能一下就在其他網上查到的這些由可信刊物刊出的報導!如果說有很人對這心存懷疑,認為引用了不實報告,我想是那些人有責任來證明給我們看這些報導真的是假的(比如另外幾份中共刊物的反駁或更進一步告上法院後法院的裁決),而不是簡單的發出一些疑問然後就以有疑點為名把它刪走.要知道,<<黨史博採>>的權威度決對比不知真名真性的網友大的多.而打倒權威只能引用更為權威的資料.

3) 唯然「未經官方證明」是實話,但也是一句廢話,像我上面所說,官方不會去證明所有事,所以加上實在沒有任何意義.如果硬要加上,我會認為是惡意更改.我舉個例子,比如下方兩段描寫,我也能加上「未經官方證明」,而且也屬實.(第二 段里肯定也有未經官方證明的內容)

有學者認為,毛澤東重視爭取知識分子的支持,1949年前與多個社會知名學者有過密切交往。在延安的時候,制定了「為人民大眾」的文藝方針,1949年後又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

毛澤東(普通話發音▶ 說明|關於)(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詠芝(或潤芝、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沖人,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運動的發動者。他對20世紀的中國及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4) 對該報導其它疑點, 我想上面那段也解釋了,因來源於中共刊物<<黨史博採>>,所以任何對它的置疑,必需出自同等或更高等權威性的人或刊物,不然的話最多只能加上 "有消息來源稱對<<黨史博採>>的可信性存疑"(但有意義嗎?這樣本文每一種看法後面都能加上此句) Citycat 13:56 2006年9月2日 (UTC)

Citycat朋友看來確有探討的誠意,那麼我們繼續商討,爭取達成進一步共識,這樣大概也就不需要保護了。
先說《黨史博採》文章的來源,根據網友的調查,《黨史博採》(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辦)第九期的那篇《毛澤東億萬稿酬的爭議》登載在文摘欄目《博採之窗》上,而該文摘自《黨史文苑》(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主辦)第五期,而該期所刊文章末尾註明文章出處是「陳昌喜摘自2003年10月30日《精品書摘》」,而所謂《精品書摘》竟然是一份莫須有的刊物,通過國內任何期刊搜索引擎均無法找到,而且該刊物即使是存在的,顯然也是那種公信力完全無法證明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文摘刊物。據此,我認為《毛澤東億萬稿酬的爭議》的文章來源談不上什麼公信力,更談不上權威性。誠然,中共的某地方組織的研究所辦的商業刊物轉載了這篇文章,是很容易讓人理解為官方確認了這種說法,然而如果對中共的架構有所了解,就會明白地方黨委某研究室所辦的商業刊物是不可以完全代表中共官方觀點的,商業刊物為了生存,有時需要刊登一些花邊新聞來吸引眼球,對此我惟有感嘆中共內部的分化墮落。但該文章的源頭無疑已經清楚了,便是2003年10月30日的《精品書摘》,如果要引用,那麼我認為應當以源頭為準。
再說「未經官方確認」的問題。上述《精品書摘》,已經被證實為一份公信力很成問題的刊物,而該刊物既然提及了所謂「國務院批示」,而該批示亦無法在國務院的任何官方載體上找到,那麼我認為那句「未經官方資料確認」也就不是廢話了。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去http://www.gov.cn/gongbao/2006/issue_847.htm 親自查查看。
關於閣下目前對稿酬內容的表述,除個別字句不太通順以外,我認為基本中立。但最關鍵的是,那些說法的源頭是靠不住的,而1960年的數字是確實的官方資料,故我仍然希望保留,且這個與下文引用《精品書摘》的敘述並不矛盾,不知閣下何以如此堅決地刪掉一個確實的數字,而長篇大論地保留那些未經證實的數字和描述?我也退一步說,即使是為了獵奇,1960年的四十八萬人民幣在當時也可算是天文數字了。
再退一步,假定《精品書摘》的文章是屬實的,我想引用一些有趣的內容:
一九六七年十月,毛澤東曾自己查過稿酬情況,當時有五百七十多萬元。毛在「五百」二字上畫了個圈,批曰:上繳黨費。結果,毛此舉被「中央文革」卡住,未交黨費!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汪東興(毛澤東的警衛員)在清查毛私人財產時發現,毛存放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稿酬累計存款為七千五百八十二萬餘元,是用「中共中央中南海第一黨小組」的名義開戶的。另外,毛澤東還以個人名義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南海支行開設的戶頭,賬上通常存有八九十萬元。
這個說明了什麼?傳說中的「巨額稿費」始終都是以黨的名義來收取的,毛澤東作為黨魁有權處置這筆資產,然而這筆資產卻從來都不完全專屬於他個人,屬於「黨小組」。因此,糾纏於這樣一個花邊新聞,我實在只有搖頭苦笑。
總之,我個人最終的修改意見是:首先給所謂《黨史博採》的文章正名,註明文章出處為《精品書摘》,同時敘眀稿酬以黨小組名義開戶的情況,並且在所謂「國務院批覆」的後面註明該批覆未見於官方載體,另外,保留1960年官方的統計數字。如果Citycat朋友能夠接受我的這幾點意見,那麼相信我們可以避免編輯戰,讓毛澤東的稿酬問題得到一個比較客觀全面的闡釋。--吹盡狂沙 16:57 2006年9月2日 (UTC)

