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8.168.50.229留言2020年6月23日 (二) 09:56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广义相对论中,白洞(英語:White hole)是一种理論推測出來的時空區域,物質與光線無法進入這個區域中,但是可以從這個區域中向外放射。白洞的性質與黑洞相反,光與物質可以進入黑洞中,但是無法從黑洞中離開。這個理論最早由伊戈尔·德米特里耶维奇·诺维科夫在1964年根據對史瓦西解的計算,而提出這個假設。目前已經有許多證據顯示黑洞存在,到现在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白洞存在,因此白洞仍然只是一種由理論推導而出的假想星體。白洞的存在也違反熱力學定理,因為熱力學認為不是保持不變就是增加,但白洞會使熵減少。于201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宇宙形成最初的大爆炸是短暂喷发的白洞[1]。在论文中,作者还认为白洞理论可以解释2006年发现的伽玛射线暴——GRB 060614[2]。假設黑洞和白洞彼此連接,在其中連接的通道叫蟲洞,這成為許多科幻小說的主題。

參見

参考资料

  1. ^ A. Retter & S. Heller. The revival of white holes as Small Bangs. New Astronomy. 2012, 17 (2): 73–75. Bibcode:2012NewA...17...73R. arXiv:1105.2776可免费查阅. doi:10.1016/j.newast.2011.07.003. 
  2. ^ Steve Nerlich. Small bangs and white holes. phys.org. 23 May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