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鸢
![]() | 此條目可参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
黑鸢![]() | |
---|---|
![]() | |
![]() | |
歐洲黑鳶 M. m. migrans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
科: | 鹰科 Accipitridae |
属: | 鳶屬 Milvus |
种: | 黑鸢 M. migrans |
二名法 | |
Milvus migrans (Boddaert, 1783)
| |
![]() | |
黑鳶分布範圍。部分非洲族群有時被視為異域形成的獨立物種黃嘴鳶
繁殖區 留鳥 非繁殖區 過境
| |
異名 | |
|
黑鸢(学名:Milvus migrans),粵語稱麻鷹(粵拼:maa4 jing1),閩南語作萊葉、獵鴞、鶆鴞(台羅:lāi-hio̍h),客語稱鷂婆(yeu-phò),俗稱老鹰、老鵰、黑耳鹰、老鸢或鸡屎鹰。台湾基隆市市鳥。廣泛分布於舊大陸各地的一種鷹科鳶屬猛禽。
生态环境[编辑]
常利用熱流高飛,盤旋飛行,尋找食物,在黃昏時有群集的習性。[2]
分布地域[编辑]
黑鳶分布於歐亞大陸大多數地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亞、新幾內亞與蘇拉威西。其中歐洲和中亞的族群分別於非洲、南亞過冬,在熱帶地區則多為留鳥。
特征[编辑]
体長58-69cm,翼長約157-162cm[3],體重約630-1030克。鳥蛋白色有紅棕色斑點,一次產蛋2-5隻,孵卵期約38天,幼雛期約40-42天。身體深褐色,經常高飛,淺叉型尾為特徵。虹膜棕色;喙為灰色;蜡膜、脚為黄色。叫聲為頗長的嘯聲。黑鳶壽命可達28歲,是屬於較長壽的猛禽。[4][5]
食物[编辑]
黑鳶的食物包括活體動物與腐肉,主要為小型鳥類、嚙齒動物與魚類,亦常利用人類的廢棄物。
繁殖[编辑]
巢大,以樹枝築在樹上,繁殖期為1-4月,求偶時會表演花式飛行。
保护[编辑]
城市的高樓普遍用上玻璃外牆,玻璃反映着藍色的天空,黑鸢並不能分辨,會撞在玻璃受傷甚至死亡。在台灣1980年代前原為相當普遍的鳥類,自然學家斯文豪在台時甚至記載黑鳶「幾乎隨處可見」,[2]後由於農民濫用農藥加保扶,使大量鳥類中毒死亡,黑鳶常因誤食中毒的鳥屍而死亡,導致數量大量減少。[6][7]2017年,農委會禁用高濃度加保扶,經過保育,目前黑鳶在台灣的數量已逐漸上升。[8]
黑鳶在台灣被列為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9]
分類[编辑]
- 叉尾鳶 - M. m. affinis Gould, 1838:分布於蘇拉威西、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
- 台灣鳶 - Milvus migrans formosanus (Kuroda, 1920):分布於台灣和海南島。
- M. m. govinda Sykes, 1832:分布於南亞和中南半島。[10][11][12]
- 黑耳鳶 - M. m. lineatus (J. E. Gray, 1831):分布於東亞,冬季部份遷徙至南亞和波斯灣。
- M. m. migrans (Boddaert, 1783):繁殖於歐洲與中亞,冬季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遷徙。
原 M. m. aegyptius 亞種和 M. m. parasitus亞種有時獨立為黃嘴鳶 M. aegyptius。[13]
图片[编辑]
-
幼鳥
-
鸟蛋
外部鏈結[编辑]
- 自然系圖鑑: 鳥類: 鷹科: 黑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守望黑鳶- YouTub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電影「老鷹想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考資料[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黑鸢 |
- 引用
-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Milvus migran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1 October 2016]. 資料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 ^ 2.0 2.1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012-12-01. ISBN 9789860339253.
- ^ 黑鳶. 台灣猛禽研究會. [2016-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0).
- ^ 黑鳶(麻鷹) Black Kite.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10-10-15 [2021-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5).
- ^ 瀕危的清道夫─黑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科學人雜誌
- ^ 「黑鳶牌紅豆」尋找契作農 研究人員學農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 ^ 死亡陷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 ^ 林大利; 呂翊維; 潘森識. 臺灣國家鳥類報告. 台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20-12: 42–73.
-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conservation.forest.gov.tw. [202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中文(臺灣)).
- ^ 瀕危的清道夫─黑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林惠珊,《科學人》2013年第142期12月號
- ^ 「老鷹想飛」紀錄片回到老鷹的故鄉播映,中央通訊社,基隆市,2014-09-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鳥會設餵食池 老鷹不捧場,旺旺集團中國時報,張謙俊,基隆市,2014-10-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基隆市市鳥-黑鳶(閩南語叫來葉、厲翼或厲葉),俗稱老鷹,性喜食腐肉,有大自然清道夫之稱,巨型猛禽。
- ^ Jeff A. Johnson, Richard T. Watson and David P. Mindell (2005) Prioritizing species conservation: does the Cape Verde kite exist? Proc. R. Soc. B 272:1365–1371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出典
- 《香港及華南鳥類》,尹璉、費嘉倫、林超英(1994)
-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 《雀鳥分類名錄》,香港觀鳥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Milvus migran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2007年3月22日].
- Milvus migrans. ITIS.
- 麻鷹(鳶)(Milvus migrans (lineatus))鳴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觀鳥會鳥鳴集
- 延伸閱讀
- 沈振中. 《老鷹的故事》. 晨星. 1993-04. ISBN 9789575832926 (中文(繁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