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道南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廖道南 | ||
---|---|---|
大明翰林院侍講學士
| ||
籍貫 | 湖廣蒲圻縣 | |
族裔 | 漢族 | |
字號 | 字鳴吾,號桐野,又號玄素 | |
出生 | 弘治七年十月十四日 (1494年11月11日) 湖廣蒲圻縣(今湖北赤壁市) | |
逝世 | 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1548年1月29日) 湖廣蒲圻縣(今湖北赤壁市) | |
配偶 | 娶汪氏 | |
親屬 | 曾祖父廖淵、祖父廖俊 父廖漢,母江氏 | |
出身 | ||
| ||
著作 | ||
廖道南(1494年11月11日-1548年1月29日),字鸣吾,號桐野(桐埜),[1]又號玄素子,湖廣武昌府蒲圻县(今湖北赤壁)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编辑]
弘治七年(1494年)⽣。[2]湖廣鄉試第六十名,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會試第二名,殿試二甲第一名進士(傳臚)[3][4][5]。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嘉靖元年(1522年)十一月授翰林院编修,六年正月充《大禮全書》纂修官,疏陈洪范九事,七年升右春坊右中允,八年四月充《大明会典》纂修官,十一年正月升右赞善,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理文官诰敕,三月充殿试读卷官,四月充武举考试官,十二年七月以事降徽州府通判。十三年三月召復原官,十五年八月以母喪歸,十六年丁父忧,十八年九月考察閑住。與童承敍、張治等人並稱為“楚中三才”。嘉靖⼆⼗六年(1547年)卒。[6]
著作[编辑]
著有《楚紀》六十卷、《殿閣詞林記》、《藝苑》、《詞垣》、《講幄》、《拱極》、《玄素子》諸集、纂嘉靖《蒲圻县志》。
家族[编辑]
曾祖父廖淵、祖父廖俊,曾任州學正、父廖漢,曾任戶部主事。母江氏。兄嘉南、弟维南、岐南、皋南、賓南、啓南、志南、宣南[7]
軼事[编辑]
某日廖道南與倫以訓一起入朝,廖道南說:“有一偶語,試對之。人心不足蛇吞象。”倫以訓應答:“天理難忘獺祭魚。”廖是湖廣人;倫是廣東人。這兩人都是以對方當地的名產做為對子,進而相互嘲諷。[8][9]
註釋[编辑]
- ^ 《原胄》、《叙宗》导读_廖氏文化_廖氏联盟. [201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据《正德⼗六年进⼠登科录》:“字鸣吾,⾏⼆,年⼆⼗⼋,⼗⽉⼗四⽇⽣”,则为弘治七年(1494)⽣。
- ^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 ^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 ^ 朱保炯,谢沛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 785-790 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 1-6. 台湾: 文海出版社. 1981.
- ^ 《献征录》卷19
- ^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正德十六年辛巳科進士登科錄》
- ^ 明·焦竑,《玉堂叢語》(卷8):“廖鳴吾、倫彥式偕入朝,洞野曰:「有一偶語,試對之。人心不足蛇吞象。」白山徐應云:「天理難忘獺祭魚。」廖,楚人;倫,粵人。蓋以物產相嘲云。”
- ^ 明朝時期,人們通常戲謔廣東、廣西一帶的人為蛇,戲謔湖北、湖南一帶的人為乾魚。
參考文獻[编辑]
- 張朝瑞,《皇明貢舉考》
- 魯小俊、江俊偉,《貢舉志五種(上)》,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 朱保炯,謝沛霖,《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文海出版社,1981
- 龔延明,《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寧波出版社,2016
官衔 | ||
---|---|---|
前任: 張喬 |
明朝徽州府通判 1534年-1538年 |
繼任: 劉熇 |
楚中三才 |
---|
童承敍 - 張治 - 廖道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