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df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1日 (一) 09:54 →‎歷史:​ // Edit via Wikiplus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月夜愁
漢字 月夜愁
白話字 Goa̍t-iā Chhiû
臺羅拼音Gua̍t-iā Tshiû
閩南拼音Gguátyiâ Ciú

月夜愁,是一首曲調來自平埔族歌謠的臺灣閩南語流行歌曲。該曲在日治臺灣鄧雨賢重新編曲,並由周添旺填詞後,交由林氏好(林是好)進行首次公開演唱並由古倫美亞唱片進行唱片錄音,於1933年推出。

歷史

月夜愁的曲調來自平埔族歌謠,本為馬偕20世紀初採集並加以譜寫聖詩〈拿阿美〉(Naomi)。1933年,作曲家鄧雨賢將其重新編曲,並委由周添旺填詞,再交由林氏好(即林是好)公開演唱並錄製唱片

明治37年(1904)年底時臺北城牆拆除完畢,明治42年(1909),以舊城牆原有範圍與基石為準而興建,寬度四十公尺的臺北環城道路「三線路」正式完工。之所以被稱為三線路,是因為道路仿照歐洲都市規劃範例,於路中設置兩大綠地作為分隔島,將路面區分為「三塊」之故。

1930年代,因臺灣興起自由戀愛的風氣,許多情侶相約在臺北「三線路」上約會散步,當時「東三線」即今日中山南路是唯一有街道路燈的地區,因此吸引戀人來此「賞燈」。周添旺即自此獲得靈感寫下失戀者的心情,再配上哀愁的旋律,因而在當時廣受歡迎。

皇民化運動時期,栗原白也受當局委託將其重新填詞日語愛國歌曲〈軍夫之妻〉,以鼓勵推動臺灣人踴躍加入軍隊報效國家。[1][2][3]

1970年代,此曲再度被莊奴重新填詞為國語歌曲〈情人再見〉,由鄧麗君唱紅。

此外,鳳飛飛[4]陳淑樺 [5][6]等人都曾重新詮釋此曲。

遊戲《返校》引用,並臺灣作曲家張衞帆擔任改編。[7]

參見

外部鏈結

參考資料

  1. ^ davidcobragt, 變調的月夜愁-軍夫之妻, 2009-03-05 [2017-03-31] 
  2. ^ 朱頭皮, 1937「軍夫之妻」(原曲「月夜愁」)原平埔族民謠(1933鄧雨賢重新編曲), 2016-06-01 [2017-03-31] 
  3. ^ 鄭恒隆. 月夜愁. nrch.culture.tw. [2017-03-31]. 
  4. ^ hk choo, 鳳飛飛好歌MV - 《月夜愁》, 2010-04-11 [2017-03-31] 
  5. ^ SarahRockRecords, 陳淑樺-月夜愁 (官方完整版MV), 2012-04-26 [2017-03-31] 
  6. ^ 滾石唱片 ROCK RECORDS, 陳淑樺 Sarah Chen【月夜愁 Moonlight blue】Official Music Video, 2013-11-17 [2017-03-31] 
  7. ^ 加點音樂. 報告老師!國產恐怖遊戲《返校》配樂惹哭開發者 (html). 2017-01-15 [201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6) –通过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