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法國外籍兵團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法国外籍军团
法國外籍兵團
法國外籍兵團團旗
存在時期1831年3月10日至今
國家或地區 法國
部門陸軍
規模10個團,1個支隊
格言Legio Patria Nostra
兵團就是我的祖國
Honneur et Fidélité
榮譽與忠誠
Marche ou crève
前進或死亡(非正式)
進行曲《Le Boudin》
紀念日卡梅倫日(4月30日)
聖誕節(12月25日)
指揮官
現任指揮官克里斯多夫·德聖沙馬准將

外籍兵(法語:Légion Étrangère),為法國的正規部隊,總部位於法國東南部城市歐巴涅。自1831年,時任戰爭部長讓·德迪厄·蘇爾特元帥建立至今。軍團成員以招募外籍人士為主,但法國公民仍可以(文書上的)外國人身分加入。外籍人士在服務滿五年以後可以申請法國國籍,在確認受到足夠同化後便可取得國籍。不願意放棄原有國籍者,在契約結束後也可以得到法國居留權。

19世紀時兵團主要的工作是保護法國的海外殖民地,不過也參加過克里米亞戰爭。而在歷史超過150年的今天,軍團已經成為法國軍隊的一部分。軍團總共為存在於法國的三個共和國和一個帝國服務過,參與過兩次世界大戰與其他中小戰爭,見證徵兵制的興衰,以及法國殖民地帝國的建立與坍塌。

歷史

[編輯]
現代外籍兵團作戰服
81公釐迫擊砲
狙擊小組

1805年,法國創建外籍部隊編制,當時創建了奧弗涅團、伊森堡團、普魯士團和愛爾蘭營。1811年成立了四個外國士兵團。在拿破崙戰爭百日王朝期間,外籍士兵的人數增加一倍。1815年,這八個外國士兵團根據皇家命令組成了皇家外國軍團。1818 年,皇家軍團被肢解,成為霍恩霍爾軍團,隨後在1821年成為霍恩霍爾軍團,該軍團以其領袖、奧地利國籍的法國元帥霍恩霍爾-瓦爾登堡-巴滕施泰恩的路易斯·阿洛伊王子命名。該團於1831年1 月5日解散,同年3月10日,一項新的皇家命令使外籍軍團從灰燼中重獲生機,部署在阿爾及利亞。

自1830年7月25日的「七月革命」將法王查理十世趕到英國後,新上臺的法王路易·菲利浦的「七月王朝」政權岌岌可危。1831年,讓·德迪厄·蘇爾特元帥為了清除有潛在威脅的「亡命之徒」提出在法軍序列中成立一支正規編制的常備外籍軍團。1831年3月10日,路易·菲利浦正式簽屬批准成立該部隊的文件。1831年末首批法國外籍兵團成員登陸阿爾及利亞,此處也成為之後141年法國外籍兵團的中心。之後外籍兵團作為法國武裝力量的一部分轉戰克里米亞義大利墨西哥等戰場。

阿爾及利亞戰爭

[編輯]
  • 第一次阿卜杜·卡迪爾戰爭
  • 第二次阿卜杜·卡迪爾戰爭
  • 第三次阿卜杜·卡迪爾戰爭

第一次卡洛斯戰爭

[編輯]

1839年,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去世後,在軍隊和政府支持下,其指定繼承人:3歲幼女伊莎貝拉二世登基,由其來自拿坡里王國的母后瑪麗亞·克里斯蒂娜攝政。這遭到了斐迪南的弟弟唐·卡洛斯〔1788~1855〕及其追隨者的反對。卡洛斯派認為依據法蘭克人禁止女性繼承王位的「薩利克法典」,卡洛斯才是合法的繼承人。西班牙教會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區支持卡洛斯登基,稱查理五世。自由主義派則支持伊莎貝拉二世,希望借女王年幼的機會在西班牙推行自由主義改革,他們與葡萄牙、法國、英國組成四國同盟,希望藉助外國力量反對卡洛斯派。

