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岳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臺灣百岳
台灣百岳分布位置(以排名序號表示)。

台灣百岳,由林文安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在1970年代規劃發起,與台灣登山界「四大天王」中的邢天正蔡景璋丁同三等人經過討論與實地探勘後,選定標高3,000公尺[a]以上,擁有奇、險、峻、秀特色的100座台灣山峰為百岳,並於1972年於羊頭山頂成立百岳俱樂部,希望藉此帶動台灣高山登山風氣。在最後選定的百岳名單中,台灣五大山脈之首中央山脈就獨佔了69座,雪山山脈有20座,玉山山脈有11座,阿里山山脈海岸山脈高度則因皆不足3,000公尺而未有任何山峰入選。

歷史[编辑]

台灣日治時期之初,進出山區受到嚴格管制,僅有部分經特許的學者、軍警與調查人員可以進入山地。1926年,沼井鐵太郎總督府官員生駒高常等人合作創立臺灣山岳會,才自此開啟臺灣登山運動的年代[1]。1932年,臺灣山岳會的伊藤太右衛門將臺灣超過10,000日尺(約3,030公尺)的高山進行整理與排名,並附註其首登者,共列出48座山岳[2]。在1933年11月20日出刊的會刊《台灣山岳》中的高山排名,則把副峰也列入,成為獨創的「新時代台灣高山順位」,共列出93座超過3,000公尺的高峰[3]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臺灣山岳會仍繼續運作,於1959年改稱臺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1973年改組為中華民國山岳協會)。1970年代,協會會員沈送來提出成立百岳俱樂部的提議,於是由林文安著手參照日本人深田久彌所著《日本百名山》選定百岳,並規劃籌組百岳俱樂部。為了鼓勵登山者除了只登臨最高峰山頂單點外,也能多多登臨週邊的山稜脊線,故仿效1933年《台灣山岳》的「新時代台灣高山順位」,將各個高山的副峰,甚至是某些有基點微小起伏的山肩、尾稜都列入百岳的候選名單之中。當時有「岳界四大天王」之稱的邢天正林文安蔡景璋丁同三等人經過討論與實地探勘,為百岳的選定設立三項參考標準:一、高度10,000英尺(約3,048公尺)以上;二、地圖上註有山名;三、優先選列具有基點者。儘管訂立了基本的參考標準,選定仍屬不易,因此又在這些客觀條件外加上了「奇、險、峻、秀」等主觀條件,將山容、山貌也列為選定標準。然而當時林文安誤把日治時期台灣地形圖上的「日尺」當作「英尺」,因此有五座低於3,048公尺的高山便陰錯陽差進入百岳的候選名單[4][5]

1971年,為慶祝中華民國開國60年,中華民國山岳協會林文安等人策劃長達一個月的中央山脈大縱走,號召攀登中央山脈3,000公尺以上的60座高山,分為藍白兩隊,分別從南北兩端出發,最後兩隊在七彩湖會師[6]。大縱走結束後,林文安以草擬的百岳名單,同「四大天王」及簡進清等岳界領袖數度磋商,此間邢天正建議將大縱走從南端出發的藍隊於1971年10月26日最後登頂並命名的六順山加入百岳,林文安幾經考慮後,將原選定的人待山刪除後始告定案。[7][8]

1972年6月,林文安、蔡景璋、簡進清相偕探查帕托魯山立霧主山後,決意創立百岳俱樂部,並推舉林文安擔任部長。12月5日,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的百岳俱樂部在百岳舊標高中的第100名羊頭山頂舉行成立大會。「四大天王」中只有邢天正因抱持「為興趣而登山,不求名者,自可不加入任何俱樂部」的理念而未加入百岳俱樂部,但他仍擔任當時登頂羊頭山的隊伍領隊,以表示支持[9][10][4]

在百岳俱樂部成立之前,邢天正已於中央山脈大縱走登頂六順山時成為戰後第一位完登百岳(「完百」)之人,林文安則是於1972年登頂立霧主山後成為第二位完百者,但因為邢天正未加入百岳俱樂部,因此在俱樂部的「百岳完登部員榮譽榜」中,由林文安列為第一,同年於屏風山完百的丁同三則列為第二,蔡景璋則於1974年在白姑大山列為第三位完百者[11]:下冊345-347。「四大天王」而後至1974年,都未有其他人完登百岳,因此有人認為百岳困難度訂得太高,一直到1975年才由簡進清於干卓萬山接續完百,百岳名單自此在岳界受到公認與確立[12][13]。在1980年代前後的高度重測後,六順山鹿山被發現高度低於3,000公尺,於是1981年時電信登山社李希聖提出更改百岳名單的提議,但林文安在選定百岳時,曾表示「所列山岳的標高及順序,將來或有修正之必要,但至於山名,則擬永不變」,因此時任百岳俱樂部副部長余世傑以尊重原選定者心願為由,仍將這幾座山岳列於百岳之中,並未將之剔除。根據2010年代前後的最新測量,六順山的高度又重回3,000公尺以上的行列[5][14][15]

