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沈嵩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2日 (六) 11:07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沈嵩生(1933年—1998年3月14日),男,浙江海宁人,电影教育家,文艺理论家。[1][2]

生平

1950年考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于南京大学)电影与播音专修科,师从电影教育家孙明经等人;1952年随金大电影播音专修科迁往北京组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为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在校任教。历任北京电影学院讲师、文学系主任、副教授、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第二届学科评论组成员,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

曾连续出任北京电影学院三届院长。期间,完善北京电影学院七个系、十二个专业的教学体系;提倡学术自由、教学严肃认真、人际关系开放协和的氛围。曾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等职。1998年3月14日在北京逝世。

著作

遗著有《电影学原理》,《世界电影发展史》等。拍摄有新闻纪录片《摩托车运动》等。

参考资料

  1. ^ 沈嵩生同志逝世.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98, (02). ISSN 1002-6142. 
  2. ^ 深切悼念著名电影教育家沈嵩生同志. 当代电影. 1998, (03). ISSN 1002-464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