卡洛斯派發動一場推翻立憲政府和克里斯蒂娜的革命。克里斯蒂娜派和政府軍在埃斯帕特羅將軍統率下,得到英國的「西班牙軍團」和法國的「外籍軍團」的支援,取得泰拉圭戰役和韋斯卡戰役的勝利。1837年卡洛斯派被迫撤出馬德里。

至參加卡洛斯戰爭時,外籍軍團已擁有4021名士兵和123名軍官。在這場戰爭後期,外籍軍團成為法國陸軍的一部分,其給養、食宿及裝備的費用也一併轉由陸軍負責。到1839年1月外籍軍團只剩下63名軍官和159名士兵。

1839年8月31日,卡洛斯派軍隊總司令馬羅托在沒有接到卡洛斯指示情況下,私自簽訂了貝爾加拉協定。根據協定,馬羅托所部及其本人歸順克里斯蒂娜,以換取赦免及恢復巴斯克和納瓦拉兩省的自由。卡洛斯派殘部逃往法國布爾日。卡洛斯親王則流亡法國。

克里米亞戰爭

[編輯]

1850年代,在圍繞土耳其統治下的聖地——耶路撒冷的管轄權問題的爭執中,沙皇尼古拉一世要求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範圍內有獨家保護東正教基督徒的權利,遭到土耳其的拒絕。沙皇派兵佔領了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迫使土耳其人於1853年對沙皇俄國宣戰。同年11月30日,俄國黑海艦隊砲擊並摧毀了泊於黑海港口錫諾普的一支土耳其小艦隊,英法聯合艦隊隨後開進該領域,威逼俄國撤軍。但俄國沒有撤軍,害怕俄國在中東擴張的英法兩國遂共同對俄宣戰。

1854年9月,外籍軍團再次走出非洲,作為法國、英國、撒丁、土耳其組成的聯合遠征軍的一部分,在克里米亞半島登陸,並向塞凡堡的俄軍進擊。外籍軍團的第一、第二團與英國陸軍並肩作戰,參加了塞凡堡圍城戰。在長達一年的合圍期間,法軍為主的聯軍在阿爾馬河戰役喬爾納亞戰役馬拉科夫戰役取得重大勝利。

墨西哥:卡梅倫戰役和丹茹之手

[編輯]
卡梅倫戰役

法國外籍兵團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開始於1863年4月30日的墨西哥戰場。當日,一支由62名士兵和3名軍官組成的步兵巡邏小隊在丹茹上尉的帶領下巡邏時,受到了將近3個營的墨西哥步兵和騎兵(人數約在1,200人至2,000人之間)的進攻,並被圍困在卡梅倫莊。巡邏隊在莊園中抵抗墨西哥軍隊的進攻,雖然面臨著絕望的處境,但是他們依然頑強地戰鬥,貫徹了戰至最後一人的頑強戰鬥意志。Danjou上尉在莊園的防守作戰中受了致命傷,他剩餘的部眾最後與墨西哥軍隊展開了刺刀白刃格鬥。在墨西哥的最後一波進攻下,剩下的五名士兵又有三人倒下。墨西哥方面要求最後的2個士兵投降,但他們仍堅持墨西哥軍隊必須保證他們能舉著自己的軍旗,護送丹茹上尉的遺體平安返回自己的駐地。面對這樣的情況,墨西哥方面的指揮官慨嘆道:「他們不是人類,是魔鬼」,出於尊敬同意了他們的條件。

丹茹上尉在混戰中遺失了的木製義手(他在阿爾及利亞失去一手)在不久之後被還給兵團,現在被放在兵團位於歐巴涅的法國外籍兵團博物館裡,每年兵團慶祝卡梅倫日時都會拿出來展示。

普法戰爭

[編輯]

根據法國法律,除非面對國家危機否則兵團不可在法國本土戰鬥。拿破崙三世色當會戰大敗後,新建立的第三共和急需軍隊來保衛法國。於是在命令下該年10月11日兵團的兩個團進入土倫,也是兵團首次在法國本土部署。普法戰爭後期普軍包圍巴黎,外籍兵團發動進攻,試著解除普魯士軍隊對巴黎的包圍。兵團在激戰後成功突破普軍防線奪回了奧爾良,但最後未能解除對巴黎的封鎖。

