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法語正寫法改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自17世紀末期法語辭書學興起、法蘭西學術院受命制定官方「規範」以來,法語正寫法已經或多或少的固定下來,並且在語音學上有些過時。不過,改革在當時就已經有了許多爭論,反對傳統的語源學正寫法,支持改革後的音韻學轉寫法

塞薩爾-皮埃爾·里什萊在1680年出版第一部單語法語詞典時選擇了後一種(改革後的)方案,但學術院在其第一版詞典(1694年)中選擇了堅定地堅持傳統。

隨後又進行了很多簡化嘗試,直至1990年12月6日,「更正」得以進行。[1] 還有一些更為激進的簡化嘗試,[2]但其並未引起人們關注。

16世紀[編輯]

16世紀之前,法語的拼寫和標點符號使用極其不規範,但1470 年印刷術的推廣英語Global spread of the printing press#France迫使人們需要一套統一的拼寫和標點符號。

一些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與出版商合作)提出了法語正寫法改革方案。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克·佩勒蒂埃·杜芒英語Jacques Pelletier du Mans,他於1550年開發了基於音位的拼寫系統,並引入了新的排版符號。之後,佩勒蒂埃在他出版的所有作品中使用他開發的拼寫系統,但他的改革並未被採納。

18世紀[編輯]

L'Académie s'eſt donc vûe contrainte à faire dans cette nouvelle Edition, à ſon orthographe, pluſieurs changemens qu'elle n'avoit point jugé à propos d'adopter, lorſqu'elle donna l'Edition précédente.—法蘭西學術院,於1740年,首次使用變音符號時

第三版(1740年)和第四版(1762年)的學術院詞典是極其進步的版本,其中改變了大約一半單詞的拼寫。

印刷商使用已久的變音符號被學術院採納,許多的啞輔音也被刪除。

estreêtre (是)
monachalmonacal (僧侶的、修道院的)

第四版中提出的許多建議及加入的數千個新詞在後來被廢棄。

同樣十分重要的是,後續的18世紀版本的詞典向字母表中引入了字母 JV,以取代作為輔音時的 IU,從而解決了諸多同形詞問題。

uilvil (卑鄙的、可惡的)

19世紀[編輯]

主要受伏爾泰的影響,學術院詞典第六版(1835年)中引入了許多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所有發/ɛ/音的字母組合 oi 都被改為 ai,這改變了所有動詞的未完成過去時未完成過去時英語Imperfect變位。英語中的借詞 connoisseur 早於這一變化,而這個詞在現代法語中拼作 connaisseur

étoisétais (曾是)

一些單數形式以 DT 結尾的單詞的複數形式被修改,之前被刪去的啞輔音被重新加入,從而使複數與單數在形式上保持一致。只有 gentgens 保持了原本的形態,因為人們認為其意義不同。1694 年,法蘭西學術院就曾做過類似地改革,但在其詞典的第二版被放棄了。

parensparents (父母)

1868 年,昂布魯瓦斯·菲爾曼-迪多(法語:Ambroise Firmin-Didot)在他的《法語拼寫觀察》(法語:Observations sur l'orthographe, ou ortografie, française)一書中建議,在某些單詞的 t 上添加軟音符可以更好的規範法語語音。例如,在法語中,後綴 -tion 中的 t 不發作(或近似發作)/t/,而是整體讀作/sjɔ̃/。通過添加軟音符,可以更加清晰地判斷諸如 diplomatie 等單詞中 t 讀作/s/(但 diplomatique 不遵循此規則)。這在其他前綴或單詞中也有效果。菲爾曼-迪多預測,一個新的字母 ţ 將被加入法語正寫法。

20 世紀[編輯]

20 世紀之交,埃米爾·利特雷英語Émile Littré皮埃爾·拉魯斯阿爾塞納·達梅斯特以及後來的保羅·羅伯特英語Paul Robert (lexicographer)等人相繼出版了多部重要詞典,法蘭西學術院的聲望逐漸大不如前。

因此,於1901年[3] 、1935年和1975年提出的新改革幾乎全部都被忽略了,唯一的例外是於1935年提出的在某些(潛在的)省略情況下用連字符代替撇號的改革。

grand'mèregrand-mère (祖母、外祖母)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法語正寫法的改革呼聲日益高漲。在1989年,法國總理米歇爾·羅卡爾組建了法語高級委員會法語Conseil supérieur de la langue française,通過規範化來簡化正寫法。

