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音韻闡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音韻闡微》是清代韻書,由李光地等所著。

内容主旨

[编辑]

《音韻闡微》共分18卷,收錄16000字,於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刊印武英殿刻本。書中所錄漢字類依《平水韻》分爲106韻部,同一韻內再依「三十六字母」牙、舌、脣、齒、喉聲母序排列,聲韻母組合中又分韻等而得讀音。[註 1]每字先註《廣韻》反切,再註《集韻》反切,然後註上本書的新反切,最後加上扼要釋義。[1]

本書的新反切,乃「合聲」之法,使用者可以把切上字與切下字急讀,即容易地得出讀音。例如「東」字,《廣韻》是「德紅切」,《集韻》是「都籠切」,本書改爲「都翁切」合聲,方便使用者急讀切語中的二字。此合聲法受滿文12字頭拼音方法之启示而生,切語上下字盡量聲韻和諧。[2]

[编辑]
  1. ^ 例:支韻下有審二(如師)、審三(如施),審二稱爲開口呼,審三爲齊齒呼。書中反切音或有誤,因為審二的音,部份於韻譜屬假二等真三等,此時審二和審三的讀音相同(例:審二「師」、審三「施」在聲母不分時皆屬三等音。)

參考

[编辑]
  1. ^ 教育部國語辭典:音韻闡微. [2019-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2. ^ 故宮博物院:音韻闡微. [2019-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