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德情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27日 (日) 23:36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004年在柏林出售的标有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语缩写的东德足球隊隊服
2006年在柏林有关东德的纪念品
东部人行横道上的交通信号灯小人(Ampelmännchen),由身兼交通心理學學者及工程師卡爾·佩格勞創造

东德情结德语:Ostalgie,或译思东德[1] )指的是对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生活中某些方面的怀念。Ostalgie来自德语中Ost(东)和Nostalgie(怀念)两词。东德情结一词因2003年的特色电影《再见列宁!》和当年的一系列东德相关影视作品而在大众中流行[2][3]

本词有时也用来指东欧共产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生活的怀念。此现象在前苏联(如乌克兰)与前南斯拉夫(如塞尔维亚)地区尤为明显。(也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地体现)[來源請求]

历史

随着柏林墙倒塌、两德统一,许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象征迅速消失。几乎所有东德品牌从商店消失(除交通信號燈小人還被保留),被西方产品所取代。由于统一过于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东德人开始怀念他们在东德生活中的某些方面[4]。东德情节特指对两德统一后东德日常生活和文化的怀念。

除了对日常东德生活的怀旧,东德的高就业率和低贫困率也成为东德情结的内容。部分东德人怀念曾经社会制度以及和睦的社区氛围。德国著名杂志《明镜》曾询问前东德居民,东德好的一面是否比坏的一面多,57%的受访者回答是肯定的。采访的记者说:“东德居民没有自由旅行权”,一些德国人回应道:“现今低工资的工人也没有旅行的能力”。[5]

现象

许多德国企业为满足东德情结的消费者制造了一些东德元素的商品,通常模仿东德时期的产品,例如过时的东德食品品牌、收录旧电视节目的DVD、特拉贝特汽车等。一些电影也着眼于东德的生活,例如1999年电影《太阳大道》、2003年电影《再见列宁》等。还有人开设博物馆再现东德时代的社会面貌,例如东德博物馆查理检查哨博物馆等。

参见

参考文献

  1. ^ 優酷網上的「《东德旅游情结》:德国人为游客重建东德气氛」视频
  2. ^ Nicole Völtz in: Konstantin Hermann (Hrsg.): Sachsen seit der friedlichen Revolution. Tradition, Wandel, Perspektiven. Sonderausgabe der Sächsischen La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 Sax-Verlag 2010. S. 217.
  3. ^ Thomas Ahbe: Ostalgie: Zum Umgang mit der DDR-Vergangenheit in den 1990er Jahren. La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 Thüringen, Erfurt 2015.
  4. ^ Eva Kolinsky (2001) Party Governance, Political Cultu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Germany since 1990, German Politics, 10:2, p.169-183
  5. ^ Julia Bonstein, "Homesick for a Dictatorship"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Der Spiegel, 27/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