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8日 (五) 14:50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藝旦
表記
漢字 藝旦
白話字 Gē-tòaⁿ
臺羅拼音Gē-tuànn
方音符號ㆣㆤ⊦ㄉㄨㆩᒻ

藝旦[1],又作藝妲,為臺灣清治時期二戰結束期間的女性行業藝妓的一種,主要集中於臺南府城臺北大稻埕,後者當地更流傳著「未看見藝旦,免講大稻埕」及「登江山樓,食臺灣菜,聽藝旦唱曲」等俗語。類似於歌舞妓歌姬等,於宴飲時陪侍在側或進行歌舞表演。

緣起發展

藝旦起源於清治同治年間的台北,一般民間有著「養苗媳」的習俗,而聲色行業則有著類似唐山揚州的「養瘦馬」行為[2],即將家室貧窮的小女孩買下調教,讓她讀書識字並學習彈唱與吟詩,待其長成後便賣做妓女。進入日治時期後,官方規定藝旦需要經過考試並取得「鑑札」才能夠執業。[3]

藝旦生涯

學藝

日治時期,小藝旦在接受完由臺灣總督府所推行的六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後,開始拜師學藝,學習北管南管亂彈京劇等各式戲劇及樂曲的表演。除了歌唱,藝旦尚須具備彈奏琵琶的能力;作家蘇東岳曾撰詩形容體型嬌小的藝旦,抱擁琵琶練習自彈自唱的情形[4]。除此之外,為了對所表演的詞句與對白能夠十分地精熟,藝旦也需要前往私塾讀書,接受漢文及詩詞的訓練。[5]

工作

藝旦的工作內容十分多樣,並非輕易賺取皮肉之財的賣藝職業女性。她們在宴會上陪侍客人、彈琴奏樂、划酒拳、吟詩作對,並以各自的技藝與應酬手段彼此競爭取勝。表演樂器包含琵琶三弦洋琴等等。起初,藝旦表演主要為自彈自唱、會唱藝閣裝扮等等;歌唱後又添加了鑼鼓伴奏,表演也在原本靜態的清唱加上動態的舞蹈。後來,表演形式走向多樣化發展,從「票友式」的小型表演走向「票房式」的公演藝旦戲,最後藝旦演變成為職業性的演出工作,陪侍服務反而成了兼職。[3][6]

場所

有「江東春蓬」之稱的江山樓東薈芳春風樓蓬萊閣[7][8]等以及山水亭為台北藝旦的主要營業區域,主要進行公開表演。日治時期已有正式「檢番」的藝妓組織,唯有合法藝旦方能於大街上營業,非法者僅能瑟縮於巷內。除了公開的表演活動,藝旦也有自己個別招待客人的地方,即稱為藝旦間。早期地點以「柴寮仔」(今寧夏路)一帶居多,其次是「太平町通」(今延平北路二段一帶)。為了工作方便,藝旦大多住在二樓;裝飾華麗的寐臺、金絲銀絲及鏤刻的刺繡花鳥,正是所謂「一樓一妓」的最佳寫照。[6]

花選

「花選會」為與藝旦相關的重大活動,通常為期一個月,開放於江山樓花費達一定金額之客戶進行票選,選出最受歡迎的藝旦。[9]

社會地位

台灣傳統女子大多矜持持家,無法任意在外拋頭露面,接觸之人則多為親朋與鄰里;相較之下,擁有廣大公開社交的知名藝旦則相對自由。此外,藝旦憑藉著以一己之才賺錢維生,可說是經濟獨立的女性階層。[10]她們打扮走在時代尖端,加上其不凡的談吐與高雅的舉止,堪稱當時的「摩登女郎」。[11]由於有別於一般的娼妓,舉止高雅的藝旦有些於芳齡年華便嫁為人婦、相夫教子;然而,有的卻於人老珠黃後淪為私娼,窮困潦倒,抑鬱而終,命運可謂兩極。[12]戰後,藝旦產業逐漸沒落,許多普通妓女冒用藝旦之名招搖撞騙,喪失了昔日的風華歲月。至今,藝旦也成為歷史之名。

著名藝旦

參見

參考資料

  1. ^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15-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1). 
  2. ^ 徐萃田:「竹枝詞中苗媳,為全台所無,而台北特有者。亦如揚州之養瘦馬,以為歌妓之意。」
  3. ^ 3.0 3.1 藝旦 - 教育Wiki[永久失效連結]
  4. ^ 蘇東岳詩云:「可憐身似琵琶大,也抱琵琶學唱歌。」
  5. ^ 典藏臺灣首選珍藏:一曲唱罷煙花杳──臺灣藝旦的生涯與身世。
  6. ^ 6.0 6.1 大稻埕主題館.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3). 
  7. ^ 渭水歸根紀念酒發表-宜蘭縣政府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5-12-08.
  8. ^ 渭水歸根紀念酒發表. [2015-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9. ^ 後藤新平詠臺北江山樓.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10. ^ 《台灣學誌》創刊號:翁聖峰 日治時期職業婦女題材文學的變遷及女性地位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5-01-19.
  11. ^ 88個臺灣女人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5-01-19.
  12. ^ 蓬萊閣 - 【私‧生活意見】.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 
  13. ^ 彭莉棻. 中部圖書館資料庫. www.lib.thu.edu.tw. 2016-03-02 [2020-05-28] (中文(臺灣)). 
  14. ^ 教育研究. chenchengpo.dcam.wzu.edu.tw. [2020-05-28]. 
  15. ^ 鹽水昔日風華之藝旦水上飄. 新浪部落. [2020-05-28]. 
  16. ^ 倫敦男孩の台南美食旅遊記事. 台南新町、真花園. 倫敦男孩の台南美食旅遊記事. 2011-02-28 [2020-05-28] (中文(臺灣)). 
  17. ^ 典藏查詢系統. collection.khm.gov.tw. [2020-05-28]. 
  18. ^ 台灣佛教數位博物館-佛教人物《開種法師》. buddhism.lib.ntu.edu.tw. [2020-05-28]. 
  19. ^ 聽江山樓藝旦歌唱 @ 珍席放談 :: 隨意窩 Xuite日誌. [2020-05-28]. 
  20. ^ 20.0 20.1 詹金娘. 臺灣日據時期揚琴藝旦表演藝術跨領域之探微 (PDF). [2020-05-29]. 
  21. ^ Historic recording of "Jiu Lianhuan" 《九连环》 from Taiwan, c. 1930, [2020-05-28] (中文(中国大陆)) 
  22. ^ 城市聲紋,文化搶救|「臺北1932」黑膠製作計劃. flyingV. [2020-05-28] (英语).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陳培豐. 重新省思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曲. [2020-05-29]. 
  24. ^ 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生活新聞. old.ltn.com.tw. [2020-05-2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