台灣百岳名單選定之後,引發1970年代的攀登熱潮,攀登百岳頓時成為台灣喜愛登山者的重要目標之一。不過「完百」並非易事,一般需要約24趟登山方能完成,於是在台灣百岳之中精選出的「五嶽三尖一奇」,由於被認為最能代表台灣高山的雄偉氣勢,成為有志攀登台灣百岳者的首選。此外,根據邢天正著作《邢天正登山講座》,百岳中的山岳猶可因個性加以分類為「十峻」、「十崇」等不同合稱,增添登山者收集的樂趣[5][16]。2003年,參照百岳造就的登山熱潮,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與相關登山社團研議完成小百岳名單,選定100座海拔不高、交通易達的山頭,以推廣民間登山運動[17]

然而,百岳的訂定也使後來的登山者對於非百岳的山頭興趣缺缺,而只追求登臨百岳名單內的山峰,造成不良的登山風氣,加上台灣超過3000公尺高峰達268座,未被列入百岳的遺珠還很多,因此也有人對於部分山岳未經選入百岳,部分被選入不以為然,其中呼聲較高者有櫧山穆特勒布山玉穗山阿屘那來山[18][19]。1974年11月12日,台北市山岳協會選定120岳並於白姑大山成立「高山俱樂部」,以林丕圖為部長,高文慶、曹俊彥、馬育伸等人參與選定。1978年4月,台南市登山會成立「百五十岳俱樂部」,推廣新選定的150岳。1983年6月,李希聖提出擬議提出新百岳,更改原百岳中的16座,不過最後岳界大部分人士仍以最初林文安版本的百岳為主[20][21][22]

百岳列表[编辑]