我剛才看了看Wikipedia:可供查證,這個指引基本和我意見一致就是引用者不用也不應去調查所引用資料真假。唯然我也有點被你說服,但因中國官方保密,想知道詳情實不可能,而唯一一份經過官方刊物轉述的文章就是上文。既然中國官方要保密下去,那做為想知道真相的人,也只能暫時先把這個經過了官方刊物轉述的文章做為近期唯一資料而加以認知和引用。所以我的意見是,如果這份東西真的純屬造謠,那現在流傳如此廣可以說已做成了很大的衝激,而對國家財產的聲譽造成了如此損害。當然應由中國政府官方來加以制止,提出澄清。在此之前,做為唯一一份對毛澤東稿費做出一些說明的文件當然是Wiki這里應該加已引用的材料,而且據Wikipedia:可供查證,引用後我們也不必再去為它真偽傷神,所以,我想也不必加上那種有暗示性質的詞句,真理就留待後人得到最新資料後再加已整理。最後,做為讓步,我也同意重新加上1960年的資料(唯然我還是覺得這麼舊的資料實屬無用),只要描寫方法是按時間排的( 就是說兩個數字應1前1後放在一齊)--Citycat 17:37 2006年9月2日 (UTC)
看來我們確實已經向共識的方向發展,我相信最後會改成一個不像我們當中任何一人最初設想的版本,但這樣或許才真是符合了wiki的中立原則。今天太晚,明早起來我會在討論板先改出一個版本,到時我們再一起討論看看,在IRC頻道聊天也可以 :)

EDIT 我建議修改如下: 稿費是毛澤東的一項主要收入,對於其數額、性質和用途,一直存在很大爭議。
根據「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所編的「毛澤東遺物事典」(紅旗出版社1996年11月版),截至1960年底,毛澤東的稿酬共結餘487,090.13元。而《毛澤東億萬稿酬的爭議》(見2003年10月30日《精品書摘》,此文先後被《黨史文苑》、《黨史博採》轉載)一文指出,在1967年,毛澤東的稿酬已達人民幣570餘萬,到了1976年12月,則累積為7582餘萬(大部分存於以「中共中央中南海第一黨小組」名義開立的戶口,毛的個人賬戶上僅有八九十萬元),到2001年底,稿酬總額共計1.3121億元。
毛澤東的稿酬增長最快的時期應屬文革時期,並導致了很多"不合法","不合理","不公平"的聲音出現。但根據現有資料顯示,不合法的指控應該不成立,但不可否認在文革這個各出版單位自動取消稿酬,文章一律不付報酬,事實上廢除稿費的特殊時期,毛澤東仍然領取稿酬的事實。 儘管稿酬數額巨大,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稿酬中僅有很小一部分用於毛澤東及其親屬的個人生活,據上文記載,其用途包括:

