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0日 (日) 09:18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马克思手稿《费尔巴哈的提纲》原稿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德国哲学家、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的一部手稿,共包含11节。该手稿为其在184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住处所写,当时并未决定付梓。此后恩格斯在整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资料同时,发布了该遗稿。

该手稿反映了其对费尔巴哈哲学体系的批判,并归类为“旧唯物主义”[1]。文中,马克思还提出基于人类社会而非抽象人类的“新唯物主义”[2]。其文中的第十一节“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被刻在了马克思的墓碑英语Tomb of Karl Marx上。

参考文献

  1.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节):“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2.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节):“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