以下列出通稱為台灣百岳的100座台灣山岳。

排名 山名 分級[23] 高度[24]
(公尺)
所在行政區 山脈[25] 登山路線[26] 國家公園 評選 別稱 首登[2][27] 圖片
1 玉山 3 3952 南投縣(最高峰)
嘉義縣(最高峰)
高雄市(最高峰)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玉山群峰 玉山 五嶽-1 新高山、摩里遜山 1900年4月
鳥居龍藏森丑之助[b]
2 雪山 3 3886 苗栗縣(最高峰)
臺中市(最高峰)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雪東線 雪霸 五嶽-2 次高山、西魯維亞山、興隆山 1915年7月10日
財津久平、野呂寧等
3 玉山東峰 4 3869 南投縣
高雄市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玉山群峰 玉山 十峻-1 新高東山、台東新高、天壘峰 1896年11月21日
齋藤音作等[c]
4 玉山北峰 3 3858 南投縣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玉山群峰 玉山 八秀-1 新高北山、斗六新高、天駝峰 1900年9月7日
森丑之助
5 玉山南峰 4 3844 高雄市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玉山群峰 玉山 十峻-2 新高南山、天龍峰 1909年11月
志田梅太郎等[d]
6 秀姑巒山 4 3826 南投縣
花蓮縣(最高峰)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二段 玉山 五嶽-3 馬霍拉斯山 1924年12月
大石浩等
7 馬博拉斯山 5 3785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馬博拉斯橫斷 玉山 十峻-3 烏拉孟山 1926年9月
伊藤太右衛門等
8 南湖大山 4 3742 臺中市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一段 太魯閣 五嶽-4 1914年5月
野呂寧等[e]
9 東小南山 5 3711 高雄市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玉山群峰 玉山 九平-1
10(11) 中央尖山 5 3705
(新測3698)
臺中市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一段 太魯閣 三尖-1 1928年8月
新沼佐助、鹿野忠雄臺北一中登山隊
11 雪山北峰 4 3703 苗栗縣
臺中市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聖稜線 雪霸 十潤-2 次高北山、羽利羽利山 1930年5月
沼井鐵太郎、穆瑞沃頓 (Murray Walton)、葛瑞斯 (K. C. Gross) 等
12 關山 5 3668 高雄市
台東縣(最高峰)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一段 玉山 十峻-4 1909年8月
志田梅太郎等[f]
13 大水窟山 4 3642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二段 玉山 十潤-1 1872至1875年間
吳光亮所部軍隊[g]
14 南湖大山東峰 4 3632 臺中市
宜蘭縣(最高峰)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一段 太魯閣 十巖-1 南湖東山 1910年4月
小島仁三郎、坂井時彥等
15 東郡大山 5 3619 南投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東郡山彙 十崇-1 卡伊西山 1926年10月
高野鋼治等
16 奇萊北峰 5 3607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奇萊連峰 太魯閣 十峻-5 1913年11月
野呂寧等
17 向陽山 3 3603 高雄市
台東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二段 玉山 八秀-2 紅葉山 1930年4月
吉井隆成等
18 大劍山 4 3594 臺中市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大劍山稜脈 雪霸 十峻-6 巴多瓦諾敏山 1931年7月
鹿野忠雄
19 雲峰 5 3564 高雄市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二段 玉山 九峨-1 1930年4月
吉井隆成等
20 奇萊主山 5 3560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奇萊連峰 太魯閣 九峨-2 奇萊主峰 1916至1920年間
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日语陸地測量部[h]
21 馬利加南山 5 3546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馬博拉斯橫斷 玉山 十巖-2 塔比拉山 1930年11月
總督府山林課
22 南湖北山 4 3536 臺中市
宜蘭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一段 太魯閣 十崇-2 巴油山 1910年4月
小島仁三郎、坂井時彥等
23 大雪山 5 3530 苗栗縣
臺中市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大雪山稜脈 雪霸 十崇-3 1915年6月
竹內氏、齋藤武彥等
24 品田山 4 3524 新竹縣
臺中市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武陵四秀 雪霸 十峻-7 波秦西崙山 1931年7月
船曳實雄等臺北高校山岳部登山隊[i]
25 玉山西峰 3 3518 南投縣
嘉義縣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玉山群峰 玉山 十翠-4 新高西山、天翠峰 1900年4月
鳥居龍藏森丑之助
26 頭鷹山 5 3510 苗栗縣
臺中市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大雪山稜脈 雪霸 九峨-3 1927年11月
伊藤太右衛門、吉井隆成、上野忠貞等
27 三叉山 3 3496 高雄市
花蓮縣
台東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二段 玉山 十崇-3 霞雪沙山 1930年4月
吉井隆成等
28 大霸尖山 3 3492 新竹縣(最高峰)
苗栗縣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大霸群峰 雪霸 三尖-2 酒桶山 1927年8月
沼井鐵太郎生駒高常、中曾根武多、古平勝三、瀨古喜三郎等
29 南湖大山南峰 5 3475 臺中市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一段 太魯閣 十巖-5 1929年4月
千千岩助太郎、齋藤三男、田口與四郎、宇佐見守等
30 東巒大山 5 3468 南投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東郡山彙 八秀-3 1931年9月
鹿野忠雄
31 無明山 5 3451 臺中市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二段 太魯閣 十峻-8 屈社山、高田山 1929年4月
千千岩助太郎、齋藤三男、田口與四郎、宇佐見守等
32 巴巴山 5 3449 臺中市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一段 太魯閣 八小巒-1 南湖南山 1927年3月
吉井隆成等[j]
33 馬西山 5 3443 花蓮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馬博拉斯橫斷 玉山 十崇-5 拉嘎山、白南山 不詳
34 北合歡山 3 3422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合歡群峰 太魯閣 十崇-6 合歡山北峰 1914年10月
野呂寧、福留喜之助等
35 合歡山東峰 2 3421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合歡群峰 太魯閣 九峨-4 1914年10月
野呂寧、財津久平、齋藤武彥等
36 小霸尖山 3 3418 苗栗縣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大霸群峰 雪霸 八銳-2 1916年6月
財津久平、伊藤太右衛門等
37 合歡山 1 3417 南投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合歡群峰 太魯閣 十潤-3 合歡主峰、介壽山 1914年10月
野呂寧、財津久平、齋藤武彥等[k]
38 南玉山 5 3383 高雄市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玉山群峰 玉山 十潤-4 1931年7月
鹿野忠雄
39 畢祿山 4 3371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二段 太魯閣 八瘦-3 拉嘎山 1929年1月
小林光政、藤井乾助、沼井鐵太郎、平澤龜一郎、鹿野忠雄
40 卓社大山 5 3369 南投縣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干卓萬群峰 九峨-5 1922年3月
山下新二等
41 奇萊南峰 3 3358 南投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奇萊連峰 太魯閣 十崇-7 1924年
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日语陸地測量部
42 南雙頭山 5 3356 高雄市
花蓮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二段 玉山 九峨-6 1930年4月
吉井隆成等
43 能高山南峰 5 3349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能高安東軍 十峻-9 1917年
日本警察道路開鑿員
44[l] 志佳陽大山 3 3345[l] 臺中市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志佳陽稜脈 雪霸 八秀-4 1923年7月
伊藤太右衛門等
45[l] 白姑大山 4 3341 臺中市
南投縣
雪山山脈
白姑山群
白姑山群 十翠-6 白狗大山 1916年5月
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日语陸地測量部
46[l] 八通關山 3 3335 南投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二段 玉山 八銳-3 1872至1875年間
吳光亮所部軍隊
47[l] 新康山 5 3331 花蓮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新康山列 玉山 十峻-10 新關山 1930年4月
吉井隆成等[m]