殖民地戰爭

[編輯]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期間,外籍兵團在法國的對外殖民擴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參加了在北非(在阿爾及利亞Sidi-Bel-Abbès,他們建立了總部)、馬達加斯加和中國的戰爭。1885年,在印度支那,一個營的外籍兵團參加了中法戰爭中著名的宣光圍城戰,以及台灣基隆的月眉山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外籍兵團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戰鬥,包括第二次香檳戰役索姆河戰役埃納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等。而兵團也在加里波利之戰以及在馬其頓前線付出了許多傷亡。

戰間期

[編輯]

1932年,兵團共擁有六個旅團,共30,000名士兵。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外籍兵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扮演的角色就沒有一戰時重要,但也在中東、北非等戰區占有一席之地。例如第13團便參加了加扎拉/哈凱姆水井戰役。有趣的是,在二戰中兵團曾經分為兩派,一方效忠自由法國;另一方則效忠維希政府。而兩派更曾於敘利亞短暫交火。最後效忠維希政府的一方也加入了自由法國。而在戰後,也有多達幾千名前德意志國防軍成員選擇加入軍團,並帶給法國外籍兵團一些德國軍隊的習慣,包括部分軍歌等。

法越戰爭

[編輯]
印度支那時期的制服

又稱第一次中南半島戰爭,或稱法屬印度支那戰爭。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國內反戰聲浪高漲,徵兵制取消後法國只能重用法國外籍兵團。奠邊府戰役中法軍的17個團裡就有7個團是來自法國外籍兵團,在奠邊府的戰場上還聽得見納粹德國的軍歌(當時兵團成員組成的關係)。 外籍兵團的幾個支隊曾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時期被派往法屬印度支那,其中的一個支隊還是當年奠邊府戰役中法國守軍的重要組成力量。在該次戰役中法軍損失慘重,外籍兵團人員傷亡慘重,損失大半。當時士兵對戰爭深感絕望,兵團組成了一支志願救援隊,把救援物資通過空投分發到軍隊營地。

阿爾及利亞兵變

[編輯]

1958年,阿爾及爾暴動,當時法國阿爾及利亞駐軍司令發佈宣言:只接受戴高樂出面協調。法國國會被迫授予戴高樂將軍全權,制定新憲法。戴高樂接管議會、總理以及政府政權。9月,法國全國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12月,戴高樂當選共和國總統並赦免相關人事。但是因為戴高樂本人的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路線,導致第1外籍傘兵團為中心的部隊感到不滿。發動政變失敗的結果,許多軍官遭到逮捕外,第1外籍傘兵團也被解散。[需要解釋]

第一次波斯灣戰爭

[編輯]

1990年8月,伊拉克進攻並佔領科威特波斯灣戰爭開始後,外籍兵團輔助幼鹿師英語Division Daguet自伊西部登陸,發動幼鹿行動,誘攻伊軍,成為第一支反攻伊拉克的部隊;伊拉克參謀本部錯判法軍是主力部隊,派出近10萬兵力全力攻擊,殊不知自伊南門戶攻擊的美軍才是攻伊主力,導致美軍攻勢順暢,迫使佔科伊軍恐遭美軍切斷退路,倉促撤退急逃返伊拉克。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編輯]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Emmanuel Macron) 當地時間5月2日接受英國《經濟學人》採訪時表示,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前線取得突破,烏克蘭戰況危急並提出支援的要求,他將會向烏克蘭派遣法國軍隊,並強調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獲勝,那麼歐洲將不再安全。有消息指出,法國軍隊已經派出部分士兵馳援烏克蘭。另一方面,俄軍針對烏軍哈爾科夫訓練場發動轟炸,顯示俄軍從偵查到實施打擊的時間大幅縮短,將會增加烏克蘭前線作戰的壓力。

組成

[編輯]

法國外籍兵團是法國的正式編制部隊,在契約期間外籍成員跟法國籍成員擁有同等身分保障,並非不受日內瓦條約所保護的傭兵部隊。應該說是專門負責志願加入法國軍隊的外籍人士之統一處理部門比較符合狀況。目前大部份外籍兵團現役軍官是法國人,其中約10%為升遷的前任兵團成員。外籍兵團是多國籍人士的成功組合,原籍法國公民者僅佔兵團成員比例之25-35%。成員組成比例以歐洲人最高,尤其在1980年代中葉後大量英國人及南斯拉夫人選擇加入外籍兵團。

