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祖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郑祖年
“皇清诰封恭人四代显妣郑门朱氏之佳城,男郑祖年立”可见于郑步蟾茔地(今澎湖县马公市案山里)。
子绵
肯护
出生 大清同治三年(1864年)
 大清福建省台湾府澎湖厅东西澳妈宫社东甲
逝世 中华民国17年(1928年)
 中华民国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古县社(今漳州市龙海县)
国籍 大清帝国
 中华民国
别名郑祖季
语言台湾闽南语
教育程度清朝生员(秀才)
儿女四男四女
(一男一女早夭,另收一名养子)
父母父亲:郑步蟾
嫡母:李氏安英
生母:朱氏日春
亲属叔父:郑步云
正室:林氏桃
妾室:戴氏素兰
汉语名称
繁体字 鄭祖年
简化字 郑祖年
汉语拼音 Zhèng Zǔnián
白话字 Tīⁿ Tsóo-liân

郑祖年台湾话Tīⁿ Tsóo-liân[a],1864年—1928年),字子绵,号肯护,后改名郑祖季。台湾澎湖厅东西澳妈宫人(今澎湖县马公市),“妈宫举人”郑步蟾第四子,清领时期生员,曾协助“金门文人”林豪编纂《澎湖厅志》。[1][2]:55-56

生平[编辑]

郑祖年为福建漳州龙溪衍派第二十世,开澎第四世,父亲郑步蟾(1831年-1878年)出身妈宫东甲,世称“妈宫举人”。[3][4]郑步蟾早年迎娶福建海坛镇总兵吴玉山次女吴氏凤为妻,而吴玉山养女朱氏日春做陪嫁,但吴氏凤入门一年而卒,卜葬于风柜尾沪南岸边,后郑步蟾复娶李氏安英(1831年-1878年,善化郡庠生李延棋次女)为正室夫人,并纳朱氏日春为妾,朱日春即郑祖年生母。[2]

郑祖年出世于同治三年(1864年),略长于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的郑祖扬,但家族仍将庶出的郑祖年列为第四子,嫡出的郑祖扬列为第三子。[2]:52、55

光绪14年(1888年)间,郑祖年进秀才,时年25岁,是郑步蟾诸子中唯一考取功名者。[2]:47-56光绪18年(1892年),“金门文人”林豪再度获澎湖通判潘文凤应聘,将未刊行的《澎湖厅志》重修,并延请澎湖乡绅蔡玉成黄济时协修,经两个月删补之功方成,《澎湖厅志》才于光绪19年(1893年)正式付梓刊行,郑祖年亦在协助编修的名单之列。[5][6]

光绪21年(1895年),清廷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台湾与澎湖被割让予日本,日本政府在订定“住民去就决定日”两年期限之前,郑步蟾的四名儿子曾相互商议:长子郑祖尧与四子郑祖年迁回福建、二子郑祖模与三子郑祖扬续留澎湖;为此,郑祖尧与郑祖年另起新名为祖培和祖季,代表在新环境重新开始。[2]:77、79

不同于长兄郑祖尧定居厦门,郑祖年举家赴往原籍地漳州府龙溪县古县社,开办学堂,作育英才,投身教育事业,直到中华民国17年(1928年)逝世为止。[2]:47、56

家族[编辑]

  • 姑丈郭鹗翔(1839年-1907年)为清领时期澎湖厅最后一位举人,世称“末代举人”,曾任文石书院山长[1]
  • 叔父郑步云(1854年-1916年)参与过光绪十年(1885年)西仔反澎湖之役,后在日治时期曾担任妈宫街长。[1]
  • 生母朱氏日春生年不详,于光绪20年(1894年)过世,卜葬于案山的郑步蟾佳城(今澎湖县马公市)。[2]:41
  • 正室夫人林氏桃(1869年-1927年,又名丽治、谥号勤敏),妈宫文澳人,生有三男三女,长女暨次男幼亡,后收林投人允臧为养子。侧室夫人戴氏素兰(1889年-1964年),生有一男一女。[2]:57

相关条目[编辑]

注释[编辑]

  1. ^ 郑姓通常作“Tēⁿ”,但澎湖妈宫腔作“Tīⁿ”。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高启进. 《西瀛人物志》. 澎湖县: 澎湖县立文化中心. 1999. ISBN 9570242264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郑绍裘. 《漳龍衍派鄭家世系族譜資料》. 澎湖: 郑绍裘. 1990 [2020-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3. ^ 蔡光庭. 〈媽宮東甲鄭姓〉.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9-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0) (中文(台湾)). 
  4. ^ 杨丽祝. 〈鄭步蟾〉.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2019-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0) (中文(台湾)). 
  5. ^ 杨丽祝. 〈澎湖廳志〉.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中文(台湾)). 
  6. ^ 林豪. 《澎湖廳志稿》. 南投市: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8: 372–373. ISBN 957021042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