48[l] 丹大山 5 3325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丹大山列 九嶂-3 1930年4月
小林勇夫等[n]
49[l] 桃山 3 3325 新竹縣
臺中市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武陵四秀 雪霸 八秀-5 1921年
大石浩等
50[l] 佳陽山 4 3314 臺中市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大劍山稜脈 雪霸 八銳-4 阿都般山 1932年
齋多氏等
51[l] 火石山 5 3310 苗栗縣
臺中市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大雪山稜脈 雪霸 八銳-5 1927年11月
伊藤太右衛門、吉井隆成、上野忠貞等
52[l] 池有山 3 3303 新竹縣
臺中市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武陵四秀 雪霸 六易-1 玉羅府山 1931年7月
船曳實雄等臺北高校山岳部登山隊[o]
53[l] 伊澤山 3 3297 新竹縣
苗栗縣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大霸群峰 雪霸 六易-2 江澤山 1916年6月
財津久平、伊藤太右衛門等
54[l] 卑南主山 5 3295 高雄市
台東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一段 十崇-8 1927年11月
井隆成等
55 干卓萬山 5 3284 南投縣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干卓萬群峰 八瘦-4 1924年3月
山下新二等
56 太魯閣大山 5 3283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太魯閣山地
太魯閣山列 太魯閣 十崇-9 1920年7月
山崎嘉夫、伊藤太右衛門等
57 轆轆山 5 3279 高雄市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二段 玉山 八銳-7 馬江之子山 1936年12月
平澤龜一郎、吉井隆成等
58 郡大山 3 3278 南投縣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郡大山列 玉山 八秀-6 1926年10月
吉井隆成等
59 喀西帕南山 5 3276 花蓮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馬博拉斯橫斷 玉山 九偏-4 1924年10月
大石浩等
60 內嶺爾山 5 3275 花蓮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丹大山列 十崇-10 不詳
61 鈴鳴山 4 3272 臺中市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二段 太魯閣 八秀-7 不詳
62 能高山 5 3262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能高安東軍 九峨-7 1913年10月
江口良三郎
63 火山 5 3258 南投縣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干卓萬群峰 九偏-5 萬東山西峰 1967年10月14日
邢天正、田進達
64 劍山 5 3253 臺中市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大劍山稜脈 雪霸 九嶂-5 小劍山 1932年10月
鹿野忠雄、托泰布典等
65 屏風山 4 3250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奇萊連峰 太魯閣 九嶂-6 1914年
日本軍警
66 小關山 5 3249 高雄市
台東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一段 九峨-8 1930年10月
八木久左衛門、平原氏等
67 義西請馬至山 5 3245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丹大山列 七峭-4 1930年11月
總督府山林課
68 牧山 5 3241 南投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干卓萬群峰 六易-5 干卓萬東南峰 不詳
69 玉山前峰 3 3239 南投縣
嘉義縣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玉山群峰 玉山 六易-5 新高前山、前山 1900年4月
鳥居龍藏森丑之助[p]
70 石門山 1 3237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合歡群峰 太魯閣 八小巒-2 1934年左右
71[q] 無雙山 5 3231[q] 南投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東郡山彙 九嶂-7 馬西柔干山 1931年9月
鹿野忠雄
72 塔關山 3 3222 高雄市
台東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橫三星 玉山 七峭-5 大關山 1964年5月22日
邢天正、全朝琴
73 馬比杉山 5 3211 宜蘭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一段 太魯閣 九平-7 麻眉山 1927年3月
吉井隆成等
74 達芬尖山 5 3208 南投縣
高雄市
花蓮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二段 玉山 三尖-3 尖山 1930年6月
近藤盛雄、中村廣等[r]
75 雪山東峰 3 3201 臺中市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雪東線 雪霸 八小巒-3 次高東山、明間山 1915年7月10日
財津久平、野呂寧等
76 南華山 3 3184[s]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奇萊連峰 八瘦-6 能高山北峰 1913年10月
江口良三郎
77 關山嶺山 3 3176 高雄市
台東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橫三星 玉山 八瘦-7 1930年5月
八木久左衛門等
78 海諾南山 5 3174 高雄市
台東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一段 十潤-6 1930年5月
八木久左衛門等
79 中雪山 4 3173 苗栗縣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大雪山稜脈 雪霸 十翠-8 1915年6月
竹內氏、齋藤武彥等
80 閂山 3 3168 臺中市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二段 太魯閣 八秀-8 不詳
81 甘薯峰 5 3158 臺中市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二段 太魯閣 八小巒-6 中央南山 不詳
82 西合歡山 4 3145 南投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合歡群峰 太魯閣 十翠-9 合歡山西峰 不詳
83 審馬陣山 3 3141 臺中市
宜蘭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一段 太魯閣 六肩稜-1 夜珍加羅穗山 1914年4月
野呂寧、財津久平、齋藤武彥等
84 喀拉業山 3 3133 新竹縣
宜蘭縣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武陵四秀 雪霸 六肩稜-2 加留坪山 不詳
85 庫哈諾辛山 3 3115 高雄市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橫三星 玉山 九偏-8 吳娃諾信山 1932年7月
野口榮一等
86 加利山 3 3112 苗栗縣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大霸群峰 雪霸 六肩稜-3 麥巴拉邊山 1971年7月18日
蔡景璋邢天正林文安丁同三、簡進清等
87 白石山 5 3110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能高安東軍 七峭-6 1919年10月
山崎嘉夫、大石浩等
88 磐石山 5 3106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太魯閣山地
太魯閣山列 太魯閣 九偏-9 苫原山 1914年左右
日本軍警
89 帕托魯山 5 3101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太魯閣山地
太魯閣山列 太魯閣 十潤-8 1914年左右
日本軍警
90 北大武山 3 3092 屏東縣(最高峰)
台東縣
中央山脈
大武地壘
大武地壘 五嶽-5 大武山 1909年8月
野呂寧等[t]
91 西巒大山 3 3081 南投縣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郡大山列 七峭-7 巒大山 1908年2月
伊藤太右衛門等
92 塔芬山 5 3070 高雄市
花蓮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南二段 玉山 八銳-8 不詳
93 立霧主山 5 3069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太魯閣山地
太魯閣山列 太魯閣 十巖-9 塔次基里山 1913年10月13日
山本新太郎、野呂寧等
94 安東軍山 5 3068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能高安東軍 十潤-9 安東郡山 1919年10月
山崎嘉夫、大石浩等[u]
95[v] 光頭山 5 3060[v]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能高安東軍 九平-8 知亞干山 不詳
96 羊頭山 3 3035 花蓮縣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北二段 太魯閣 八瘦-8 1914年左右
日本軍警
97 布拉克桑山 5 3026 花蓮縣
台東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新康山列 九嶂-9 武拉姑散山 1930年4月
吉井隆成等
98 駒盆山 5 3022 南投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馬博拉斯橫斷 玉山 六肩稜-4 宇馬薄哥山 1931年7月
鹿野忠雄
99 六順山 4 3009[14] 南投縣
花蓮縣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丹大山列 九平-9 不詳
100 鹿山 5 2981 高雄市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玉山群峰 玉山 六肩稜-6 1971年3月9日
林文安

