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燕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家燕![]() | |
---|---|
![]() | |
H. r. rustica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燕科 Hirundinidae |
属: | 燕属 Hirundo |
种: | 家燕 H. rustica |
二名法 | |
Hirundo rustica | |
![]() | |
繁殖区 定栖区 过冬区
| |
異名 | |
|
家燕(Hirundo rustica),又名拙燕,是燕科燕屬的一种鸟类,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是候鳥,繁殖於全北界,過冬於新、舊熱帶界和東洋界,在南極洲有迷鳥記錄[2]。家燕有着黑蓝色的羽毛和长而分叉的尾巴[3]。它会在人类的屋檐下衔泥筑巢,善於空中遊獵飛蟲與嘻戲,而又因以许多害虫为食而常在文学作品和民谣中以益鸟的形象出现。
特征[编辑]
身長15厘米,上体钢蓝色;胸偏红而具一道蓝色胸带,腹白;尾甚长且分岔深,近端处具白色点斑;虹膜為褐色;喙及脚為黑色;叫声為高音嘁嘁喳喳叫声。
分布[编辑]
遍及全球開闊地帶如草原、農地和水域周遭。亦是一種相當都市化的鳥類。繁殖於全北界的溫暖地區,過冬地則在熱帶亞洲、美洲和非洲。在台灣同時為冬候鳥、過境鳥與夏候鳥。[4]
家燕遷徙時會大量集結,形成大型群體。[5][6]一般在九月繁殖季結束後,便會從繁殖地踏上向南避冬的旅程。[7][8]
食物[编辑]
主要以蚊、蝇、蛾等昆蟲为食。[8]常在空中來回移動捕食飛蟲。
繁殖[编辑]
於屋簷、橋梁築巢,巢以泥土構成,成碗狀,在人造建築物較稀少的過去,家燕築巢於山洞、岩壁等地。[3]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
參考資料[编辑]
![]() |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家燕 |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家燕(分類) |
-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Hirundo rustic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 ^ Korczak-Abshire, Małgorzata; Lees, Alexander; Jojczyk, Agata. First documented record of barn swallow (Hirundo rustica) in the Antarctic. Polish Polar Research. 2001, 32 (4): 355–360. doi:10.2478/v10183-011-0021-9
.
- ^ 3.0 3.1 Turner, Angela K; Rose, Chris. Swallows & Martins: An Identification Guide and Handbook.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89. ISBN 0-395-51174-7. p164–169
- ^ 台灣鳥類誌第2版中冊. 2012: 634.
- ^ 阿蓮空中亂象 一瀉千里「燕氣啦」. 2021-09-24 [2022-08-04] (中文(臺灣)).
- ^ 周宗禎. 家燕大集合 台南歸仁圓環奇景. 聯合報新聞網. 20210813T014308Z [202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2) (中文(臺灣)).
- ^ 家燕. 台灣大百科全書. [202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6).
- ^ 8.0 8.1 陳柔聿. 景觀及微棲地尺度下的都市家燕巢位選擇 (碩士论文). 國立臺南大學. 2010.
- 尹璉, 費嘉倫, 林超英. 香港及華南鳥類.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 2006. ISBN 978-962-02-0360-2.
- 約翰∙馬敬能, 卡倫∙菲利普斯, 何芬奇著.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China).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 pp.335–336, pl.89(882). ISBN 7-5355-3224-1.
- 《雀鳥分類名錄》,香港觀鳥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