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吳景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風幻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6日 (日) 12:55 (取消2001:E68:543B:D4CB:F85B:A399:E8BC:5A8B对话)的编辑;更改回InternetArchiveBot的最后一个版本)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吳景略
出生(1907-02-05)1907年2月5日
 清朝江蘇常熟
逝世1987年8月16日(1987歲—08—16)(80歲)
 中国北京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古琴演奏家
演艺生涯
音乐类型中國傳統音樂
演奏乐器古琴

吳景略(1907年2月5日—1987年8月16日[1]),名,号缉曼,别號縵叟,中國古琴演奏家,創立了“虞山吳派”,有“琴壇一代宗師”之稱[1]。亦對古琴製作頗有研究,是現代所用的鋼絲尼龍弦的發明者之一。

生平

吳景略祖籍江蘇常熟,他亦出生在常熟西塘。少時從赵剑侯周少梅吴梦非等學習音律,也曾從蕭退庵樊少雲學習書畫。1930年吳景略開始師從王端璞學琴,三月閒共學《湘江怨》和《醉渔唱晚》二首。据他的學生吳寧回憶,吳景略曾説:“王先生是票友...他没有好的琴谱,他弹琴也没有节奏感。我与王先生只学了三个多月,以后他去吴江县任官,我就没有老师了”。此後他基本靠自學,某次在上海的古籍书店找琴谱時,從书店的夥計処得知有一名為徐少峰的医生懂得弹琴。吳景略前去拜訪,因後者行醫出門不在家而折返,但又向其寄出信件求學。徐少峰爲他所感動,因請上海琴人李明德前往常熟教他彈琴。但吳僅與李明德學過一首曲子,即《梅花三弄》。按吳景略所述,原因是他衹上了一節課就基本摸清全曲,李明德稱“你根本不需要老师,你是无师自通的琴人、天才”,而後將他介紹給了查阜西李子昭,查阜西又請他加入了今虞琴社。他在抗日戰爭期間主持琴社事務。1950年代初在上海創立“策聲琴韵室”,在上海、常熟教授古琴。[1][2][3]

1953年吳景略受聘到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擔任通訊研究員,三年後成爲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亦在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彈撥教研室擔任主任一職。1950年代他曾改良過今虞琴絃[2]文化大革命爆發後被迫離開學校,住在上海的女兒家中[4]。這段時期與今虞琴社成員胡維禮是鄰居,吳景略曾教導他彈琴。據胡回憶,吳景略可以做到叼着煙彈琴而至曲終菸灰不墜[2]。但同時因生活所迫而賣掉了許多藏琴[3]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回到中央音樂學院,併成爲終身教授。後來亦曾擔任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北京古琴研究會會長。併在1970年代發明出了鋼絲尼龍琴絃[2]。1987年8月16日因肺癌在北京逝世。

家庭

其子吳文光後來亦成爲古琴演奏家[1][3],繼承並發揚虞山吳派。

作品

  • 《七絃琴教材》
  • 《虞山琴話》
  • 《古琴改良》
  • 《虞山吴氏琴谱》(2001年)
  • 《吴景略古琴艺术》(CD,1998年)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琴坛一代宗师”吴景略. 中國古曲網. 2006-07-29 [2014-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0). 
  2. ^ 2.0 2.1 2.2 2.3 “国际古琴音乐文化周——暨纪念古琴大师吴景略诞辰一百周年”即将举办. 中央音乐学院网站. 2013-01-17 [2014-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3.0 3.1 3.2 吴宁. 怀念我的古琴老师吴景略先生. 騰訊儒學,轉自七弦古琴网. 2015-11-17 [2016-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4. ^ 吳景略軼事. 新民晚報. 2013-05-03 [2014-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