山岳並稱[编辑]

全屬百岳的山岳並稱[编辑]

並稱 涵義 山岳
五嶽 指高山峻嶺,山形獨特明顯,展望極佳,可雄霸一方鎮護地方之山。日治時台灣山岳會的會刊《台灣山岳》1927年4月創刊號即登載了「台灣の五岳」:新高山、次高山、南湖大山、大霸尖山及大武山。[31]戰後由台灣山岳會被改稱的台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今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的前身)在民國55年5月5日(1966年)選列原台灣山岳會的「五岳」成立「五岳俱樂部」。現今所稱的五嶽為台北市山岳會的「五嶽三尖促進會」選列,將大霸尖山另列名為三尖,另加入中央山脈最高峰秀姑巒山。[32]:下冊42現中華山協官網也改列以新版五嶽為準[33] 玉山
雪山
秀姑巒山
南湖大山
北大武山
三尖 山形特別突出陡峭,頂端尖聳,山勢呈金字塔狀的高山。 中央尖山
大霸尖山
達芬尖山
一奇 又稱一怪,是指以「奇」為名的奇萊北峰,[w]其山勢險峻,陡峭難行。 奇萊北峰
十峻 指在五嶽、三尖之外,台灣百岳中另十座山形險峻,岩壁孤挺,坡度極陡,斷崖一瀉千里,目標明顯者[33] 玉山東峰
玉山南峰
馬博拉斯山
關山
奇萊北峰
大劍山
品田山
無明山
能高南峰
新康山
八秀 山容秀麗,坡度和緩,淺竹如茵,無巨石叢林者[33] 玉山北峰
向陽山
東巒大山
志佳陽大山
桃山
郡大山
鈴鳴山
閂山
十崇 山高而大,有高低起伏,頂部寬闊,坡度和緩,有敦厚詳和之氣勢[33] 南湖北山
大雪山
三叉山
東郡大山
馬西山
北合歡山
奇萊南峰
卑南主山
太魯閣大山
內嶺爾山
三高 日治時期名稱有高字的3座高山。今日此稱呼已較少使用[36] 新高山玉山
次高山雪山
能高山
武陵四秀 因近武陵農場,且4座連峰而得此名。刑天正當年所擬定的四秀,不含已被列名為十峻之一的品田山,而選入詩崙山,但後來的登山者則將不屬百岳的詩崙山排除在四秀之外,仍以品田山作為四秀之首[11]:49 品田山
池有山
桃山
喀拉業山
中橫四辣 登山口皆在中橫公路上的四座高山,山徑多陡坡峭壁,高度落差大,攀登不易,因而得名[37] 羊頭山(「小辣」)
畢祿山(「中辣」)
屏風山(「大辣」或「超辣」)
白姑大山(「特辣」)
南橫三星 又稱南橫三山,是南橫公路旁的三座百岳[38] 庫哈諾辛山
塔關山
關山嶺山
四大鳥山 指四座路途遙遠,高度不高,而且沿途展望不佳的百岳[39] 小劍山
合歡西峰
喀拉業山
鹿山

