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8日 (五) 00:33 (补救26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图为米氏动力学模型曲线,显示了一种与一种基质的关系:其中的参数之一用来研究药物代谢,基质则为一种药物

药物代谢动力学(英語: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力学药动学,也简称为PK,是药理学的分支,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其中的药物包括药剂激素营养素毒素。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

药代动力学阐释在使用某种药物后身体如何吸收和扩散药物,以及药物在身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如通过代谢细胞色素P450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以及药物的效果和排泄方式。[1] 药代动力学属性常常受给药方式和剂量影响,这些原因也会影响吸收率。[2] 药代动力学常与药效学一起研究,后者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效果。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常采用ADME方案(当“释放”过程从“吸收”中过程独立开来时,也称为LADME):

  • 释放Liberation) - 药物制剂的释放。[3][4] 详见IVIVC英语IVIVC
  • 吸收Absorption) -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 分布Distribution) - 药物在体内组织和液体中的分布或散布
  • 代谢Metabolization)(或生物转化,或失活) – 器官对外来物质的识别并且将母体化合物不可逆地转化为子代化合物
  • 排泄Excretion) - 物质从体内排出的方式。在某些罕见情况下,药物会在身体组织内不可逆地累积。

参考资料

  1. ^ Pharmacokinetics. (2006). In Mosby's Dictionary of Medicine, Nursing & Health Professions英语Mosby's Dictionary of Medicine, Nursing & Health Professions.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Retrieved December 11, 2008, from http://www.credoreference.com/entry/6686418
  2. ^ Kathleen Knights; Bronwen Bryant. Pharmacology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Amsterdam: Elsevier. 2002. ISBN 0-7295-3664-5. 
  3. ^ Koch HP, Ritschel WA. Liberation. Synopsis der Biopharmazie und Pharmakokinetik. Landsberg, München: Ecomed. 1986: 99–131. ISBN 3-609-64970-4 (德语). 
  4. ^ Ruiz-Garcia A, Bermejo M, Moss A, Casabo VG. Pharmacokinetics in drug discovery. J Pharm Sci. February 2008, 97 (2): 654–90. PMID 17630642. doi:10.1002/jps.21009. 

外部連結

軟件

Noncompartmental
Compartment based
基於生理學
Population PK
模擬

所有的模型基於以上的軟件。

教育中心

Global centres with the highest profiles for providing in-depth training include the Universities of Buffalo, Florida, Gothenburg, Leiden, Otago, San Francisco, Beijing, Tokyo, Uppsala, Washington, Manchester, Monash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Sheffield.[1]

参考资料

  1. ^ Tucker GT. Research priorities in pharmacokinetics. Br J Clin Pharmacol. June 2012, 73 (6): 924–6. PMC 3391520可免费查阅. PMID 22360418. doi:10.1111/j.1365-2125.2012.0423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