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道邨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8日 (四) 10:30 (补救5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山谷道邨
概要
類型租住屋邨
地點香港九龍城區
坐标22°18′36″N 114°10′58″E / 22.3099°N 114.1827°E / 22.3099; 114.1827
托建方 香港房屋委員會
入伙年份1964
拆卸年份2002
技术细节
座数17
地圖
地图

山谷道邨Valley Road Estate)是香港一個已拆卸的公共屋邨,原址位於九龍老龍坑山谷道,共有17座,於2002年完成拆卸。2010年,香港政府落實興建港鐵觀塘綫延綫沙中綫,在原本山谷道邨的地底設立何文田站[1]。2010年,山谷道邨北部(第1座至第5座範圍)被出售予地產商興建私人屋苑天鑄[2],另有部分地皮則用於興建香港理工大學學生宿舍。

歷史

山谷道邨所在的老龍坑前身為山谷道木屋區,於1961年發生大火,政府收回土地,交由工務局興建屋邨。全邨合共有16座舊型政府廉租屋大廈,於1964年落成,當時稱為山谷道政府廉租屋邨(Valley Road Government Low Cost Housing Estate),由屋宇建設委員會管理。1973年屋邨由新成立的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並改名為山谷道邨[3]。而山谷道則因位於老龍坑山谷而得名。山谷道邨在2001年至2002年清拆。

單位類型 住宅數量 1970年租金
4人單位 1368 $39
5人單位 1465 $45
6人單位 94 $53
8人單位 81 $78
9人單位 21 $75
10人單位 83 $80
單位總數 3112個
可容納人口 15028人

樓宇列表

樓宇名稱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 拆卸年份 重建後原地所屬的樓宇 安置屋邨
第1座 舊型廉租大廈 1964 2002 天鑄 何文田邨
第2座
第3座
第4座 單塔型廉租大廈
第5座 舊型廉租大廈
第6座 2001 何文田站
第7座
第8座
第9座
第10座 單塔型廉租大廈
第11座 舊型廉租大廈
第12座 2002
第14座
第15座
第16座
第17座 香港理工大學何文田學生宿舍

社區設施

屋邨設計預留了28個舖位、2所幼稚園(在第八座地下,培真幼稚園及麗麗幼稚園)和14個街市檔位。

清拆後發展

前山谷道邨二期重建為新鴻基地產豪宅項目天鑄

2000年,香港房屋委員會宣布將山谷道邨的舊址興建5幢樓高48層居者有其屋,並採用非標準間隔,被稱為「超級居屋」,並預計2005年落成,同時亦已委任周余石(香港)有限公司負責樓宇設計。但隨後政府於2002年決定停建居屋,房委會把地皮交還政府作私人住宅發展,期間土地一直空置,並以短期租約出租地皮作停車場。政府隨後於山谷道邨第一期及三期土地,落實興建港鐵觀塘綫屯馬綫何文田站,亦撥出土地供香港理工大學興建第二座學生宿舍,已於2012年底落成。[4]第二期土地則在2010年6月8日公開拍賣,結果由新鴻基地產以109億港元投得,興建住宅物業天鑄,為當時全港歷來成交金額第二高的地皮。[5]

著名居民

注釋

  1. ^ 1.0 1.1 資料出自香港電台第二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15年9月15日播出的訪問「近代豪俠系列二十七 嘉賓 韋家雄 - 家雄細個環境差 幫手賺錢為媽媽」。

相關影片片段

參考資料

  1. ^ 何文田站新設計「十字換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公報
  2. ^ 新地何文田批建住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東方日報,2011-4-29
  3. ^ HK Housing Authority Annual Report 1968-1971
  4. ^ 原擬建居屋 今成豪宅地 明報 2010年6月9日. [2020年10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2月7日). 
  5. ^ 新地109億奪九龍地王. [201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2). 
  6. ^ 淑梅足跡:大力的電影路. 香港文匯報. 4月18日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1). 
  7. ^ 中環出更:細個焗「住」捱 潘國華憶兒時木屋 - 東方日報. 東方日報. 2018-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3)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