部分屬於百岳的山岳並稱[编辑]

並稱 涵義 山岳
六肩稜 臨近高峰肩狀平坦稜,有基點,有山名,狀如平肩,稍肩突丘[33] 審馬陣山
喀拉業山
加利山
駒盆山
鹿山
望鄉山(非百岳)
六易 山勢和緩,近貼山徑,容易順便登頂[33] 池有山
伊澤山
雪山西峰(非百岳)
牧山
玉山前峰
馬路巴拉讓山(非百岳)
七峭 山勢峭拔,坡度陡急,多佈散石,多垂崖壁[33] 巴紗拉雲山(非百岳)
卡羅樓山(非百岳)
櫧山(非百岳)
塔關山
義西請馬至山
白石山
西巒大山
八瘦 山脊狹長,山腹瘦削,兩側多為崖壁或急坡[33] 弓水山(非百岳)
畢祿山
本鄉山(非百岳)
干卓萬山
小關山北峰(非百岳)
南華山
關山嶺山
羊頭山
八銳 山峰尖銳,多崖壁,多峻坡[33] 北稜角(非百岳)
小霸尖山
八通關山
佳陽山
火石山
劍南尖山(非百岳)
轆轆山
塔芬山
九嶂 山嶺頂平,橫亙如垣,密如籬籓,阻隔遠望視線如屏幛者[33] 丹大山
屏風山
無雙山
東霸尖山(非百岳)
布拉克桑山
阿屘那來山(非百岳)
劍山
鋸山(非百岳)
穆特勒布山(非百岳)
九峨 山高而巍峨,雄偉壯麗,卓而不群,立於周圍諸山,英挺秀出者[33] 雲峰
奇萊主山
頭鷹山
合歡東峰
卓社大山
南雙頭山
能高山主峰
小關山
關門北山(非百岳)
九平 山頂寬闊平坦,無大石巨木,淺草短竹柔美,步履可輕鬆[33] 玉山小南峰(非百岳)
馬利亞文路山(非百岳)
宇達佩山(非百岳)
南大水窟山(非百岳)
油婆蘭山(非百岳)
馬比杉山
六順山
光頭山
東小南山
九偏 位置偏僻,遠隔主脈,縱走主脊,無兼登之便,必須專訪[33] 拔托諾府山(非百岳)
可樂可樂安山(非百岳)
天南可蘭山(非百岳)
裡門山(非百岳)
黃當擴山(非百岳)
喀西帕南山
火山
庫哈諾辛山
磐石山
十巖 山頂巨石磊磊,純為岩峰,須攀岩附壁才能登頂[33] 南湖大山東峰
中央尖山東峰(非百岳)
馬利加南山
南湖大山東南峰(非百岳)
南湖大山南峰
陶塞峰陶塞峰
中央尖山西峰(非百岳)
溪頭山(非百岳)
立霧主山
巴沙灣山(非百岳)
十翠 山色蒼翠,樹木蒼籠,箭竹高密,須穿梭箭竹林叢[33] 甘木林山(非百岳)
翠池三岔山(非百岳)
雪山南峰(非百岳)
玉山西峰
中霸尖山(非百岳)
白姑大山
奇萊裡山(非百岳)
中雪山
志摩山(非百岳)
西合歡山
十潤 山容潤澤,山勢柔和,坡度緩和,不須爬岩者[33] 大水窟山
雪山北峰
合歡山
南玉山
布干山(非百岳)
海諾南山
盧利拉駱山(非百岳)
帕托魯山
安東軍山
雲水山(非百岳)
八小巒 山頂矮小,坡勢緩和,容易攀登,縱走順路兼登[33] 甘藷峰
巴巴山
石門山
雪山東峰
耶巴奧山(非百岳)
新仙山(非百岳)
僕落西擴山(非百岳)
烏可冬克山(非百岳)

