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帝王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73.68.165.114留言2020年12月26日 (六) 02:08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帝王鮭

未予评估IUCN 3.1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鮭形目 Salmoniformes
科: 鮭科 Salmonidae
属: 麻哈鱼属 Oncorhynchus
种:
帝王鮭 O. tshawytscha
二名法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Walbaum, 1792
異名
  • Salmo tshawytscha, Walbaum, 1792
  • Oncorhynchus tschawytscha, Walbaum, 1792
  • Oncorhynchus tshawytsha, Walbaum, 1792
  • Salmo tschawytscha, Walbaum, 1792

大鱗大麻哈魚,又稱帝王鮭或音譯作切努克鮭魚,是麻哈魚屬的一,為溫帶魚類,分布北太平洋區,從日本海鄂霍次克海阿拉斯加白令海加拿大淡水、半鹹水及海域,深度0-375公尺,體長可達150公分,棲息在表中層水域,會進行洄游,幼魚孵化後洄游回大海,以昆蟲甲殼類為食,成魚為大洋性,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成群活動,為海洋哺乳類鳥類及大型魚類捕食,為高經濟價值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另可做為養殖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名稱

「大麻哈」源自满-通古斯语「daw imaha」,是當地居民對大中華區原產麻哈魚屬魚種的兩個通稱詞彙,爲東北官話所借入。

「鮭」字在康熙字典成書時有數義,其一爲河魨之意[1];但自杜亚泉主编的《动物学大辞典》始,原意卻消失,演變成對數種鮭科魚的中文通稱[2]

生命周期

處於產卵期的帝王鮭
成熟的卵

帝王鮭在大洋裡生活一至八年(平均三至四年)之後就會迴游產卵[3]。銀白色的身體上開始出現大面積的紅色斑塊,雄魚長出犬齒,上下顎彎曲成鉤狀[4]。為了爭奪交配權,雄魚會攻擊弱小的同類[5]

參考文献

  1. ^ 鮭-康熙字典. 漢典. [2017-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2). 
  2. ^ 李思忠. 中国鲑科鱼类地理分布的探讨. 动物学杂志. 1984, (1). 
  3. ^ CHINOOK SALMON FACTSBlue Face Baby. Pacific States Marine Fisheries Commission. 2010-03-05 [2010-03-05]. 1996-12-16 
  4. ^ West-Eberhard, M.J. Developmental Plasticity and Evol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5. ^ Baxter, Randall. Chinook Salmon Spawning Behavior : Evidence for Size-dependent Male Spawning Success and Female Mate Choice (PDF). 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 May 1991: iii [May 8, 2016]. 

扩展阅读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帝王鮭