  • 1959年至1967年,先後從稿酬中提取32萬元,給多名黨外知名人士,最著名的是章士釗程思遠
  • 1965年至1976年,先後9次提取38萬元人民幣和2萬美元給江青
  • 毛澤東去世後,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先後給李敏、李訥二人撥款近200萬元,讓其購買住宅並留作家用;

關於稿酬的性質和處理,據同一文章記載,2003年7月,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直機關工委就毛澤東稿酬問題,向國務院請示。國務院的批示為:

  1. 作為特殊性質、特殊情況處理毛澤東的稿酬、版權費,以不納稅為準﹔
  2. 作為黨的特殊資產處理﹔
  3. 如果毛澤東的親屬要領取,原則上按照以前的政策辦理。

(該批示未見載於國務院正式媒體)
毛澤東1967年曾批示要將570萬元稿酬上交黨費,但被中央文革壓住不辦。毛澤東去世後,江青多次提出繼承毛澤東的稿酬遺產,均被中央拒絕。
不知Citycat朋友意下如何?--吹盡狂沙 18:14 2006年9月2日 (UTC)

這個版本我覺得十分好了,我已放到條目中了。但其中要引用到一些有公信力可能有問題的資料也是十分無耐,只能希望中國政府可以更開明些,對這個本來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事,與其叫人胡亂猜想,還不如早點開誠佈公,由其它早已被定性為國家資產了。--Citycat 04:01 2006年9月3日 (UTC)
能夠達成共識當然最好了,政治開明也是大家的共同願望 :D--吹盡狂沙 04:45 2006年9月3日 (UTC)

最後一次與那位粗暴修改他人論述的朋友進行探討

我很想知道,那位朋友到底是否了解什麼是NPOV,是否了解什麼是中立互重?如果你堅信你是正確的,希望你拿出事實和論據來說服我,把你的論據拿出來討論,而不是自己想怎麼改就怎麼改,毫不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

我不得不提一下,某些同胞對待毛澤東和蔣中正的不公平態度。蔣中正條目的導語,可有「台灣當局官方評價認為」?可有大陸同胞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詆毀,並把一些不知出處為何的《文摘》中的說法填到百科中去?毛澤東毫無疑問是個有爭議的人物,既然有爭議,就應該客觀地陳述這種爭議,而不是利用手中的編輯權限隨意更改,壓制不同的聲音。

我仍將恢復上一次的修改,並刪除關於大躍進和文革「估計」的死亡數字,除非有人能夠證明這些死亡數字能夠查證。然後,我將提請管理員對此頁面進行保護。wiki確實不應該成為民主試驗場。 --吹盡狂沙 05:07 2006年9月2日 (UTC)

