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觀光局
本文內容是關於2012年1月1日起分階段實施的行政院組織改造。 隨著實施進程的推進,部份資料可能尚未修正,詳見Wikipedia:中華民國政府專題。 |
交通部觀光局 Tourism Bureau, MOTC(英語) |
|
---|---|
![]() |
|
![]() |
|
基本資訊 | |
機關類型 | 中央三級行政機關 |
所屬部門 | 交通部 |
員額 | 局本部:235人 附屬機關:551人 |
年度預算額 | 新台幣41.77億元(2013年) |
授權法源 | 交通部組織法、交通部觀光局組織條例 |
主要官員 | |
局長 | 周永暉 |
副局長 | 陳淑慧、 |
主任秘書 | 林坤源 |
任命者 | 交通部部長 |
任期 | 無任期保障 |
組織編制 | |
內部單位 | 6組、6室 |
附屬機關 | 13國家風景區管理處、4中心、12駐外辦事處 |
成立沿革 | |
成立日期 | 1971年6月24日 |
前身機關 | 交通部觀光事業局 |
聯絡資訊 | |
![]() 觀光局本部所在地:大陸大樓 |
|
地址 | 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90號9樓(大陸大樓) |
電話 | +886 2 2349-1500 |
網站 | www |
備註 | 未來將隨交通及建設部成立,更名為「交通及建設部觀光署」 |
交通部觀光局(簡稱觀光局)是中華民國觀光事務的最高執掌機關,附屬於交通部之下。除了負責規劃、執行並管理觀光旅遊事務之外,同時肩負起向外推廣臺灣觀光的工作。觀光局也是各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的主管機關。
沿革[编辑]
- 1960年9月,由於臺灣觀光事業漸具規模,行政院核准於交通部設置觀光事業小組。
- 1966年10月,交通部觀光事業小組改組為交通部觀光事業委員會。
- 1971年6月24日,交通部觀光事業委員會與臺灣省觀光事業管理局合併改組為「交通部觀光事業局」,為往後觀光局之肇始。
- 1972年12月29日,由蔣介石總統令公布《交通部觀光局組織條例》後,交通部觀光事業局依該條例於1973年3月1日更名為「交通部觀光局」。
- 1985年3月,臺灣省政府交通處觀光組擴編成立「臺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事業管理局」。
- 1999年7月,因應省虛級化政策,臺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事業管理局(當時位於今臺中市霧峰區)併入觀光局,改組為「交通部觀光局霧峰辦公室」。
- 2001年6月20日,總統令公布修正《交通部觀光局組織條例》,行政院核定於2001年8月1日實施;依本次修正條文,觀光局增設國民旅遊組,由原霧峰辦公室人員移撥,霧峰辦公室於焉裁撤。
- 2013年12月,觀光局發表臺灣觀光吉祥物「喔熊」。
- 未來隨交通部改組為交通及建設部,觀光局將同步更名改制為交通及建設部觀光署。
標誌變遷[编辑]
-
第一代台灣觀光品牌標誌,蕭文平設計(2001年~2011年2月10日)
歷任局長[编辑]
任別 | 姓名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
---|---|---|---|---|---|---|---|---|---|---|---|
交通部觀光局 局長 | |||||||||||
1 | 曹嶽維 | 1971年6月 | 1975年9月 | ||||||||
2 | 朱國勳 | 1975年9月 | 1980年3月 | ||||||||
3 | 虞為 | 1980年4月 | 1988年3月 | ||||||||
4 | 毛治國 | 1989年1月 | 1991年9月 | ||||||||
5 | 張自強 | 1991年9月 | 1997年8月 | ||||||||
6 | 張學勞 | 1997年10月 | 2002年7月 | ||||||||
7 | 蘇成田 | 2002年8月 | 2005年4月 | ||||||||
8 | 賴瑟珍 | 2006年11月 | 2012年4月 | ||||||||
9 | 謝謂君 | 2012年4月 | 2016年9月 | ||||||||
10 | 周永暉 | 2016年9月19日 | 現任 |
組織[编辑]
- 局長
- 副局長(2名)
- 主任秘書
- 副局長(2名)
內部單位[编辑]
- 企劃組
- 業務組
- 技術組
- 國際組
- 國民旅遊組
- 旅宿組
- 公關室
- 資訊室
- 祕書室
- 人事室
- 政風室
- 主計室
附屬機關[编辑]
- 駐外辦事處(舊金山、東京、法蘭克福、紐約、新加坡、吉隆坡、首爾、香港、大阪、洛杉磯、北京、上海)
- 觀光局旅遊服務中心(位於臺北市,下設臺中、臺南、高雄服務處)
-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旅客服務中心
- 高雄國際機場旅客服務中心
-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未來組織規劃[编辑]
根據立法院初審通過的《交通及建設部觀光署組織法》草案擬設
- 署長
- 副署長(2名)
- 主任秘書
- 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觀光旅遊服務中心
- 機場旅客服務中心
- 駐外單位
- 副署長(2名)
中華民國觀光管理體系[编辑]
- 行政單位
(中央政府)
- 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
- 交通部觀光局
(地方政府)
- 各縣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處(名稱並不一致)
- 公共觀光景點管理單位
- 交通部觀光局所轄國家風景區
- 內政部營建署所轄國家公園
-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國家農(林)場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所轄自然保留區、自然保護區及國家森林遊樂區、國家步道系統
- 教育部所管大學實驗林
- 經濟部所督導之水庫及國營事業附屬觀光遊憩地區
- 各縣市政府所轄風景特定區
參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引用[编辑]
来源[编辑]
![]() |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
外部連結[编辑]
- 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繁体中文)(英文)
- 交通部觀光局(繁体中文)(英文)(日文)(韓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印尼文)(泰文)(越南文)
- 喔熊(繁体中文)(英文)(日文)
- 臺灣觀光年曆(繁体中文)(英文)(日文)
- 交通部觀光局的Facebook專頁
- 旅行臺灣 就是現在的Facebook專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