相關條目[编辑]

注釋[编辑]

  1. ^ 百岳選定的選拔標高原為10,000英尺以上,但由於誤將地圖上的日尺當作英尺,加上後來有4座百岳重測高度後標高不及10,000日尺,故改稱為超過3,000公尺,但有1座鹿山標高未達3000公尺。
  2. ^ 亦有稱是1896年長野義虎等,或是1898年12月26日史德培德语Karl Theodor Stöpel等。
  3. ^ 亦有稱是1896年長野義虎等。
  4. ^ 此首登紀錄並不確定,但至少在1926年前便已有日本人登頂。
  5. ^ 亦有說是1910年4月小島仁三郎、坂井時彥等。
  6. ^ 亦有稱是1908年12月森丑之助等,或1909年4月3日飯田章等。
  7. ^ 較有實證者是1908年11月志田梅太郎等。
  8. ^ 或有說是更早即由野呂寧等登頂。
  9. ^ 亦有稱1930年已有探險隊登頂過。
  10. ^ 亦有可能1971年8月8日才由林文安蔡景璋、李明輝、李顯榮等首登。
  11. ^ 亦有說是1914年10月稍晚,佐久間左馬太等。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本表標高參考來源「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台灣百岳高度順序表」志佳陽大山標明3288.848公尺,百岳排名55,此為志佳陽大山基點。該表中百岳44為白姑大山,排名44-54依序遞補。該表中百岳54郡大山高度在本表由3292調整為3265公尺百岳排名61,所以志佳陽大山以基點為準的話排序將為百岳54。本表志佳陽大山以最高峰3345公尺排名44。[24]
  13. ^ 或有說是1908年森丑之助、志田梅太郎等。
  14. ^ 亦有稱是1924年大石浩等。
  15. ^ 亦有稱1930年已有探險隊登頂過。
  16. ^ 亦有稱是1904年4月高木喜與四等。
  17. ^ 17.0 17.1 與先前志佳陽大山的問題相同,無雙山標高3231公尺是指基點,無雙山最高峰標高約3240公尺,如以無雙山最高峰為準的話,無雙山百岳排序將再前進幾名。[24][28]
  18. ^ 亦有說首登日期應為1931年3月8日。
  19. ^ 南華山標高3184公尺是指基點,南華山最高峰在國土測繪圖資標高為3198公尺,[29]此差異未影響百岳排名。
  20. ^ 亦有說是1930年9月伊藤太右衛門等。
  21. ^ 亦有稱是1914年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
  22. ^ 22.0 22.1 無起伏的草坡連嶺,很難辨認山頭確為何者,其基點位在南向山路下坡的中途。國土測繪中心最新圖資可被認為光頭山最高峰有標高為3080(基點東北方約190公尺)、3092(離基點400多公尺)、3103公尺(離基點800多公尺)等幾處。如排名以最高峰為準,排名將往前進為第92、91、89。[30]順帶一提其中3103公尺峰往東伸出的支脈上約4公里處有著名的賽德克聖石牡丹岩(賽德克語Pusu Qhuni)。
  23. ^ 「奇萊」一詞為在花蓮奇萊平原的台灣原住民撒奇萊雅族撒奇萊雅語Sakizaya)台語音譯簡稱,在清治及日治初期地圖標示為「岐萊」,[34]在日治、聯勤、經建的舊版地圖標示的漢字「奇」之上有加草字頭標為「䓫萊」,[35]與漢語「奇」「怪」無關。

參考文獻[编辑]