我的意見基本和稿費用法來源意見相同,如果某網友A所引用的是有公信力刊物上所發表的內容,則其他網友不能用"它所刊資料實不可查,所以不可信,除非網友A你能提出更好的證明"為由而把網友A的引用刪除。因為證明資料正確的責任不應由網友A所承單,這種責任應由發表資料的刊物所承單。而在沒有比發表資料的刊物更為有公信力的其它資料出現前,網友A所引用的也應視為和發表它的刊物擁有一樣的公信力。所以這種情況下如果有網友以"個人"名義把網友A的引用資料刪去我認為是屬於惡意更改。當然,如果某刊物的公信力連個人也比不上的話那就可以已個人名義去刪除出於它的資料,但此種情況應不多見。所以,當刪去其他網友引用時,最好不要以 "我懷疑" 或 "某網友懷疑" 為由!!最後,我舉個例子:我個人是不能以中共不可信為理由去把所有本文中出自中共的資料刪去,因為就算出自中共,我個人的公信力也是不及中共的,如果我真想刪去這些資料,我只能經由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不負責的說如果中共你不能提出更可信的資料這種講法,而我自己的努力則可包括兩方面,1是找到其他公認比中共有公信力的資料,2我自己去調查然後發表給和中共或比中共更有公信力的機關,之後由他們負起證明真假的責任。Citycat 14:44 2006年9月2日 (UTC)
講多一句,以上只是我覺得刪除其他人引用時所應具有的態度,因為我還不知道原文所引用出自哪,會不會是由大記元這種連個人公信力都及不上的媒體發表,所以上文不代表我不支持刪除或相反Citycat 14:44 2006年9月2日 (UTC)
我看了一下三年困難時期條目,裡面給出的各種參考,各種不同數據都有學術根據,也是由權威人士發表,其中立性和可信性都十分高,但因計算方法不同,所以有爭議,所以不應直接寫出3000萬這個數字,而應寫上"死亡人數根據不同技算方法和總計方法,大約從1000萬至5000萬不等",如這句也覺不妥,則請應用我上面寫的原則,列出更為有權威的資料和出處。再次提醒,更改他人引用,實不宣用"我懷疑"這種片面和無公信力的說法或"我不信那個刊物,你要證明給我看'"這種不負責任講法。--Citycat 16:35 2006年9月2日 (UTC)

蔣中正只是政治家跟軍事家喔,照你們想要的寫法還要加上三民主義理論家跟軍事教育家二次大戰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封號(紀念歌裡的我就不提了,那些稱號更不中立)。

另外我建議這條目要比照另兩位跟他齊名(所謂的二十世紀三大暴君)的人物的寫法,內容真是充斥太多崇拜的語氣讓人讀不下去,還有毛派的徒子徒孫如波布跟尼泊爾毛派都臭名在外,獨獨師祖被人又拜又敬,同樣的百科在中立性為何會有如此落差?


這位朋友,請你看清楚,我是不介意加上「官方認為」的,我的觀點代表我自己的立場和良知,在我的討論中沒有「我們」和「你們」,請不要把現實中的意識形態鬥爭帶上wiki來。我倒感覺不出內容有多少崇拜的語氣,如果你有感覺且感覺很明顯,自可以提出來修改。不過,既然你已經先入為主地給毛澤東扣上一個「暴君」的帽子,我想你自己的中立性首先就已經存在問題了。 最後,提醒您討論後簽名。--吹盡狂沙 06:41 2006年9月2日 (UTC)

對自己承認自己比秦始皇暴行更強上百千倍的狂人來說,這頂帽子可不是別人替他安上的。另外這沒有所謂鬥爭的必要,信仰是無法輕易改變的,就如上面某人所說,再多的證據文獻最後都是被懷疑甚至根本上無法動搖,毛對中國最大貢獻就是給許多鄉民吃了精神上的威爾鋼,至於之後的副作用就是別人的問題了。

個人生活一節怎麼能說賀子珍或江青與毛是同居呢?

  1. 難道一定要像其它的所謂合法婚姻,由父母主辦,或是有政府頒發的婚姻證明,或是有牧師主持的?在每個時代不同的民族對合法婚姻的理解不一樣,在他們那個革命年代裡,在物質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最崇尚的方式就是站在馬克思像前相互鞠躬(公眾在場的情況下)就可以,難道這樣就只能被認為是同居而不是結婚?個人認為"同居"這個詞用在這裡有失中立性。--rae 17:59 2006年9月3日 (UTC)


當時的"合法政權"是國民政府,毛澤東不太可能跑到當地國民政府民事部說"我毛澤東要和xxx辦結婚證"吧!豈不找抓Wikikiki 18:49 2007年3月24日 (UTC)

「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不等同於毛澤東的個人思想,毛澤東個人的思想並不都是毛澤東思想。""...

