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Raymon090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6日 (三) 11:3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董文琦(1901年—? ),字潔忱吉林雙城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1]卒年不詳。

生平

董文琦毕业于日本名古屋高等工業学校日语名古屋高等工業学校土木科。1929年归国后,他任吉林市政處工務科長,任内主持吉林大学校舍建设,于1931年完工,但落成典礼因九一八事变而未能举办。1932年他来到关内,曾任揚子江水利委員會工程處長。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任東北水利總局局長兼東北水利特派員,参与接收东北。不久,他经东北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嘉璈推荐,任沈阳市市長,负责代表国民政府接收沈阳市政。当时因苏联红军占据东北,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扩张势力,故国民政府任命的东北各地方长官多滞留在北平、天津,而董文琦不顾危险,前往沈阳市成功从苏军手中接收了市政。后来他去职后又再度出任沈阳市市长。1948年冬,他奉命撤离沈阳市。1949年初,他应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邀请来到台湾[1]

此后,他于1950年任行政院政務委員。1972年,他从行政院退休,转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委員。[1]

卒年不詳。

著作

  • 張玉法、沈松僑,董文琦先生訪問紀錄,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年6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