  1. ^ 臺灣山岳會的成立. 內政部營建署. 
  2. ^ 2.0 2.1 伊藤太右衛門. 臺灣の山を大觀して. 台灣山岳 (台灣山岳會). 1932-12-05, (6): 86–95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通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特藏臺灣期刊文獻 (日语). 
  3. ^ 臺灣高山順位. 台灣山岳 (台灣山岳會). 1933-11-20, (7): 34,49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通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特藏臺灣期刊文獻 (日语). 
  4. ^ 4.0 4.1 黃福森. 那些年的台灣百岳故事.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5. ^ 5.0 5.1 5.2 王比利. 【小辭典】什麼是百岳. 健行筆記. 2013-11-20. 
  6. ^ 劉美明. 小檔案 中央山脈大縱走. 聯合晚報. 2006-12-23 (中文(臺灣)). 
  7. ^ 六順山. 上河文化 線上臺灣百岳. 2017-12-21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8. ^ 柯焜耀. 台灣百名山. 中國時報. 1994-10-17 (中文(臺灣)). 
  9. ^ 沈征郎. 名列登山界四大天王曾征服兩百餘座峰巒 愛山者林文安不幸罹山難. 聯合報. 1975-05-23 (中文(臺灣)). 
  10. ^ 張銘隆. 戶外史上的今天. 民生報. 1989-12-05 (中文(臺灣)). 
  11. ^ 11.0 11.1 百岳2.0小組. 陳遠建 , 编. 第二世代台灣百岳全集 初版. 台北市: 戶外生活. 2007-08-31. ISBN 978-986-6994-39-5. 
  12. ^ 黃世亮. 百岳緣由. 新北市山岳協會. 2013-11-20. 
  13. ^ 台灣百岳完登部員榮譽榜.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 
  14. ^ 14.0 14.1 國土測繪圖資(六順山) (地图). 國土測繪中心. 
  15. ^ 鄭安睎等. 臺灣登山史. 內政部營建署. 2013-05-01. ISBN 9789860370126. 
  16. ^ 黃昭國. 87天完登百岳 4歐吉桑創極限紀錄. 自由時報. 2011-12-18 (中文(臺灣)). 
  17. ^ Bala Wu. 小百岳軌跡檔一覽表. 健行筆記. 2017-01-27. 
  18. ^ 台灣百岳介紹. 台北市山岳協會. 
  19. ^ 台灣山岳雜誌推選出「台灣百名山」. 台大登山社. 2005-12-10. 
  20. ^ 120岳與150岳(初整理). 踏在雲海中的浮島. 2011-08-08. 
  21. ^ 請教高山120岳是那位前輩編定訂的?可有聯絡電話?. 登山補給站. 2005-12-14. 
  22. ^ 黃一元.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五十年年表」 (PDF).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23. ^ 雪霸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登山路線分級入園申請說明 (PDF).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31). 
  24. ^ 24.0 24.1 24.2 台灣百岳高度順序表.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 台灣百岳俱樂部. 2015年9月13日 [2021-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25. ^ 上河文化. 臺灣百岳一覽表. 
  26. ^ 連鋒宗. 臺灣百岳全集. 上河文化. 2007. ISBN 9789867342256. 
  27. ^ 鄭安睎. 臺灣登山史架構、範疇與分期初探 (PDF).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28. ^ 無雙山. 上河文化 線上臺灣百岳. 2018-03-16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0). 
  29. ^ 國土測繪圖資(南華山最高峰) (地图). 國土測繪中心. 
  30. ^ 國土測繪圖資(光頭山) (地图). 國土測繪中心. 
  31. ^ 伊藤太右衛門. 臺灣の五岳に就て. 台灣山岳 (台灣山岳會). 1927-04-23, (創刊號): 104–108 [2022-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通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特藏臺灣期刊文獻 (日语). 
  32. ^ 百岳2.0小組. 山典·五岳與五嶽. 陳遠建 (编). 第二世代台灣百岳全集 初版. 台北市: 戶外生活. 2007-08-31: 下冊頁42. ISBN 978-986-6994-39-5. 不同登山團體對台灣的五岳(嶽)看法與用字有異……有不同的指稱如下:五岳,指的是玉山、雪山、南湖大山、大霸尖山、大武山,由台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今中華民國山岳協會)所選列,並於民國55年5月5日成立台灣五岳俱樂部。五嶽,係指玉山、雪山、秀姑巒山、南湖大山、大武山……是台北市登山會的五嶽三尖促進會登山目標 
  33. ^ 33.00 33.01 33.02 33.03 33.04 33.05 33.06 33.07 33.08 33.09 33.10 33.11 33.12 33.13 33.14 33.15 33.16 網頁: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台灣高山註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5.23查參
  34. ^ 余寵. 全台前後山輿圖 (地图). 美國國會圖書館. 1878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岐萊主山 
  35. ^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定位:地名:奇萊北峰.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36. ^ http://www.sunriver.com.tw/takayama/sheishan.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百岳全集試閱頁
  37. ^ 【台灣山岳小檔案】中橫四辣. 健行筆記. 2014-10-19 [2022-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9). 
  38. ^ 【台灣山岳小檔案】南橫三星. 健行筆記. 2022-04-28 [2022-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9). 
  39. ^ 【台灣山岳小檔案】四大鳥山. 健行筆記. 2014-09-14.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