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Urga留言 | 贡献2020年11月19日 (四) 15:10 (使用HotCat已添加Category:正德二年丁卯科四川鄉試舉人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譚纘

大明
籍貫 四川省潼川州蓬溪縣
出生 十月二十三日
配偶 杜氏
親屬 曾祖譚必成,祖譚宣,父譚宗簡,母陳氏
出身
  • 正德十二年丁丑科進士

譚纘(1485年—?年),字元孝,四川省潼川州蓬溪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正德十二年(1517年)進士[1]。,與弟谭訚谭维一门三进士,时人立石坊以扬名。官御史。初授行人,外升江西道监察御史,议大礼時,被廷杖。又参劾权贵强夺民田事,幾遭不測。嘉靖七年(1528年)建知德书院,撰有《增修厄台改为绝粮祠知德书院碑记》。嘉靖十年,譚纘與端廷赦唐愈賢交率劾之,张璁因此還鄉[2]。歷官巡按直隶、信阳兵备副使。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河南副使,不久退休,卒。

著作

著有《宝梵寺修造记》,又有《钱氏为陶记碑》。

注釋

  1. ^ 《正德十二年丁丑科進士登科錄》:民籍,治《易經》,年三十三歲中式正德十二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九名進士。十月二十三日生,行十六,曾祖譚必成;祖譚宣,知縣;父譚宗簡;母陳氏。具慶下,妻杜氏,兄珪;儼;侔;冠(通判);采;魁(聽選官),弟純;維;繼。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二十九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九十名。
  2. ^ 《明史》列传第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