兵團成員可以選擇使用假名及法國護照,這點是為了方便來自各國的成員能以新的身份到法國外籍兵團服役;而原本就為法籍者仍適用此規定。服役滿一年以後,軍團會調整兵員到適合他們的職位。

由於正式加入兵團後可以取得新的身分,過去兵團頗能吸引重刑犯及受高薪賞金吸引的職業軍人加入,但近年來兵團開始提高加入資格,並開始對申請者做身家調查,並禁止重刑犯加入。

服役滿五年可申請成為法國公民,之後可以以年為單位續約。另外外籍兵團士兵因作戰重傷即可成為法國公民,這就是法國外籍兵團著名的《「為愛法國流血」法》(français par le sang versé)條款。

身著制服的法國外籍軍團士兵,他們手中的步槍是FAMAS

編制

[編輯]

過去,外籍兵團除了在國家危急時期以外並不駐紮在法國本土。在1962年之前,兵團的總部駐紮在阿爾及利亞的西迪·貝勒·阿貝斯(Sidi-Bel-Abbès)。但在阿爾及利亞戰爭結束後,因應雙方所簽條約及就近看管曾經叛變過的部隊,政府將兵團指揮中樞搬遷回法國。 現在,一些軍團的單位部署在科西嘉島或其他海外屬地,而其餘的單位部署在法國本土的南部。目前軍團總部位於馬賽附近東邊的小城歐巴涅(Aubagne)。

軍團目前擁有九個團一特遣隊:

法國本土

[編輯]
  • 外籍兵團招募處(GRLE),駐紮於巴黎(Paris),後勤招募團
    • 主要工作為負責為整個外籍軍團招募各方面的人才,分落在法國各大城市的資訊處能為有當兵志願的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資訊支持,不負責戰鬥。
  • 第1外籍騎兵團(1er REC),駐紮於奧蘭治(Orange),機械化騎兵團
    • 主要工作為負責威力偵查。
  • 第1步兵團(1er RE),駐紮於歐巴涅(Aubagne),外籍兵團總司令部
    • 整個外籍兵團的人事總部,其中含有軍級規格的軍樂團,不負責直接戰鬥
  • 第1外籍工兵團(1er REG),駐紮於洛丹(Laudun)
    • 擁有稱為DINOPS的水中水上工作專門部隊,過去是第6外籍工兵團,但隨著第2外籍工兵團的設立而改名。
  • 第2外籍步兵團(2e REI),駐紮於尼姆Nîmes
    • 以步兵配合裝甲車為主,狙擊手為輔,適應從沙漠到嚴寒各種環境作戰,在中東、東歐、非洲大陸都有他們的身影,算是最常被派至海外的部隊。偶爾會在法國本土配合警察擔任保安工作。
  • 第2外籍工兵團(2e REG),駐紮於聖克里斯托(St Christol)
    • 基地位於山嶽環繞的盆地裡,負責高山工程、蛙人偵察和排雷任務。
  • 法國外籍兵團第4團(4e RE),駐紮於卡斯泰爾諾達里(Castelnaudary)的訓練營區。
    • 通過招募處後,到各個專業部隊之前,新兵將在此接受包含法語在內的四個月戰鬥訓練。
  • 第2外籍傘兵團(2e REP),駐紮於卡爾維(Calvi)
    • 整個法國陸軍的精銳部隊,擅長各種特殊環境戰鬥。由於行動快速、裝備輕巧,通常參與對作戰國先頭登陸的任務。
  • 外籍兵團第13團(13 DBLE),原先位於非洲東部的吉布地,自2011年6月起正式駐紮於阿聯的首都阿布達比
    • 成員大多為服役八年的精銳,以裝甲步兵配合遠程砲兵為主,負責守護亞洲西南和非洲東北部。

已解散單位

[編輯]

部署

[編輯]