1990 年更正[編輯]

籍由一些學術院會員與法語圈國家觀察員的幫助,委員會於1990年12月6日公佈了被稱之為「正寫法更正」(法語:rectifications orthographiques)的改革。[1]

這些「更正」並非是針對單個單詞拼寫的更改,而是公佈了一系列通用的規則或修改的單詞清單。總而言之,大約2000個單詞的拼寫被改動,法語的詞法學也受到了影響。

連字符[編輯]

數詞之間由連字符連接:

sept cent mille trois cent vingt et unsept-cent-mille-trois-cent-vingt-et-un (700,321).

合成詞的各詞素連為一體:

  • 若其中的一個詞素是動詞: porte-monnaieportemonnaie (錢包)
  • 在詞素的意義發生改變的所有複合詞中: sage-femmesagefemme (接生員)
  • 擬聲詞中: coin coincoin-coin (嘎嘎叫)。

外來複合詞也連為一體:

hot-doghotdog(熱狗)。
week-endweekend,使之與現代英語的拼寫一致。

數量[編輯]

以連字符相連或直接相連的複合詞按照普通規則變為其複數形式,即在詞尾加 sx,除非修飾詞是形容詞(這種情況下兩個語素必須配合),或中心詞是被限定名詞或專有名詞:

des pèse-lettredes pèse-lettres(信函台秤)

借詞也擁有了常規形式的複數

liederlieds(歌曲)

分音符[編輯]

表示 ugu +元音的字母組合中發音的分音符從 u 後的元音上被移動到 u 上。同樣,此前沒有分音符的單詞也加上了分音符:

aiguëaigüe [ɛɡy]陰性 嚴重的)
ambiguïtéambigüité [ɑ̃biɡɥite](模稜兩可)
arguerargüer [aʁɡɥe](爭論)

軟音 g 加虛音 e,其後緊跟 u 時,u 上也要添加分音符,以避免字母組合 eu 讀作[œ]

gageuregageüre [ɡaʒyʁ] (打賭)

變音符號[編輯]

不定式含有 éCer (C 為任意輔音)形式的動詞,在將來時條件式變位中將 é 變為 è

je céderaije cèderai [ʒə sɛd(ə)ʁe] (我將放棄)

此外,倒裝句中,以 e 結尾的動詞在主語 "je" 前時,要將其末尾的 e 變為 è 而非 é

aimé-je ?aimè-je ? [ɛmɛʒ] (我喜歡嗎?)

如果不需要區分同形詞,去掉 iu 上的揚抑符。而在簡單過去時英語Passé simple虛擬式變位中則保留:

mumouvoir 的過去分詞,被開動的), 但 qu'il mût (他一定開了車)不變;而 (極常見的不規則動詞 devoir 的過去分詞,或者這個分詞衍生的名詞)保留揚抑符,以區分 dude + le 的縮合冠詞,意義近似於英語的「some」,用作陽性的不定冠詞;或用作介詞,意義類似英語的 "of the").

由過去的錯誤、疏漏、音變導致的重音符號錯誤,都得到添加或更改:

recelerrecéler [ʁəsele] (藏有、窩藏)
événementévènement [evɛn(ə)mɑ̃] (事件)

受到法語發音影響的借詞,同樣添加重音符號:

dieseldiésel [djezɛl] (柴油)

中央元音變為開口 e[編輯]

不定式含有詞尾 -eler-eter 的動詞,中央元音高化(/ə//ɛ/)由將 e 變為 è 或雙寫其後的 lt 標記,採用哪種方法取決於動詞。這次改革後,除了 appelerjeter 及二者派生變化仍繼續使用 lltt 作為標記之外,只有第一種方法得以保留。

j'étiquettej'étiquète (我貼標籤)

這一改革同樣適用於那些使用 -ement 後綴進行名詞化的動詞:

amoncellementamoncèlement (堆、垛)

過去分詞配合[編輯]

與常規規則不同,後加不定式的過去分詞 laissé 永遠不與賓語配合:

je les ai laissés partirje les ai laissé partir (我讓他們走了)

據稱,此舉是為了簡化過去分詞後加不定式時的配合規則。過去分詞 fait 已經使用了這個規則。

雜項[編輯]

