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屯騎校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屯騎校尉,兩漢中高級武官官職,負責掌管中原出身的重騎兵宿衛軍約700-800餘人,西漢漢武帝所設置的八個不同的校尉官職。西漢時為北軍「八校尉」之一,東漢時因精簡而成為北軍「五校尉」之一,兩漢時屯騎校尉等諸位校尉,平時駐守都城附近,以拱衛京城,戰時亦可隨軍隊出征。魏晉南北朝數百年間仍為禁軍編制的中等軍官,自漢代以後整體呈現地位下降的趨勢。該職位活躍於約莫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初置)-589年(陳朝滅亡)的七百年間。

演變

[编辑]

西漢

[编辑]

官秩二千石,與州牧、各郡太守京兆尹相當。為漢武帝初次以加強京城防衛為目的所創立的八校尉之一,其可掌控宿衛軍士卒700人,其下設置有司馬等屬官。而八校尉所屬的北軍數千宿衛軍設立之初由中尉統領,而後中尉改名稱為執金吾後就取消其統領之權。[1][2][3]

東漢

[编辑]

官秩比二千石,與中郎將光祿大夫騎都尉都護將軍相當,為光武帝時期重新設置,多由東漢宗室擔當此職位。因為東漢將中壘校尉、胡騎校尉、虎賁校尉被精簡後而成為北軍五校尉之一。可掌控宿衛軍官吏128人,士卒700人。其下設置司馬一人為屬官,千石。北軍五校尉由北軍中候負責監管。東漢初年曾經一度改為驍騎校尉,但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即恢復原名。[4][5][6]

曾任名人

[编辑]

三國

[编辑]

曹魏第四品官職,與武衛將軍中郎將御史中丞寧朔將軍相當,為曹魏領軍將軍管轄禁軍三營之一(另二營為中壘、武衛)[9]

曾任名人

[编辑]

兩晉

[编辑]

兩晉第四品官職,與武衛將軍中郎將御史中丞寧朔將軍相當,和曹魏時期地位職能相仿。兩晉五營校尉,由中領軍管轄指揮。[12]

曾任名人

[编辑]

十六國

[编辑]

已知前秦南燕皆有該職位,可知可能在十六國的部分宿衛軍之中有此職位。

曾任名人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屯騎校尉掌騎士。……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馬。自司隸至虎賁校尉,秩皆二千石。」
  2. ^ 歷代兵制·西漢》:「八校各七百人。」
  3. ^ 通典·卷三十六·職官十八·秩品一》:「二千石:月百二十斛。亦曰真二千石。王莽改為上大夫。太子太傅、少傅、將作大匠、太子詹事、大長秋、典屬國、水衡都尉、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司隸校尉、城門校尉、中壘校尉、屯騎校尉、步兵校尉、越騎校尉、長水校尉、胡騎校尉、射聲校尉、虎賁校尉、州牧、郡太守」
  4. ^ 《通典·職官十六》
  5. ^ 後漢書·百官四》:「屯騎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衛兵。司馬一人,千石。」
  6. ^ 漢官六種·漢官一卷》:「屯騎校尉員吏百二十八人,領士七百人。」
  7. ^ 《後漢書·孝靈帝紀》:「冬十月,屯騎校尉袁逢為司空。」
  8. ^ 《後漢書·李王鄧來列傳》:「子定嗣。定尚安帝妹平氏長公主,順帝時,為虎賁中郎將。定卒,子虎嗣,桓帝時,為屯騎校尉。」
  9. ^ 歷代兵制·三國》:「初,曹公自置武衛營於相府,以領軍主之。及文帝增置中營,於是有武衛、中壘二營,以領軍將軍并五校之。」
  10. ^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帝以燕王宇為大將軍,使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衞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肈、驍騎將軍秦朗等對輔政。」
  11. ^ 《三國志·蜀書十一·王連傳》:「建興元年,拜屯騎校尉,領丞相長史,封平陽亭侯。」
  12. ^ 晉書·志第十四·職官》:「 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等校尉,是為五校,並漢官也。魏晉逮于江左,猶領營兵,並置司馬、功曹、主簿。後省左軍、右軍、前軍、後軍為鎮衛軍,其左右營校尉自如舊,皆中領軍統之。」
  13. ^ 晉書·列傳第五·裴秀傳》:「楷正容儀,和其聲氣,從容進曰:「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武帝大悅,群臣皆稱萬歲。俄拜散騎侍郎,累遷散騎常侍、河內太守,入為屯騎校尉、右軍將軍,轉侍中。」
  14. ^ 晉書·列傳第七·宗室列傳》:「烈王無忌字公壽,承之難,以年小獲免。咸和中,拜散騎侍郎,累遷屯騎校尉、中書、黃門侍郎。」
  15. ^ 晉書·載記第十三·苻堅上》:「遣其尚書令苻丕率司馬慕容瑋、茍萇等步騎七萬寇襄陽。使楊安將樊鄧之眾為前鋒,屯騎校尉石越率精騎一萬出魯陽關,募容垂與姚萇出自南鄉,茍池等與彊駑王顯將勁卒四萬從武當繼進,大會漢陽。」
  16. ^ 晉書·載記第二十八》:「公孫五樓為武衛將軍、領屯騎校尉,內參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