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科迪
坐标:56°06′39″N 3°10′03″W / 56.11073°N 3.16737°W
柯科迪 | |
英语:Kirkcaldy | |
蘇格蘭蓋爾語:Cair Chaladain[1] | |
低地蘇格蘭語:Kirkcaldy, | |
The Lang Toun | |
![]() 上:柯科迪西南;左:鎮廳鐘樓;中上:高街上的貿易屋;中下:馬吉中心;右:舊塔;底部:貝弗里奇公園 |
|
![]() |
|
面積 | 6.9平方英里(18平方公里) |
---|---|
人口 | 49,709[2] |
密度 | 1,669/sq mi(644/km2) |
OS格網參考 | NT275915 |
- 愛丁堡 | 11英里(18公里) S |
- 倫敦 | 341英里(549公里) SSE |
民政教區 | Kirkcaldy and Dysart |
議會區 | 法夫 |
中尉區 | 法夫 |
國家 | 蘇格蘭 |
主權國家 | 英國 |
郵鎮 | KIRKCALDY |
郵區 | KY1, KY2 |
電話區號 | 01592 |
警察 | Scottish |
消防 | Scottish |
救護 | Scottish |
歐洲議會選區 | 蘇格蘭 |
英國國會選區 | 柯科迪和考登畢斯 |
蘇格蘭議會 | 柯科迪 |
柯科迪(Kirkcaldy i/kərˈkɔːdi/ kər-KAW-dee; 低地蘇格蘭語:Kirkcaldy, 蘇格蘭蓋爾語:Cair Chaladain)是一座位於蘇格蘭法夫的鎮和前皇家自治鎮。距離愛丁堡北部11.6英里(19公里),鄧迪西南27.6英里(44公里) 。2011年人口普查時有49,709人,是法夫最大的人口聚居地。[2] 其昵稱Lang Toun(
listen 帮助·信息;很長的鎮)指的是鎮上16、17世紀地圖上可看到的0.9英里(1.4公里)長的主街,這條街的長度後來擴展到4英里(6.4公里),甚至連接到了附近的自治鎮上。原先獨立的自治鎮代沙爾特在1930年併入柯科迪。[3]
柯科迪的人類居住史可以追溯到青銅時代。第一份提到此地的文獻記錄出現在1075年,當時馬爾科姆三世准許在此地建立丹弗姆林教堂,大卫一世後來將此鎮交給了教堂發展出來的修道院,1327年羅伯特一世正式將其付諸實施。從此直到1644年查理一世授予其皇家自治鎮的地位為止,一直受修道院管轄。
16世紀早期附近建起了港口,柯科迪開始變成重要的貿易鎮。此外也製鹽、產煤、製造釘子。1672年出現亞麻製造業,該產業後來在19世紀中期成了鎮子的支柱產業。1877年開始生產油布,產業重心由此轉移。1950年代和60年代擴建,但因為油布生產業和其他產業衰退,其發展減緩。
現在柯科迪仍然是法夫地區的服務中心,有眾多的娛樂場所。同時也因為是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出生地而出名,他在此地寫作了名著《國富論》。21世紀早期服務業處在主導地位,最大的僱主是一家叫做MGt plc的電話中心。
參考文獻[编辑]
- ^ Gaelic Place-Names of Scotland database. Ainmean-Àite na h-Alba. [27 April 2013].
- ^ 2.0 2.1 Scotland's Census 2011- Kirkcaldy Locality Area Profile. www.scotlandscensus.gov.uk. 2011 [13 January 2014].
- ^ Dysart Conservation Area Appraisal and Management Plan (PDF). Fife Council. April 2009 [18 January 2014].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柯科迪 |
![]() |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 柯科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