目前外籍兵團在圭亞那、、馬約特阿布達比玻里尼西亞象牙海岸等地均有駐軍。

外籍兵團士兵

待遇

[編輯]

剛開始的新兵每個月1,043 €,之後隨著年資與階級調升。另外,兵團成員還可以擁有九個禮拜的帶薪休假。

薪資列表(2007年11月25日時狀況)
軍階 服務年數 1°RE 2°REP 3°REI 13°DBLE
二等兵 10個月 1,205 € 1,460 € 1,433 € 3,567 €
伍長 3年 1,226 € 1,480 € 1,452 € 3,626 €
高級伍長 10年 1,303 € 1,607 € 1,600 € 3,939 €
士官 7年 1,351 € 1,648 € 1,650 € 3,929 €
高級士官 10年 1,779 € 2,095 € 1,945 € 4,186 €
士官長 17年 2,007 € 2,140 € 2,180 € 4,748 €
高級士官長 21年 2,078 € 2,427 € 2,477 € 4,818 €

軼聞

[編輯]

烏克蘭籍士兵參戰

[編輯]

2022年2月底,烏克蘭遭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號召志願者加入防衛烏克蘭。

同年3月,有14名烏克蘭籍外籍兵團軍事人員欲私自離開法國、返鄉參戰,其中有9名軍人是休假中不被允許離境,有5名軍人是擅自離開部隊營區,最終他們在開往波蘭的巴士上被查獲、逮捕、解送至軍團司令部[1]

參見

[編輯]

影視作品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Erwan Bergot, La Légion au combat. De la Grande Guerre à nos jours , LGF, 1995, ISBN 978-2-253-13726-9
  • Georges Blond : La Légion Étrangère, Stock, 1964
  • Paul Bonnecarrère, Par le sang versé : La Légion étrangère en Indochine, Académique Perrin, 2007, ISBN 978-2-262-02609-7
  • P. Cart-Tanneur et T. Szecsko, Le Deuxième Étranger, B.I.P., 1986 - ISBN 2-905393-02-5
  • Colonel Jean Charles-Domine, "Ces soladts de l'impossible - 50 ans avec la Légion étrangère", Albin Michel, 1997.
  • André-Paul Comor, La Légion Étrangère, P.U.F., coll. Que sais-je? N°2686 , 1992, ISBN 978-2-13-044926-3
  • Dominique Farale, Mystérieuse Légion Étrangère, D.I.E., 2005
  • Jean-Pierre Gourmelen et Antonio Hernandez Palacios, Camerone, Dargaud, 1983, ISBN 978-2-205-02394-7
  • général (cr) Jean Hallo|Hallo, Monsieur légionnaire, Lavauzelle, 2000, ISBN 978-2-7025-0370-6
  • Jànos Kemencei, Légionnaire, en avant ! : De Budapest 1942, à Sidi-Bel-Abbès 1962 , Atlante, 2000, ISBN 978-2-912671-13-4
  • Pierre Montagnon, Histoire de la legion de 1831 a nos jours , Pygmalion, 1999, ISBN 978-2-85704-564-9
  • Pierre Montagnon, Légionnaires d'hier et d'aujourd'hui, Pygmalion, 2006, ISBN 978-2-85704-995-1
  • Étienne de Montety, Des hommes irréguliers, Perrin, 2006, ISBN 978-2-262-02423-9
  • Douglas Porch, La Légion étrangère 1831-1962, Fayard, 1994, ISBN 978-2-213-03111-8
  • Bernard Quris, L'aventure légionnaire, France-Empire, 1972
  • Pierre Sergent, Je ne regrette rien, Fayard, 1975
  • Pierre Sergent, Les Maréchaux de la Légion, Fayard, 1977 ISBN 978-2-213-00479-2
  • Pierre Sergent, Camerone, Fayard, 1980, ISBN 978-2-213-00890-5
  • Zbigniew Truszczyński: Afrykańskie wędrówki z Legią Cudzoziemską. Bellona, Warszawa 2002, ISBN 83-11-09386-5

外部連結

[編輯]
  1. ^ 14名烏克蘭籍軍事人員返鄉參戰 在法國巴黎遭逮捕. [2022-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