這邏輯有點怪...A思想不等於A個人的, A個人的思想並不都是A思想... 有沒有辦法稍稍描述完整一些... 一下子迸出這個結論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 74.12.107.236 17:12 2006年9月15日 (UTC)J.Wu

胡志明市=胡志明的城市?僅僅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紀念一下。-下一次登錄 00:54 2006年10月25日 (UTC)

關於「金翅大鵬鳥」朋友增加的「反AB團」內容

金翅大鵬鳥朋友增加了以下內容:

由於毛澤東錯誤相信所謂「AB團混入紅軍」的謠言,加之其與中共江西行動委員會素有矛盾,毛遂在蘇區發動了反AB團運動,以期對行委「來一番根本改造」((《毛澤東致中共中央的信》,一九三○年十月十四日)。反AB團的運動很快招致了反對,紅二十軍12月12日發動了富田事變,喊出了「打倒毛澤東」的口號。當時李立三派到中央蘇區領導當地工作的項英將富田事變定性為內部矛盾,但是不久王明擊敗李立三奪取中共中央政權,派遣任弼時等人前來中央蘇區,推翻了項英的結論,並以此為由撤銷了項英的領導職務,幫助毛澤東成為當時蘇區黨和軍的一把手。

然而根據我對那段歷史的了解,肅AB團並非由毛澤東發動,以下引用《「富田事變」導致毛澤東領導危機》:

共產黨內正式開始肅清「AB團」,是在1930年5月,由贛西南特委領導。隨之,肅反運動由白區而蘇區、由黨外而黨內、由地方而軍隊迅速展開,到6月下旬,在中央蘇區已相當普遍,9月進入高潮。毛澤東對此十分支持,認為贛西南蘇維埃政府與地方軍隊中有大批AB團分子,甚至超過1/4,前期轟轟烈烈的肅反運動有加強的必要。

這個說法應該比較客觀,故我將根據此文對「發動」的說法進行修改。

--吹盡狂沙 17:41 2006年9月30日 (UTC)

毛澤東不能說是書法家和詩人?

現在中國大陸的高中的歷史和語文課本都已經在「。。。創始人」後面加上了「詩人」和「書法家」,為什麼wiki不可以? Yunner 05:47 2006年10月24日 (UTC)

可以的,但應該加上「中國大陸的高中的歷史和語文課本稱之為」這樣的限定。--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7:28 2006年10月24日 (UTC)
只要給予出處就可以了,「中國大陸的高中的歷史和語文課本」就可以作為參考資料。-下一次登錄 00:49 2006年10月25日 (UTC)

書法家我沒看過不知道我沒有資格說,但是詩人這個不需要什麼疑問巴 -bdkov 02:17 2006年11月02日

維基這裡是不應把有爭議的評定以維基的立場來陳述。他的書法早有負面評論,只不是書法界的名家來評定的,他的詩,我個人還是肯定的,有很強的感召力。但負面說法也有,大體上是過於宏大敘事、一味氣勢拔高,不耐玩味。胡適讀到大陸出版的毛澤東詩詞,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看見大陸上所謂『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澤東《詩詞十九首》,共九頁。真有點肉麻!其中最末一首即是『全國文人』大捧的『蝶戀花』詞,沒有一句通的!抄在這裡:

遊仙,贈李淑一。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飈,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我請趙元任看此詞押的舞、虎、雨,如何能與『有』韻字相押。他也說,湖南韻也無如此通韻法。」(《胡適日記全編》第八冊, 568—569頁)

所以,有爭執的評介須以第三方的角度來陳述。但導言這一段原先就是這麼做了,卻引起另一些人的不滿,認為這種「加帽子」是另一種「並不高明」的不中立。所有相關的可查看本條目的討論歷史,總之,導言的編輯戰以前經常發生,最後的妥協是避免評介,保留維基陳述「政治家」「軍事家」的評定。請以後在迷惑時,不妨參看歷史,裡面會有許多討論過的東西。— fdcn  talk  2006年12月17日12:41 (UTC+8 12月17日20:41)

這首還滿不錯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雪》Chairman 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