許多被視作「反常」的現象得到了「更正」。一些擁有相同詞根但拼寫不統一的「詞族」被統一為這個「詞族」中最常用單詞的拼法。

imbécillitéimbécilité (愚蠢行為)

在兩種情況下,這一規則也拓展到了後綴,這實際上將這些後綴變成了完全不同的語素

cuissotcuisseau (腰腿肉)
levrautlevreau (小野兔)

對於遺漏的孤立單詞進行了調整,以使其符合之前的改革:

douceâtredouçâtre (虛情假意的)
oignonognon (洋蔥)

最後,一些單詞的拼寫被簡化,或其不確定的拼寫被固定下來:

pagaïe/pagaille/pagayepagaille (混亂)
punchponch潘趣酒

應用[編輯]

這些「更正」本應在 1991 年實施,但隨之而來的一段時間的騷動和大量書籍的出版,例如審稿員聯盟對新規的逐條抨擊、安德烈·古斯(André Goosse)對新規的辯護,以及若塞特·雷-德博夫(Josette Rey-Debove)對新規一部分內容的接受(這些新規則以作為替代寫入《羅伯特詞典》英語Dictionnaires Le Robert),致使新規一度成為一紙空文。

21世紀[編輯]

2004年,一家國際機構致力於重振1990年改革。值得注意的是,法國、比利時、瑞士三國共同建立了一個機構來推進改革。同年7月,微軟宣佈其應用程式的法語版本將很快採用新的拼寫規則。在2005年3月23日,微軟發佈了採用新拼寫方案的 Encarta;在2005年4月14日,微軟推出了 Microsoft Office 的更新。

在官方層面,包括公務員在內的法國人可以在一段不確定長度的時間內繼續使用舊的拼寫方案。新的拼寫方案是「推薦」方案,但新舊二者都被認為是正確的。

魁北克,魁北克法語辦公室(Office québécois de la langue française)宣佈,它將在新的借詞和新詞上使用其規則。起初,鑑於新規在法國國內遭到的反對,該辦公室並不願採用其稱為「現代化」的新方案。

越來越多的出版物開始採用現代化方案。蒙特利爾大學的 Le Forum 以及 Les Éditions Perce-Neige 已經採用了新方案。

在2009年,比利時的幾大出版集團開始在其在線出版物中使用新拼寫法。[4]

2009 年版的《羅伯特詞典》收錄了大部分變化。其中有6000個單詞既有傳統拼法,也有替代拼法。2011年版的 Dictionnaire Larousse 收錄了所有改動。

2016年2月3日,法國電視頻道 TF1 報道[5]稱,改革將從下一學年開始實施,這引起了廣泛的憤怒。推特上隨即發起了一場 "#JeSuisCirconflexe" 運動,指責政府「簡化」語言。不過,政府表示不會取消揚抑符,學生可以在新舊拼寫方案中擇一使用。[6][7][8]

還有很多更加激進的改革方案:例如,由語言學家米卡埃爾·科爾萬(英語、法語:Mickael Korvin英語Mickael Korvin)領導的運動試圖從根本上簡化法語,取消變音符號、標點符號和大寫字母。此外,他於2016年發明了一種法語的新拼寫方案,稱為 "nouvofrancet"。[9]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Rectifications de l'orthographe-J.O. du 6-12-1990. 2001-03-03 [2018-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03-03). 
  2. ^ 這些提議包括但不限於:
  3. ^ Schinz, A. Another Step Towards the Simplification of French Orthography. Modern Language Notes. 1904, 19 (2): 38–44. JSTOR 2917471. doi:10.2307/2917471. 
  4. ^ Le 16 mars, la presse belge passe à la " nouvelle orthographe ". Communauté française de Belgique. 2009-03-13 [2009-03-14] (French). 
  5. ^ (in French) Réforme de l'orthographe: 10 mots qui vont changer à la rentrée
  6. ^ Willsher, Kim. Not the oignon: fury as France changes 2,000 spellings and drops some accents. The Guardian. 2016-02-05 [2018-04-16] (英語). 
  7. ^ Schofield, Hugh. French furore over spelling continues. BBC News. 2016-02-20 [2018-04-16] (英國英語). 
  8. ^ French language reform becomes a cause célèbre. The Irish Times. [2018-04-16] (美國英語). 
  9. ^ Sans accent ni lettre muette: le "nouvofrancet", une langue pour l'avenir?. L'Express (French newspaper). 2012-04-30 [2021-03-12] (法語).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