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河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ommonsDelinker留言 | 贡献2020年6月13日 (六) 07:55 Bot:以Pseudochelidon_sirintarae_map.png代替800px-locationthailandWERM.png(CommonsDelinker的要求:redirect linked from other project))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白眼河燕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燕科 Hirundinidae
属: 河燕属 Pseudochelidon
种:
白眼河燕 P. sirintarae
二名法
Pseudochelidon sirintarae
Kitti,1968
白眼河燕的過冬地點
異名
  • Eurochelidon sirintarae

白眼河燕学名Pseudochelidon sirintarae,又称诗琳通公主鸟[2])是一種河燕。牠們只有一個在泰國發現的標本,自1980年就沒有了牠們的蹤跡,可能已經滅絕

成年白眼河燕是中等身型的燕子,主要呈黑綠色,臀部呈白色,尾巴有兩條特長的羽毛。牠們的眼睛白色,喙闊及呈黃綠色。雄鳥與雌鳥相似,但雛鳥的尾巴則沒有這兩條羽毛,整體亦較為褐色。有關牠們的行為或繁殖習性所知甚少,應該是在空中捕捉昆蟲來作為食物,冬天在蘆葦床墊棲息。

分類

朱拉隆功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英语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标本

白眼河燕是兩種河燕中的一種,另一種是非洲河燕。這兩種河燕有一些獨有的特徵,包括粗壯的腳及腳掌,並圓頓的喙。[3]從牠們的特徵及彼此間相距甚遠的分佈地,可見牠們是與主要燕子分支出來的後裔。[3]非洲河燕與白眼河燕最為不同的地方是牠們喙及眼睛大小,可見牠們所吃的不同,白眼河燕主要吃較大的獵物。白眼河燕的口腔脹大及堅硬,不像非洲河燕的般柔軟及肉質。[4]

於1972年,白眼河燕是分類在Eurochelidon屬中[5],雖然後來很學者不怎麼使用,但現時國際鳥盟仍然沿用此名字。[1]白眼河燕的種小名是為紀念泰國詩琳通公主[4]

分佈及棲息地

白眼河燕是於1968年在北攬坡府發現的[6],共採集了9個標本。[7]

白眼河燕一般會在11月至2月間在當地出現,估計牠們會在淡水湖的附近覓食,晚間在蘆葦床墊棲息過冬。[8]牠們可能是候鳥,但繁殖地方不明,泰國北部或中國西南部的河谷是可能的地方。[3]有指白眼河燕在柬埔寨緬甸出沒[8],但有可能只是遷徙途經此地。[4]

若白眼河燕的繁殖地與非洲河燕的相似,牠們有可能棲息在森林河谷。這些地方可以提供沙丘及島嶼築巢,而林地亦可讓牠們覓食。[3]

特徵

成年白眼河燕是中等身型的燕子,長18厘米,主要呈黑色,有藍綠色光澤,臀部呈白色。背部呈黑色,有綠色光澤,在近尾部有一白間。頭部比背部更深色,下頜有黑絨毛。[3]雙翼都呈黑色,黑色的尾巴有綠色光澤,有兩條特長的羽毛,長達9厘米。[9]

白眼河燕的瞳孔及眼皮呈白色,喙闊及呈黃綠色,上頜端黑色。腳大而且強壯。過冬時牠們很靜,求愛時的叫聲不明。[3]

雄鳥與雌鳥相似,但雛鳥的尾巴則沒有這兩條羽毛,整體亦較為褐色。雛鳥在1月及2月間開始換毛。[3]

行為

由於沒有發現白眼河燕的繁殖地,所以有關牠們繁殖的資料不詳。不過牠們可能是於4月或5月季風[3],在河流的沙丘築巢。[10]冬天,牠們與家燕一同棲息在蘆葦床墊[10]

白眼河燕主要吃昆蟲,包括甲蟲[3]根據牠們的體型及口部結構,估計牠們吃較大的昆蟲。[4]牠們飛行得很優雅及輕巧,且不怎麼站著。[3]其中一個標本的腳趾上沾有泥,估計牠們可能較為生活在陸上。[11]

保育狀況

白眼河燕曾於1972年、1977年及1980年在泰國出沒[3],於1986年亦有未確認的報告。[8]牠們被列為極危物種。由於未有詳細的勘察,故未被列為滅絕,但有可能已經在野外滅絕。[1]

根據《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白眼河燕是附錄一受保護動物[12],不過仍有捕捉牠們的情況,餘下的數量相信不能再生存下去。[3]於2004年,在柬埔寨亦有指見到牠們的蹤跡。[13]

白眼河燕的衰落可能是因失去棲息地所致,牠們的棲息地因興建堤壩而改變了河流、伐林及開發為農地等而消失。[8]現時只有少量燕子棲息在當地,當中仍不見白眼河燕的蹤跡。[4]

參考

  1. ^ 1.0 1.1 1.2 BirdLife International. Eurochelidon sirintarae.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3 January 2008]. 
  2. ^ 拟成为泰国生物多样性展览中心的泰国自然博物馆 (PDF). 《人与生物圈》双月刊2019年第1期(总第115期): 第154页. 2019-01.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Turner, Angela K; Rose, Chris. A handbook to the Swallows and Martins of the World. Bromley: Christopher Helm. 1989: 86–88. ISBN 0-7470-3202-5. 
  4. ^ 4.0 4.1 4.2 4.3 4.4 Tobias, Joe. Little known Oriental Bird: White-eyed River-Martin: 1. Oriental Bird Club Bulletin. June 2000,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4). 
  5. ^ Brooke, Richard. Generic limits in Old World Apodidae and Hirundinidae. Bulletin of the British Ornithologists’ Club. 1972, 92: 53–7. 
  6. ^ Kitti, Thonglongya. A new martin of the genus Pseudochelidon from Thailand. Thai National Scientific Papers, Fauna Series no. 1. 1968. 
  7. ^ Humphrey, Stephen R.; Bain, James R. Endangered Animals of Thailand. CRC Press. 1990: 228–9. ISBN 1877743070. 
  8. ^ 8.0 8.1 8.2 8.3 Rare Birds Yearbook 2008. England: MagDig Media Lmtd. 2007: 208. ISBN 978-0-9552607-3-5. 
  9. ^ Robson, Craig.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hailand. New Holland Press. 2004: 206. ISBN 1843309211. 
  10. ^ 10.0 10.1 Lekagul, Boonsong; Round, Philip. A Guide to the Birds of Thailand. Bangkok: Saha Karn Baet. 1991: 233. ISBN 974-85673-6-2. 
  11. ^ Tobias, Joe. Little known Oriental Bird: White-eyed River-Martin: 2. Oriental Bird Club Bulletin. June 2000,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0). 
  12. ^ Appendices I, II and III (PDF).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valid from 13 September 2007. [2008-01-03]. 
  13. ^ Investigating a possible sighting of White-eyed River-Martin. Thaibirding.com. [2008-01-0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