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東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周公東征西周初年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和向東開拓疆土的戰爭。金文稱周召東征[1]。東征之後,掃滅了殷商遺族周朝宗室內部聯合的叛亂武裝,對周王朝的鞏固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概述[編輯]

周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繼位,武王弟周公旦攝政,武王的其他弟弟管叔蔡叔霍叔諸侯不滿周公獨掌大權,遂與紂王之子武庚及東夷諸族糾合,宣揚周公將欲篡位,故起兵清君側。史稱三監之亂

周公以武力証清白,力勸召公支持東征,在召公支持下,周公「內弭(ㄇㄧˇ,安定)父兄,外撫諸侯」,出兵東征。東征歷時3年之久,誅殺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將霍叔貶為庶人,平定了叛變,又揮兵繼續東進,征服的國家有商蓋)、九夷敷古(蒲姑)、淮夷東夷諸國。《尚書大傳》有周公「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之說。為消除商殘餘勢力叛周的隱患,建東都雒邑成周)與封地衛國,遷「頑民」於此兩地。

封降周的商宗室微子於商朝固有疆域,封武王少弟康叔於殷建,封周公長子伯禽以奄國舊地建,分治殷遺民

參見[編輯]

  1. ^ 不一樣的中國史1. 博客來. [2022-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