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白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KS471883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0日 (日) 16:17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白犀
南非的南白犀英语Southern white rhinocero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犀科 Rhinocerotidae
族: 犀族 Rhinocerotini
亚族: 黑犀亚族 Dicerotina
属: 白犀属 Ceratotherium
J. E. Gray, 1868
种:
白犀 C. simum
二名法
Ceratotherium simum
(Burchell, 1817)
亞種
    北白犀     南白犀

白犀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2]),又名白犀牛方吻犀,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犀牛之一。有 北白犀 和 南白犀 两个亚种,分别栖息于非洲中部和南部的草原。2018年3月19日,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去世,目前仍确认存活的北白犀仅剩“法图”(Fatu)与“纳金”(Najin)两头雌性,生活在肯尼亚的 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3][4]南白犀现有约两万头,是数量最多的犀牛。

命名

白犀的名称由来没有公论。事实上白犀的身体颜色与黑犀没有很大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比较大的体型,和宽大的嘴唇。

一个常见的说法是白犀牛的白字是來自於荷蘭語的“wijd”,意思是“宽”,最早移民非洲南部的欧洲殖民者荷蘭人用宽嘴唇這個特徵來和尖嘴唇的黑犀牛區分,之后說英語的人将“wijd”误译為“white”,即“白”,使得這個名字誤導世人。事实上荷兰语中,也是用“黑”、“白”来命名这两种犀牛,而且即使早期荷兰语文献中也从来没有“宽”、“窄”犀牛这样的提法。

还有说法是白犀牛的白色指的是它白色的角,或者身上的白色的干泥巴。

外表特徵

寬嘴

白犀是陸地上体型第四大的動物,仅次于三种大象,与印度犀相当(印度犀更高而白犀更长)。北白犀重 1.4-1.6 吨,南白犀重 1.5-2.4 吨。角長可達 1.5 米。白犀牛並不好鬥,但受威脅时還是能用每小時50多公里的速度飞奔,奔跑時會將重心放在後肢的三趾間,並利用臀部穩住前身。

特性

白犀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主要以草為食。一天中一半時間用於進食,三分之一的時間休息,剩下的時間則做其他的事情。和其他犀牛一樣,它們也喜歡呆在泥漿中,以降低身體的溫度。

白犀以群居爲主,它們會組成最多可達14頭犀牛的群體,其中主要是母犀牛,未成年的公白犀會聚集在一起,跟著一頭成年母白犀生活,公白犀則基本是獨居,以糞便和尿液劃分領域。只在交配的時候在一起生活。交配的白犀會一起生活2-3天甚至幾周。

繁殖

孕期約為16-18個月。每胎一子,出生時重量約為40-65公斤。斷奶期為兩個月到一年,出生后2-3年是比較不穩定的時間段。母白犀的性成熟期為4-5年,公白犀則需要10-12年。白犀的平均壽命一般為40-50年。

圖集

參考文献

  1. ^ Emslie, R. 2012. Ceratotherium simum.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4185A16980466.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2.RLTS.T4185A16980466.en. Downloaded on 24 March 2018.
  2. ^ Ceratotherium simum. ITIS. 
  3. ^ 瀕臨絕種 最後一頭北非雄性白犀牛被安樂死. 中時電子報. 2018年3月20日 [2018-03-20] (中文(臺灣)). 
  4. ^ Joshua Berlinger. World's last male northern white rhino dies. CNN. 2018年3月20日 [2018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